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一、县级行政机构的现状我国的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原是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历史上也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但由于没有从行政职能的转变入手,而只是在人员、机构的精简上做文章,结果还是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运动.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县级行政机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第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县级行政机构多年来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方式,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对企业、事业单位及基层直接干预过多、过细,统管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企业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自主权;事业单位也完全受控和依附于政府部门,依赖财政供养,从而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同公有制经济有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具有兼容性和功能互补性,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体系,并能够有效地刺激国营经济提高效率,充分实现资产人格化和“自由人的劳动联合”。 相似文献
4.
曲沃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颇具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以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等优势迅速发展,显示了较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全县的经济发展正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活跃了城乡商品贸易,有力地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从思想观念上,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这已经是勿庸置疑的现实。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廖华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5):28-30
行政法有两大基本原则 ,即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所以对行政行为的要求不仅仅是合法 ,还应该合理。但是在实践 ,我们却往往只关注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而忽视了行政行为是否合理 ,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监督不力 ,对遭受不合理行政行为侵害的相对人的救济也不是很得力。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了合理行政的必要性 ,实践中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及如何加强对合理行政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第六次机构改革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将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分别负责的有关工业管理职能整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交通部、民航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将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的职责整合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等,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个部。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民族,通过对日本行政变革中的文化渊源及文化生存的特质进行研究,借鉴其有益的现实经验,分析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道路。应做到尊重并发扬传统行政文化;健全制度文化的约束机制;建立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从日本行政文化价值要素中取得精华。 相似文献
8.
行政审判权指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裁决行政案件的权力。行政审判权作为司法权之一种,对行政诉讼制度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履行人权利保障最后屏障的功能。文章从行政审判权的理论厘定、行政审判权与相关权利(力)的关系、行政审判权的发展态势等几个方面对行政审判权进行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论行政体制的结构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齐明山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2)
从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共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前三次政府机构改革走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尽管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有强劲的外部动力,而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行政体制结构进行分析。 一、行政体制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经济规律,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相应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蒋俊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6)
行政权力是行政管理的生命线。笔者认为,对行政改革理论的研究必须引入行政权力这一概念,才能使行政改革的理论由宏观层面过渡到微观层面,从而为我国的行政改革理论奠定可操作性基础。本文剖析了行政权力、行政权力结构的概念,并运用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理论分析了行政权力结构变迁的规律,由此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权力结构模型:系统整合型、有限型、法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行政权力与行政改革的关系,并揭示了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意义;最后,笔者认为为防止行政权力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刚性阻力与行政机构的自我膨胀,必须在新建立的行政权力结构中注入文化与利益两种平衡与润滑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我国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0,(8)
1979年1月 ,邓小平同志约见荣毅仁等原工商业者 ,提出搞建设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 ,原工商业者落实政策手里有钱后 ,也可以搞一两个工厂。以解决城镇待业青年的劳动就业问题为契机 ,明确规定了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政策。1981年6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明确提出 ,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形式 ,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 ,在农村和城市 ,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结构关系与机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又才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5)
我国政府行政体制结构关系主要是政府在与社会、与市场、与企业、与政党、与人大、与自身等的协调中形成的—这些关系影响、决定着政府在政治系统中约定的问题、职能和权力的分配运行、效率的提高等等。同时,也影响着政府机构的产生与配置、运转与协调、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政府对初始条件的有限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学研究》2006,(1)
经济全球化浪潮与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当代社会具有敏感性、突变性、随机性、直接性等特点,它对政府经济职能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认为全球化时代政府经济职能的核心是对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进行有限干预。 相似文献
19.
行政改革的动力源于行政环境,改革就是要实现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二者在市场化程度、社会发育程度、制度化水平上均有很大不同。因此,他们的行政改革举措便呈现出差异,如对待官僚制的态度、市场化的内容和力度、对民主和效率的侧重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