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不断开创的安定团结新局面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的现实写照。但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并不在于其特殊的地理方位,而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和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蓝图所决定的。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制展现为引领机制、社会机制和动力机制,需通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边疆工作全局的着陆器,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熔器,把实现边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稳定器,把坚持边疆内地一盘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助推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地区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能?其深层的根据在哪里?根本在于“四个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深厚的底气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更深沉的根基和力量。坚持“四个自信”是我们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深厚的底气和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既要深入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生成机理、形成规律等理论问题,又要全面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体系、政策机制、具体方法等实践问题。本组论文,总体上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讨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 《求知》2024,(2):4-6
<正>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民族理论也必须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而进行创新,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6.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3,(1):34-41+156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民族理论也必须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而进行创新,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对于创新完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复兴的涵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统一于复兴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应,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开拓世界历史、国家、民族、国民四个维度以形成新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兼顾规模和效率,平行推进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共同体和国民共同体的建设;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作出相关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作为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民共同体的建设,要从全体国民和国民个体两方面,增加扩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民维度。  相似文献   

8.
孙学玉 《政治学研究》2022,(2):21-30+167-168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论断,总结了民族理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思想基础的深刻考量,揭示了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必然;主张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科学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澄清人们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建议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汲取国外民族发展经验教训、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重视防偏纠偏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聪利 《学理论》2023,(1):63-66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从自在走向自觉,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国共产党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核心,从价值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本着没有私利、不谋私利的政党定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中扮演积极角色。从现实逻辑来看,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勇于面对风险挑战,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承担责任。从实践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在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命中,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共创善治良序;强化文化引领,共建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携手各民族迈向共同富裕新台阶;增强社会融合,建设共居、共事、共乐、共享的民族互嵌式社区。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对党的民族理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历史成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共同体身份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重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秘诀,以人民为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主线。这一论断的提出、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重要飞跃。从理论出场来看,需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到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族观的守正与创新中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渊源;从内涵布展来看,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进行深度考察和把握,进而真正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从实践路向来看,应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保持政治定力、凝聚社会情感、聚合文化动力、坚守生态底线,通过全方位的“五位一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助力于建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线与幸福路。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一个集时代、理论和现实发展诉求的中华民族国族身份意识的全新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全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重在宣传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达到“铸牢”实效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内容体系不全、主体认知偏差、覆盖面不广、方式方法不活、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需从组织保障、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统筹协调等方面构建完善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智能算法技术深度介入数字传播域的现实趋势,形塑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新的面貌:智能传播模式的嵌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精准“靶向”;算法信息的生活化呈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潜隐性方式融入用户的日常交往实践;智能视觉技术的应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沉浸式的场景体验。同时,智能算法的“双刃剑”属性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数字化转型带来诸多风险:“信息孤岛”引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离散性风险;“数字致瘾”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缺场性风险;“群体极化”导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流动性风险。消除智能算法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数字症候,应从数字制度建构、算法技术设计与主体意识复归等维度协同发力,提升智能算法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总体可划分为三类视角:第一,理论视角,从学理角度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和思想由来;第二,历史视角,结合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完善的历史,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萌发、深化和成熟的历史;第三,现实视角,基于新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体国情,研究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义、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等。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廓清核心概念,自觉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质有效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为我们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益启迪。以"共同体"的相关阐述为视角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能够进一步认识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理论基质,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现实的巨大实践价值,创新了以发展共享构建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责任共担建设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情感共鸣创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建铸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智慧新方案,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国家—社会关系互构中形成的凝聚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逻辑互构,优化国家—社会关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实现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1,(9)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九大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学习中共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视察重要讲话、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讲话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辅导报告,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历史和现实需要三个维度谈一点粗浅体会:一、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其逻辑表现在出场逻辑、在场逻辑和未来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和出场具有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内蕴着民族工作的"五个认同",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作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工作的需要,反映了各民族的迫切愿望,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和人民群众主观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边疆的治理、对多民族的整合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中华民族作为一种族称,是伴随着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才出现的,但中华民族作为一种客观实体早就存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把民族和国家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揭示了边疆治理的内涵,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凭此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中国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同步的,但却体现出过程同构、目标同向、路径同依、绩效同进的特征。理清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施有效的边疆治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