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参议会具有鲜明的统一战线性质,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新中国成立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确立、发展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与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众政治认同的历史变迁进程,在全面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和揭示民众政治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启示。概言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众政治认同演变的现实启示主要表现为: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显著的执政绩效提升政治认同;加快培育法理型政治权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提升政治认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包容的意识形态提升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郑博 《学理论》2014,(7):52-5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与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新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根本的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4.
平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基本制度框架奠定了社会主义平等的制度基础,即在政治上保障人民主权和平等的参政权利,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打破平均主义,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协调区域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政治权益,逐步调整效率与平等的关系,为积累社会主义平等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效途径。新时代我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社会主义平等向更高质量发展:把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平等,以净化经济和政治生态来保障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平等,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共建共享,以生态文明建设力图实现代际平等。  相似文献   

5.
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与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权实现的直接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应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参与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重视制度建设,鼓励机制创新,加强对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手段,疏通和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杨金铭  刘洋 《学理论》2012,(18):6-7
党的制度运行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而制度运行的程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核心内容。从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目标的四个维度定位党的制度运行的价值取向,是现代政治生活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在四个价值维度上,如何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得到贯彻,也是现实中每个执政党在党的制度建设中都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历史时空中,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适应不同历史时空中的社会变迁趋势,自觉转换和更新政治参与样态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因为这是影响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管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的历史嬗变,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域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政治参与呈现革命动员型、内爆私域型和对话博弈型的图式变奏。  相似文献   

9.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列宁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坚持从以下三重维度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思想认识维度,全党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揭示党内政治生活混乱的种种表现并深刻分析其原因;二是制度保障维度,通过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有章可循;三是纪律惩戒维度,对违反党内政治生活的行为予以严肃惩处,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列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2,(1)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略。它的政治意蕴是夯实人民的主体地位。从理论上来看,这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从实践上来看,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我国得到不断保障和巩固,则具有现实根据。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视域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可以概括为发展为了人民。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林 《理论探讨》2001,(1):83-84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即扩大人民民主。强化政治参与是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目前情况下 ,正确认识执政党与政治参与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 ,政治参与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 ;另一方面 ,执政党的建设又为扩大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代议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共同的产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共同遵循了人民主权、普选、法治等代议制基本原则,但以上基本原则在实际运行中又与其各自所依附的经济结构相联系.因此,从实质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西方议会制度的吸纳和超越.而这种吸纳与超越,在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既是完善我国民主政治模式的资源,又是我国民主政治模式有待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了村民代表会议承担村民会议委托的职能,在对村庄公共权力约束方面,它取代并承担了实际的职能,因此这项制度的绩效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制度绩效和对村庄政治公共权力约束问题。我们抽样对云南14个村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绩效实施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政治民主的形式上,选举村民代表基本体现了民主的价值;而在三年一个周期的制度运行方面绩效上,则基本背离了立法的原意。这一点,基本与全国的村民代表会议绩效一致。这就反映了,作为一项农村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构架,事实上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基层社会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如何让民众政治参与的基层单元切实有效地运转起来。浙江省“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一难题:就理论意义而言,在“点线面体”的运行路径中,参与单元的小型化、秩序保障的制度化、呼吁效能的双强化、回应流程的一体化和技术支撑的数字化,是让基层参与单元切实有效地运行起来的五大关键因素;从实践价值看,这也是基层政治参与单元有效运行的一个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即,共产党领导是前提,人民当家做主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以人为本是主线.其本质特征也决定了这一新型民主政治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大民主",即: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和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任务是:以扩大执政党党内民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制度和干部制度改革;以建设服务型公共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坚决抑制和清除权力腐败现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权力运行体制改革;以丰富民主形式、发展政治参与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政治运行机制改革;以规范社会成员政治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8)
选举制度是民主国家政治生活之根本,缺乏民主选举,政治生活也就毫无意义。选举是基本政治生活的保障,也是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前提。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对比,着重探讨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无论其社会制度还是意识形态,都必须依据其国情而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选举制度,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尽管还不够完善,但所确立的许多民主原则为更加完备的选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为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但其运行机制和程序仍尚待健全。当前农民政治参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非制度化参与的扩大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这决不仅仅意味着一系列规则的创设和“完善”, 除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营造这些制度根植的基础和运行条件。因此,构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必须从五个方面打好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回应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强调重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基本要求:"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经由基层群众自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探索的政治逻辑是人民自由、人民平等、人民参与以及人民共享。人民自由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独立的实现;新中国的建立使得人民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后"三统一"的发展布局则为人民参与提供了完善制度保障;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将人民民主发展推向人民共享的新阶段。未来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确保人民民主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在国际层面要争取构建人民民主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