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17)
正提起基隆,台湾人会想到"雨都"跟"北基隆南高雄"的港都意象,而大陆人则会哼起"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鼓浪屿之波》)基隆是18世纪传教士来台的落脚处,也是1949年国民党军队踏上台湾土地的登陆之地。丰沛雨水带来的宜人气候、连绵山丘围绕的美丽海港,丰富的渔货、煤矿、贸易商港、豪华邮轮跟顶级私人游艇停泊码头,基隆越来越留得住旅客,不再只是一个人们游完九份后大啖海鲜、吃庙口小吃  相似文献   

2.
基隆改名,看台湾的地域文化 基隆植入我的骨髓,是我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电台里播了一首"鼓浪屿之波"的"每周一歌"."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曾经勾起我对基隆的无限向往;而"基隆港把我滋养"的句子使我感到基隆港就是一个母亲. 所以当我到达台湾之后,选择的第一个行程就是去基隆港.  相似文献   

3.
江欣璇 《台声》2003,(12):23-24
屈指一算,我来北京大学已经快两年了。记得刚来北大时,对什么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就这样开始了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前从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对北京,所有的印象都是在中学和高中时的历史或地理课本里得知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大陆甚至会来北京学习。直到高三时,我开始注意到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而且获悉从1987年开始,大陆高校正式招收了第一名台湾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我保守估计,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子也已超过万人。大家趋之若鹜让我对大陆的高校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大陆大学…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
<正>"我是台湾师范大学三年级学生,这学期到大陆来做交换生,因为志愿刚好选上了南开,所以进入了南开大学。""在南开这边选读的是国际关系专业,但在台师大,我其实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我从6岁就开始学画画了。"赵盈媗的家在台湾基隆,赵爸爸和赵妈妈都在家乡从事服务行业。盈媗还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现在也已在岛内读大学了。赵盈媗告诉我们,他的父母一般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事务,会一直支持孩子的想法及倾听意见,也时常一起讨论,特别到现在,父母觉得孩子都已经长大、  相似文献   

5.
生平第一次站在祖国的土地上,心里感到非常的好奇,在北京,什么都想摸摸看看,一点也不像是个已经当了祖母的人,连自己都觉得好笑。饭店里有《中国建设》杂志,我还发现里面登了征文启事。于是我的兴致又来了。海外异域生活,有苦有甜,各人的遭遇不同,快乐或悲伤的感受当然也就不一样。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先生是江苏人,我是台湾人,在台北结婚之后,大儿子都上初中了,竟然心血来潮想要去巴西。二十年前从台湾去巴西的人很多,路途可不顺利,我们一家五口,拖拖拉拉,从基隆乘轮船去香港,又从香港换船,飘洋过海,绕行非洲南端,好几十天才到巴西  相似文献   

6.
有关刘铭传基隆退兵之得失,褒贬不一.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认为从全局上考虑来说,基隆退兵利大于弊;从分析刘铭传的心理因素论述基隆退兵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郭锋 《传承》2009,(18):68-69
有关刘铭传基隆退兵之得失,褒贬不一。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认为从全局上考虑来说,基隆退兵利大于弊;从分析刘铭传的心理因素论述基隆退兵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江姐     
我实习的派出所是一个长条形的院落,站在屋檐下往上仰望只看见一片窄窄的天空。一天的嚣闹就是从这敞开的天缝里漏进来的。江姐是派出所唯一的女警察。三十五六岁年纪。皮肤白嫩却略显肥胖,个子低我一头。她是我从校门走出来见到的第一个女警察,初次相见时我多少对江姐...  相似文献   

9.
台湾与日本均系亚洲大陆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岛屿,台湾的北端基隆与日本九州的南端鹿儿岛之间相距仅641浬。据史籍所载,近数百年来,两地人民早有交往。明朝万历年间,有日本人山田长政者来台,采金于“哆囉满”。德川家康时代,更有“御朱印船”扰犯情事。公元1873年(同治12年),日本的西乡从道,藉口琉球渔民漂流到台湾南部遇害事,出兵声讨  相似文献   

10.
芳草园     
这是我熟悉的山城 今天我从远方来到您的身旁 两肩霜花一身尘土 站在您用钢筋和水泥 托起的斑马线上 徉徜在您用高楼和大厦 拔高的季节里 我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伙了 一缕白发 飘走了多少风雨年华 满脸斑痕 铭刻了多少坎坷沧桑  相似文献   

11.
胡亚芳 《台声》2003,(5):33-34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问父亲:别人都有爷爷奶奶,我的爷爷奶奶在哪里?终于有一天父亲对我说:爷爷奶奶在老家,我们的老家隔着海,很远很远……上学读书以后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一道狭长的海峡横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阻挡了两岸很多人归家的脚步。父亲胡来成1925年4月7日出生在台湾省台东县新港区都兰乡八里村,阿美族人。1946年国民党补充兵源,父亲与当时25岁的哥哥和年仅17岁的弟弟被迫当兵,被编入国民党70师。12月,这支一万多名台湾兵组成的队伍被调往大陆战场。满载士兵的船离开基隆码头的时候,新兵都涌向甲板,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台湾…  相似文献   

12.
基隆散记     
基隆散记日农基隆港出海口。日浓摄“这边就是基隆港!”我们从台北沿高速公路驶抵基隆市时,陪同的程先生指着海滨说。时已万家灯火,但是滂沱大雨之夜,眼前烟雨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夜幕加上雨墙,好似要为这个台湾北方门户——基隆港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台湾113...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相似文献   

14.
台湾复兴航空GE235航班,当地时间2015年2月4日10点52分起飞,目的地为金门,起飞3分钟后失联,随即坠毁于台北南港基隆河中。飞机上的58人中包括来自厦门两个旅行团的31名大陆游客。2 015年2月1 2日,中国农历腊月二十四,南方传统的"小年"。随着救援人员在台北基隆河寻获最后一名失踪的大陆籍旅客陈仁泰的遗体,台湾复兴航空GE235航班空难投入超过8500人次的搜救工作经过9天宣告结束。43名罹难者能够入土为安,也成为这个"小年"留给悲痛家属们的唯一慰藉。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16.
从台北直飞北京,2小时45分钟即可到达。从北京去山西的硬卧火车票,是好友排队买来的。大陆的火车比台湾长很多,每车通常挂15个车厢,站在车头看不到车尾。就这样,火车把我从北京载到大同,开始了我的西行之旅。  相似文献   

17.
五:1997年,大穿梭!1997年令全世界瞩目的大事,便是香港的回归,我策划了一个多月的去台探亲,终于在6月末成行了。本来,三四月份,大姐就从基隆寄给我探亲用的邀请信和(台湾入境证),质为了把政协工作和写作“欠账”付清,推迟了行期。按照大姐的安排,我由北京转青岛,与台湾六福旅行社驻大陆分社接头之后,等待机票到位。在青岛机票销售处,我得知7月1日前的香港机场严格控制旅客的滞留量和流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1997回归大庆的佳期高峰日,不发生因旅客过于集中而引发的任何事故。大姐在五六月间的多次心急火燎的电话“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庄文 《政协天地》2009,(2):49-51
福州到台湾的基隆只有150海里的水程,从福州的平潭县东澳镇到台湾的新竹不过是68海里,是中国大陆到台湾的最近距离。20年前,一位作家在作了“台湾海峡两岸行”考察之后,用形象的语言写道:“一衣带水,不是楚河汉界;浅浅海峡,有大陆架相连,精卫鸟们是知道的!”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历史上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在闽台文化交流中具有“官方、正统、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国雄 《台声》2002,(6):33-34
基隆永昌茶庄是一家出售台湾高山茶叶的专卖店。老板对茶道颇有研究,以他茶叶的质量和泡茶功夫吸引了一批常客。我的堂侄便是其中的一个。采访路过基隆,在堂侄的盛情鼓动下,不喝茶的我也只好客随主便了,不过讲好了,只逗留20分钟。  相似文献   

20.
徐杨  章庆 《两岸关系》2020,(2):61-62
从台湾来大陆发展10多年,郑文钦先后去过多个城市。如今,他在南京安家立业。他说,自己喜欢南京的人文气息,也看好南京未来的发展。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南京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看好大陆,决定来闯一闯“在台湾看过有关大陆的一些报道,觉得大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那时30岁出头,就想来大陆找找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