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以日本国有铁道公司、电信电话公司和烟草专卖公司民营化为标志的行政改革。此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民营化成了行政改革的大方向。我国正在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政企关系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为消除经济“滞胀”,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放松政府规制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英美日等国开始,逐步扩展到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改革政府规制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了解西方国家放松规制的原因及措施,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调整政府与产业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岁末年初,回顾过去一年的形势,人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拉美地区经济持续好转,实现连续两年增长,而人民却陷入更加严重的贫困化泥潭。一些国家因此而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经济改革受到直接威胁。 拉美国家的经济在80年代初陷入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整个8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10年”。80年代末,经过近10年艰巨调整,墨西哥等国率先根本改变发展战略,采取新的发展模式,从以国家干预和进口替代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以来,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次对经济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速经济的发展。这次调整对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80年代中期起,印尼政府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调整生产结构,扩大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改革金融体制,减少国家对金融业的过分干预;调整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将部分国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促使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大规模战略调整、管理改革和业务重组。在此基础上,全球跨国购并空前活跃,购并规模急剧扩大.经过战略调整的跨国公司已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安排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认真研究跨国公司的调整和改革,注意跨国公司的动向,当为中国经济管理部门和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美国跨国公司受到的消极影响有限。不仅如此,美国跨国公司还利用危机带来的机会,或者收购韩国等受危机侵扰国家的企业,或者进入新的投资领域。美国跨国公司在危机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海峡两岸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都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比较两岸土地改革,发现存在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分析其历史意义,进而借鉴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应该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调整是中心。于是,那些喜欢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想问题的同志,便感到改革可以停一停,甚至可有可无了。四川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上述想法是不对的。 调整和改革,都是为了把经济搞活。调整是着重从宏观范围为搞活经济提供物质条件,使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逐步取得比例协调。改革则着重从生产关系等方面,为搞活经济提供条件。调整决不意味着改革的停顿。调整和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四川的工业也是以重工业为主的结构,试点企业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52)
自8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掀起的经济结构大调整,正在延伸和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大调整,无疑将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向和各国综合国力变化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对这个大调整的走向,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长久提供了如下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分配结构等多方面的结构调整和变化,其中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和目标是:改革农业(第一产业),以更少的耕地并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农副产品需要;优化工业(第二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  相似文献   

9.
当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个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潮流,这是国内外学者和政治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着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这个潮流以美、英为代表,已遍及西欧、日本甚至第三世界一些国家;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和苏联为主,正在进行着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这股改革之风也吹遍了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看来,调整和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趋势,值得我们密切注意.这里本文仅就遍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的理论和动向,作些介绍.一、经济理论的大转变.以里根上台(1981年)和撒切尔夫人(1979年)的改革为起点,在美国、英国,使以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为代表的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取代了统治西方经济学界达三十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登上官方经济学宝座.实行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减税政策以代替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政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拉美债务危机的缓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同时,拉美国家大力进行经济调整和结构改革,制定促进外资流入的政策和法规,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使经济形势普遍好转的同时,在阻止本地区资金外逃、吸收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吸引外资的实绩引人瞩目。据美洲开发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政府管制改革的趋势,一方面表现为管制机构和管制过程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表现为管制范围和管制方式进一步调整.这种改革趋势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管制改革需要考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革,管制范围要继续调整;重视市场机制的价值,管制方式要加快改进;完善管制机构的建设,管制权力要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战后50年的发展中,以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但以1991年5月为转折点,日本经济步入了战后以来最长的萧条、衰退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形势的发展,推动日本经济沿着全球化战略继续前进,日本政府相继推出了各种经济金融对策和改革方案,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日本的对外投资将表现出一些新趋势。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 1.日本长期资本输出规模将回升并有一定的扩展空间。80年代后半期日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基于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和自身内部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而进行的,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现实,则促使我们必须以全球化为背景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改革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根本目标,政治法治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方略选择,政治现代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实现形式,政治文明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4.
和苗 《瞭望》2008,(43)
瑞典是较早把税收制度运用于稳定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国家,其严密而发达的高税收制度是奠定高福利社会的坚实基础。瑞典虽然人口不到9百万,但人均国民收入高居世界首位,社会福利殷实,失业率稳定保持在3%以下。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世界税制改革的浪潮和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影响,瑞典政府不得不对税制进行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历来是人们关切的焦点。上世纪80年代,把政治改革提到很高的议程。当时的政治改革有两个重要点,一是要以政治改革来推动经济改革;二是要以政治改革来保证改革成果,这里的政治改革指的是制度化。90年代政府的重点在经济改革。尽管中国取得了很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一、政府和市场关系调整的两条道路纵观近百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特别是从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萧条以来,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动态调整,是一条贯穿各国经济改革实践的主线[1]。例如,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典型地点的美国,在1929年大萧条以前实行的是"古典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仅仅充当"守夜人"。大萧条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实行了"具有国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86,(2)
过去一年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农副产品购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这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步。 经过一年的实践,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其主要标志是:农村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大体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月革命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发展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这个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二个时期,从五十年代中期到目前这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各国都先后在调整自己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是体制改革提出,准备和尝试阶段。例如,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前后曾经提出了“三个为主”,“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大改革和大调整是重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石的唯一选择。这种"大改革"与"大调整"共识的形成是"新常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20.
撒切尔政府养老金改革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养老金制度性调整。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通过国家养老金参数调整、引进个人养老金计划和扩大缴费确定性职业养老金计划等制度创新,实现养老金责任重心从国家转移到个人的转移。撒切尔政府利用了英国既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甚至是弱点,通过巧妙的策略,实现了英国养老金制度重塑。改革解决了养老金中长期支付危机,刺激了英国经济复苏;同时也带来社会分化,覆盖率下降和私有养老金监管不力等问题。撒切尔政府养老金制度重塑的经验和教训说明:养老金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必须立足长远,抓住"战略机遇期"做好制度构建;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养老金体制没有唯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