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分析了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区域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四沿"区域互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22)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昂首奋进的"顺德实践"和"顺德模式"令人啧啧称奇,顺德以其独特的城市品质和人文性格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在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顺德"二字始终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高频词。"发展才是硬道理""敢为天下先""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世界美食之都"……这些,都是顺德身上的"标签"。它一直保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带领了区域经济的腾飞,而且融入了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为先导,彻底打破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区划分割和利益分配观念,以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统领,以大力促进城市群建设为核心,以治理环境污染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尽管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并称为我国三大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密集区域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在经济总量、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等方面,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正>宁政办发[2017]8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切实把"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的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好,把我区享誉盛名的"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品牌打出去,充分发挥我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农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承载了新思想新理念落地长三角的深远战略谋划,赋予了长三角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战略使命。对于江苏而言,抓住用好这一国家战略机遇,把握"一体化""一盘棋""高质量"三大关键,重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从放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福建教育进入了从实现"有学上"到解决"上好学"问题、规模增长与内涵建设叠加发展的历史阶段,必须重构教育治理的"结构-重心-秩序-政策"体系,从"区域差异—人口流动""规模结构—时序推移""增量发展—内涵建设"三个维度调整发展战略,注重区域人口流动加剧及其新特征对教育布局的要求,提前谋划应对适龄人口规模从低谷期向迅速增长期推移的时序变化,正视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着力形成规模、结构、布局、质量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7.
<正>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省发改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强调的"先手棋""一体化""高质量""一盘棋"等关键词,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抢抓战略机遇、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好省委、省  相似文献   

8.
薛青河 《前沿》2014,(1):171-172
初、高中中国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通过案例来学习"认识区域""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三部分内容。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及案例教学的特点,中国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追求,可以主要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即在探究中认识区域地理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在探究中发展重要的地理学科能力、在探究中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主要方法、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12月2日,记者从广西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区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今,全区的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广西成为全国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是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村的第三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产业融合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创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打好广西农业"特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打造一批"桂"字号、"壮"字号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战略举措和重要途径,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指针和重要遵循。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落实高质量发展路径万柏林区是1998年太原市对市辖城区重新区划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农业发展道路,"人多地少""山多地少"等山地区域的多元性,也决定了山地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非常规路径,其面临的发展瓶颈与现实难题,亟待"五类资本"协同发力,高质量助推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长三角地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位优势互补、功能要素融合和区域创新协同等重要特征。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长三角地区公共安全在新时期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给公共安全治理带来了新压力、新挑战,迫切需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提出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10)
<正>产业地标的打造过程,实质上也是品牌的塑造工程。近年来,江苏制造业品牌建设发展态势逐步向好。今年3月份,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就制造业发展推出26条措施。在商标品牌方面,推出了驰名商标企业、境外商标注册、产业集聚区区域品牌培育3项扶持政策。目前,全省已培育出"徐工""红豆""洋河"等一批价值逾百亿元的高端制造业品牌,"叠石桥家纺""江  相似文献   

14.
林燕 《新东方》2007,(12):62-6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但从总体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在宏观层面上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内容、措施和途径。尽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跨越式发展""参与式发展"等发展主义语境中,中国的乡村社会与民族地区出现了诸多发展主义的危机。这些危机均是以经济发展作为惟一目标而导致的"脱嵌"危机。而在当前构建巨型区域社会的发展战略下,亟须一种具有整合力的视野去回应这些"脱嵌"危机。由于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面向,能够涵盖空间、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嵌入式发展"模式,不仅能够规避诸如"跨越式发展""参与式发展"的内在缺陷,而且能够良好地回应当代发展主义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陈光 《湖湘论坛》2017,(3):127-133
"大""小"立法理论为我们理解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包括"关于立法的协调"和"根据立法的协调",最终目的都在于为区域发展与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大立法"思维下的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协调的内容和方式尚无定论、协调的实然动力不足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有着不切实际的功能期待,忽视发展逻辑与立法逻辑的差别,以及不注重与"小立法"之间的衔接等。对此,地方政府及立法者应当承认立法功能的有限性,寻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地方立法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小"立法理论为我们理解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包括"关于立法的协调"和"根据立法的协调",最终目的都在于为区域发展与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大立法"思维下的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协调的内容和方式尚无定论、协调的实然动力不足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有着不切实际的功能期待,忽视发展逻辑与立法逻辑的差别,以及不注重与"小立法"之间的衔接等。对此,地方政府及立法者应当承认立法功能的有限性,寻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地方立法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群""己"关系呈现多元的、利益分化的特征,带来了"群""己"选择的价值困惑。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作为解决"群""己"困惑的理论路径;第二,以规则确立"群""己"边界,倡导遵守规则的价值理念;第三,处理"群""己"关系的规则要立足于"现实的人",促进人的发展为本;清晰"群""己"界线,以防跨界互侵;协调"群""己"关系,以防"群""己"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