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上升,“中国威胁论”几度甚嚣尘上。“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观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具有重大意义."和平崛起"论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精髓"和合"思想之上.正确认识中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上国际国内的主要矛盾,用和平的方式化解崛起道路上的矛盾,超越用战争或扩张崛起的历史规律,我们就能够走出一条全新的中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这是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是中国在自身迅速崛起进程中寻求世界共赢的长期战略,也是中国在世界上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现阶段中国实现和平崛起, 就要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把握机遇,创造崛起的环境和条件,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和平崛起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未来中国发展新道路,它是邓小平理论的赓续。本文从中国的和平崛起基点要放在自己力量上,中国的和平崛起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崛起的道路选择———和平等几个方面阐述邓小平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和平崛起是新世纪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的发展道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青年学生要身体力行,担负起和平崛起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针对21世纪初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新道路。由此而来,中国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它抛弃了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的旧道路,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对中国发展作出了创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就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就是要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它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各国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当今国际环境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各种机遇和条件。中国应制订正确的对外战略,以使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和平崛起”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选择。2003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同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标志着“和平崛起”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主要…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崛起的道路,主要基于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优秀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和对现实发展机遇的正确把握。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不放松,这主要包括:整体推进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全面开放、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