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在工作单位,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干部,在社会,他是一位好代表、好党员。他以自己的坦诚、务实、创新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他就是南开区人大代表、城建工委委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南开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毛利。  相似文献   

2.
我的爷爷,王振义,在外人的眼中是一位名医、一位科学家,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更是一位和蔼可亲、血浓于水的亲人。他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他关爱病人,更关心家人,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1960年,田俊华出生在呼市土左旗沙尔沁乡伍把什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担任过村民办小学教师,曾在呼市园林处一苗圃当过临时工。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百折不回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改革开放为田俊华提供了一种机遇,艰苦的打工生活开拓了他的视野,他从正面汲取了养分,从而在以后的商海大潮中成了一名风口浪尖上的能人。  1986年,对田俊华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他生命中最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他结识了南来北往的许多朋友。几年里,他连续迈了几大步。  第一步,他先挂靠内蒙古军区、…  相似文献   

4.
鲁若迪基是从小凉山走出来的,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诗人、一名政府官员。对他而言,在人生角色的转换与文学道路的转移过程中,他走过了一段“离去、归来与超越”的轨迹。这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历程当中,即在离去、归来之后,更侧重于一种超越性的取向。民族意识不仅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使命,也是他文学思想的生命力所在,是始终贯穿他文学道路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5.
当班长严于律己张作典今年54岁,90年代初出任商丘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他一上任,就把全部身心倾注到统战事业上,统战部成了他的家。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他的思维,他的行动,他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统战工作上。他身患颈椎骨质增生、脑血管硬化、...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6日广东惠州城市花园。杨穗波携女朋友走出花园别墅,他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天空,蓝的天,白的云,那云就像玉一般凝结不动。石铺的小径两旁绿草如茵,夹杂在草丛中的红的、紫的、黄色的花朵,在草中暗吐芳香。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平安祥和。杨德波一片好心情地走过他人生最后一段表面看似挺奢华的里程。他已接近自己的那辆宝马车了,他的女朋友奔向另一辆车,他在打开车门的同时最后看了一眼女朋友,没有人猜测到那只冲锋枪口对准他的一刹那他在想什么,他被枪杀在他的宝马车座上。警方在距东湖三公里处发现了他的尸体。杨稳波带走…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在工作单位,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干部;在社会,他是一位好代表、好党员。他就是南开区人大代表、城建工委委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南开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毛利。他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位极普通的人,对同志和蔼可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从外表难以看出他是一位蒙汉兼通学识渊博、在事业上取得卓著成就。德高望重的党外知识分子。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的经历是曲折的,他的身世是坎坷的,他酸甜苦辣都尝过,工农兵学都当过,他于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政协常委、文史民族宗教法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布·乌日图那顶同志。上篇布·乌日图那顺1947年出生于乌审旗河南乡三岔河村。他从小受多才多艺父亲和勤朴善良母亲的教诲及熏陶,在学习、工作、生活上…  相似文献   

9.
他是男性,这在相片儿上你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他今年 26岁了,可是外表看起来有点苍老,其实这不是由于曲折的经历造成的,他个子中等,长得也不帅,所以你可以不用误解这是征婚的片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尽管穿着警服,他还总是像儿时那样喜欢幻想,性格上还有多情、敏感、软弱、自私等一些特点。   他的一切都很平庸,除了初恋的苦涩之外,在学生时代,他不是个好学生,他甚至有点习惯了被喝斥,在高一,在一个父母亲都不在家的夜晚,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他读到了一个叫贾平凹的中国人的一部小说。在那个不眠之夜他开始被文学感动…  相似文献   

10.
海岛擒谍     
东山的气候,一到六、七月,似乎比春天还多变,一会地热得烤人,一会儿又大雨滂沱,实在是令人难以把握。谢富钦,这当儿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在村北小溪岸边的低矮树丛中徘徊。他的脚有些破,走起路来有些吃力。不过,他习惯了。就这样,一个下午,他在溪边树丛中往返一趟又一趟,脸上挂着一种非常焦虑和不安的神色,直到血色黄昏从西天隐退,黛灰色的暮田从山峦涌向田野,他的表情仍旧没变。四野暗下来。他很随意地抬起头来,黛灰色的暮四骤然像墨般黑下来,似是要对他翻脸。他知道,很快就要下雨了。他赶紧回家,他母亲的家。明天他就要…  相似文献   

11.
1962年的一天,卓玛丽华出生在甘肃省夏河县一个藏族家庭。这时,他的父亲黄建功(丹正加)已经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平叛中牺牲九个多月了。他成了烈士的遗孤。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后来,长大的时候,他来到父亲的坟头,给父亲倒上一碗酒,给自己倒上一碗酒,两人里外默坐、相对无语的时候,他知道了父亲坟碑刻石的时间,1962年3月26日,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生日。  相似文献   

12.
很少有人不知道吴阶平的名字。在当今中国医学界,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一代学子,他赤心报国,苍天可鉴。为一世名医,他毕生求索,追求卓越。他对祖国、对人民、对领袖的挚爱像无限的大海和巍峨的高山。他为履行职责,为科教兴国战略,执著追求,永不懈怠。祖国在他心中1947年,一位年轻的中国讲师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泌尿外科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哈金斯门下进修。他聪睿机敏,又有极好的英文和医学根底,进步很快。特别是手术台上,他动作准确、利索,令哈金斯惊诧不已,一次手术时,哈教授带着几分风趣地说:“将来你给中国…  相似文献   

13.
1955年10月2日,克尔凯郭尔踩着满地落叶,在哥本哈根一条僻静的小街上散步。每当他一个人独自散步的时候,他总是细心领悟着一种静穆的情绪,有时会在忏悔的虔诚中,聆听上帝的启示。此时他多了一份秋日的愁绪,他刚编完的《快报》第十期还未及付印,他不可能真正心平气和地和他的上帝达成默契,他想他永远都不可能在尘世真正歇一口气。就在这个心事重重的下午,这位孤独的哲人、这位生理上有着缺陷(天生驼背,双脚不齐)的在者,突然失去知觉倒在萧萧落叶之中并且再也没能站起来。在住进弗里德烈克医院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为自己拟一个墓…  相似文献   

14.
爱,可以等待     
一张请柬在他的桌面上,红纸黄字,特别的引人注目。他不敢相信,他写的小说会获奖,更不敢相信省作协邀请他到省城参加授奖大会。这是今年他发表的小说中让他最满意的一篇,可以说写的是自己,字里行间有他四季的心绪和无尽的情感。想到这,不知为什么,他流泪了。28岁的他,过早地品尝T他这年龄不应该品尝的东西,就像读了一本他不该读的书。他曾经让许多人羡慕:一米七八的身材,一身的橄榄绿,站在路中间,每天有无数车辆和人流,在他挥手间驶过……这一切对他来说有些短,他还没有仔细地回味就消失了,快得像雨后的彩虹。两年前一个夏…  相似文献   

15.
在辽宁西部山区红山脚下的建平县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是一名检察官。他在惩治腐败、打击犯罪上成绩显著,在为民排忧解难中情暖万家。当地人民群众称他是人民的好代表,检察院的同志说他是干警的贴心人。他就是建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戴亚江。  相似文献   

16.
相信自己     
我曾有幸采访过一位卓有成就并且诚实的年轻企业家,他是靠搞汽车维修和石油销售发迹的。说他诚实,是指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比起一些靠灰色手段、耍空手道的商场玩家来说,他的奋斗史也可以算是用白纸写的了。初见他时,我怎样都无法把一位统领旗下三个公司能驾驭上百员工、管理上千万资产应付四面八方业务的现代经理人,与还是一张娃娃脸的他联系起来。毕竟他才二十四岁,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个年龄应该还在月朦胧鸟朦胧,而他却在重庆这个不大不小的商场挥洒自如,莫非他有大树遮荫暗生横财?莫非他是股坛狙击手侥幸掘了一桶金?非…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当代广西》2011,(19):64-64
在半个多世纪前,有这样一个人,他热爱机械、痴迷赛车。在50岁的时候,由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他临危受命设计一款小型汽车。他的第一张设计草图,诞生在戛纳海滨酒店的一张餐巾纸上。  相似文献   

18.
辛勤、质朴,他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在关心下一代的园地里耕耘? 平凡、儒雅,他是一位护花人,为桃李芬芳坚守着一份忠诚. 他就是万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开岩。10多年来,他曾被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协联谊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他光荣出席省关工委、省文明办召开的表彰大会;  相似文献   

19.
当我在南京见到无名氏先生时候,十分惊讶地在8旬高龄全无老态。一套合体的西服衬托着身姿挺拔,一头浓密头发下的目光炯炯有神。他热情而开朗,言谈间妙语成珠,对别人的询问从容答对,不难想像他年轻时的风雅和洒脱,他从台湾重返祖国大陆,实为故地重游,因他父母早亡,他直系亲属均在港台、但他对古都南京充满感情,这里是他的出生之地,也是他念过小学和中学的启蒙之地。说起“无名氏”这个在当今港台走红的鼎鼎大名,他告诉我,这是他在写作第一部小说《无极风情画)时的笔名。当时他在西安当记者,《华北新闻)总编辑约他写一部连载…  相似文献   

20.
一位年逾古稀、满头白发的老人,不愿在香港颐养天年,却三天两头在香港与福建漳州两地之间奔忙。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常务会董事、香港环球天然有机肥(漳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生先生,一个平平实实的中国人。让中国产品成为外国人面前的“洋货”王金生先生祖籍南靖县,192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他五岁回中国,一年后,父亲便与世长辞。由于家里穷,所以他念过小学,便停学在家。几十年来,他靠勤奋自学,一步一步地走上成材的道路。他当过小学教师和校长,还当过卫生院见习生、钟表修理匠。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