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楚史,除先秦史籍外,必须借重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特别是其中的世表、年表,这是无庸赘言的。由于种种原因,各表存在不少纪年错乱、史实脱漏或舛讹之处。虽然,小疵不足以掩其大醇,但也给楚史研究带来一些困难。清人梁玉绳在对《史记》的澄本清源、匡谬正疵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他在《史记志疑》卷八和卷九中,对《史记》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及《六国年表》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8)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司马贞之《史记索隐》认为"古文"是指伏生所传《尚书》。另有诸家认为"古文"应指用先秦文字所写就的典册旧籍,如《左传》《国语》等。从时间角度考察,司马迁与伏生并未产生交集,故《史记索隐》之说有误。《史记》通篇未曾提及《左传》,其成书年代亦有待商榷,故诸家举例《左传》亦不严谨。  相似文献   

3.
<正> 对于战国名将廉颇,我一直怀有深深的同情。我读《史记》,深感惋惜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的合传里,常常使廉颇作为蔺相如的陪衬出现。在这篇传记末尾的“曲终奏雅”“太史公曰”里,司马迁独独大赞蔺相如:“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司马迁的盛赞蔺相如,当然非常有道理,一代史家的臧否不是任意为之  相似文献   

4.
张魁星 《乡音》2015,(1):43-44
如果把司马迁的扛鼎巨著《史记》比作浩瀚的文化海洋,那么李保平先生的新作《大写的智慧——品味太史公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写的智慧》)就是作者畅游其中辛勤采集的智慧之贝。千百年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司马迁通过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皆对后世产生了广  相似文献   

5.
姚同发 《黄埔》2011,(6):66-68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太史公曰"。无独有偶,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许介鳞的煌煌大作《台湾史记》,也为我们留下了耐人咀嚼的"台史公曰"。从"太史公曰"到"台史公曰",其间相隔二千余年,但是,许介鳞教授对于中华文化的仰慕与追随,是显而易见的;而他对于战后台湾的认识,也堪称精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6.
孙叔敖,楚国庄王时期任令尹。他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革兵制,辅佐庄王强国富民,使楚国从蛮夷小邦纵身一跃,称霸诸侯。太史公在《史记》中立传,把孙叔敖列为循吏第一。 兴修水利春秋时期,有识之士皆把农业的发展视为振兴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明末宦官刘若愚效太史公司马迁之榜样,发愤著书,用13年时间陆续写成一部颇具特色的明代杂史——《酌中志》,给后人留下了明末宫廷政治生活的实态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宫廷逸事。本文对刘若愚的生平做扼要考证,重点探讨《酌中志》的成书过程、版本及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荆轲     
<正>太史公曰:荆轲能改变什么呢?除非“天雨粟,马生角也”。但荆轲还是改变了他自己。这不,两千年过去了,我们还像叨念祖宗那样地叨念着他。荆轲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角色,司马迁作《史记》,将他定义为“刺客”。燕国太子选他为刺客也是病急乱投医,魂魄丧,意惶惶:你看你看,秦国的虎狼之师已经出山东、伐三晋,蚕食诸侯,兵临幽并;幸遇先生你游历至此,行迹胜于剑侠,气象殊非常人,何不掣铗出剑,奋力一逞,拯燕国万民于水火呢?  相似文献   

9.
经过“辩”才能“证”艾农最近研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同早已出版的邓小平著作联系起来思索、领会,获益良多。《年谱》记载,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负责人谈话,指出:“毛主席讲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0.
管仲改革     
王犹升 《人民政坛》2010,(11):48-48
<正>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武王讨伐击败商纣王,建立周王朝,大封诸侯。西周  相似文献   

11.
一字千金     
《秦吕不韦礼贤下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与一位闲聊,他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史记》里有《循吏列传》、《酷吏列传》、《佞幸列传》……太史公为何不作"廉吏列传",让那些廉洁正直之士名垂青史?我有很长时间没有翻《史记》了,一时间答不上来。及至重读《循吏列传》,细细品味,才悟出点道道。我想,司马迁不作"廉吏列传"是自有其原因的。其一,廉洁从政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用不着列传,不像如今某些人自以为不贪污受贿就立了大功似的,就看成为  相似文献   

13.
曾秀芳 《求索》2011,(1):242-244
《史记》首次为女性人物立传,纷繁于太史公笔下的女性形象有个体和群像两种,以品德或性情为诠次,可分七大类。透过这些女性形象,可见出司马迁对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视,对女性促进社会进步、追求自身生命价值、劝善规过作用的肯定,对夫妻婚姻关系的重视、对非婚姻男女关系的不耻、对女性自主婚姻的支持与赞赏,以及对薄命红颜的同情与不平。《史记》在为男性树碑立传的同时,亦让为数众多的女性走进了历史。透过司马迁对这些女性人物的记写,我们可见出他进步于前人甚至稍晚人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4.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古今“传”体种种传:文体之一种。凡记事、立论及解经者皆谓之“传”。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自传: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内传有两种。一种是古代经学家专门解释经义的书为“内传”;另一种是以记...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有新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关注已久的问题。过去我们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国际学术界只承认有断代史的三千年,前两千年只是神话传说,不能算历史。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由兴起走向昌盛的时期,我国古代史书为此能提供的确切年代,只能上溯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始年———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或彼此歧异,或多缺失,难以考索。自西汉末年的刘歆起,两千多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试图解决这一学术悬案,然由于夏商周三代编年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难以取得突…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年谱(1898—1949)》(以下简称《年谱》)是继《朱德年谱》以后,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年谱》由力平主编,全书六十余万字,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人所未知的素材和内部资料,是  相似文献   

17.
范蠡在陶山     
史料中对于范蠡的归宿问题记载并不多,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取史料来源于越国典籍《越绝书》,在卷十三《外传枕中》最后一句提及:"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大地之图也。"范蠡后半生的资料索取,应当归功于司马迁,分别在《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予以记述,但对范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9.
一"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私学起于孔子,但他的学说在当时始终未被各国君主采纳。他虽然东跑西颠儿,游说诸侯,  相似文献   

20.
寻访黄帝城与蚩尤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访黄帝城与蚩尤寨赵满柱河北涿鹿曾经是古代黄炎阪泉之战和黄蚩涿鹿大战的战场。唐代诗人胡曾有诗句凭吊:“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读这诗可以想见当年战争的惨烈。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