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绍武 《前沿》2010,(22):21-23
对和平发展问题的研究,不仅要从战略角度进行分析,也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平发展思想,继承了毛泽东的和平共处思想,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是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总原则、内在动力、保障条件以及发展目标的认识,是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深远 《前沿》2013,(10):57-59
马克思主义和平外交思想的演进,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时代主题的转变同步;既是国际斗争的内在需求,也与国际斗争的发展同步;既是国际体系格局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与国际体系格局的进程同步。在和平崛起道路上的当今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平外交思想,必须遵循这些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明确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新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三代领导人和平发展思想基础上对国家战略的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深远.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中国和世界的现实情况提出的,具有充分的依据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的态势下,我国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固有的外交理念所提出的时代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贯主张,突显了中国责无旁贷的大国责任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70-272
我国再了和平发展道路,是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求我国的发展要能够包容别国的发展,世界也要包容中国的发展。要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包容性增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结成强大的争取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国防力量,用强大的国防实力保证和平发展的实现;创新处理国家争端的方式,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争端。  相似文献   

6.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的三个基本命题.三个基本命题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产物,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继承、丰富和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六大召开以来,以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全方位外交实践为基本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逐渐成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坚持国家间外交的普遍原理,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大国风度、古国风貌、发展中国家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以和平发展为道路,以和谐世界为追求,展现的是互利外交、和平外交、和谐外交,走出了一条温和而富于生命力的外交路线,实现了与历史上和现实中世界其他大国外交的本质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