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研究青年运动的历史,不可不对青年运动的本体作一番考察——什么是青年运动?青年运动是青年社会群体为实现青年人的利益和包括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社会群体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准确地说,是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青年社会群体.青年运动不是古已有之的,它随着青年社会群体的出现、成长而产生、发展,它与青年社会群体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工业化的产物.国内外许多青年学学者指出:  相似文献   

2.
青年研究的战略眼光张谦(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员)本世纪50、60年代以后,青年这一原本就十分活跃的社会群体表现得更加活跃,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和青年运动的发展都是惊人的。人们纷纷从各自不同的领域来认识和把握青年这一群体。致使...  相似文献   

3.
青年运动是人类近代社会的产物,它作为社会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除具有其他社会运动的共同特征之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自20世纪初发轫的中国青年运动与同时代的西方青年运动相比,表现出鲜明而突出的历史特征,从而使得自身在当代国际青运史舞台上显得独具风彩、引人瞩目.特征之一:中国历次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自20世纪初中国出现青年运动以来,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一直战斗在青年运动的最前列,成为历次青年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中,青年运动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因为青年占人口的20%,更重要的他们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近年来,研究青年运动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学科,郑洸同志主编的《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的问世,是这门新学科的一个可喜的成果.这个著作,上起1919年的五四运动,下至1979年的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系统地叙述了60年来青年运动的历程,包括政治思想的演进,共青团组织的沿革,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对青年运动的指导方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全球性和地方性的青年运动风起云涌,不仅展现了新时期的青年力量,更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革。近年来,国际青年运动表现出诉求分化、虚拟动员、"全球议题"的特点,并呈现出社会化、网络化、全球化的转向。在全球与本土的张力下,我国的青年集体行动呈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征,责任与担当、独立与理性成为主旋律。本土发展的青年集体行动,与我国重视青年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基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青年工作结构和模式是分不开的,而这些要素正是我国青年运动呈现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引领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年探索》要探索青年的现在和未来,当然也要探索青年的过去。研究青年运动的历史不仅可以使今天的青年工作者学到老一辈的工作经验,而且能从他们的革命精神中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十分感谢老青运工作者、中共广州市委常委黄崧华同志为我们提供资料。希望有关同志来稿来信,和我们一起搞好青运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浪潮风云迭起。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群体、阶层以及阶级力量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从而上演了一幕幕或波澜壮阔或情境感人的社会悲喜剧。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历史上,青年人第一次以他们充满浪漫色彩的青春热情和理想信念,以他们的无私无畏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有(而且是最重要的)以他们形式多样的群体组织形式,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自近代伊始,中国便不再隔绝于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国青年在封闭的国门打开之后,也自觉地融入世界青年的行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20世纪走过了她近80年的历史。作为青年政治组织,她几乎参与了中国现代以至迄今为止社会革命和变革的全过程,而且一直在其中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重要作用。仅仅就其时间过程来说,这在20世纪世界青年运动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范例。作为先进的和进步的中国青年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20世纪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青年运动浪潮中,中国共青团是如何走过她80年的历史道路的?在未来的时间里,她又将如何继续自己前进的历程呢?这是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它不仅与青年自身的价值观念、消费心理和个性、气质等微观因素有关,而且更多地受社会中、宏观因素的制约,为诸多社会因素所影响。从宏观的视角出发,青年的消费行为受社会政治、气候、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等因素制约;从中观的视角出发,青年的消费行为受家庭和所属社会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年公益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公益人是伴随改革开放时代而诞生的群体,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发展壮大,他们具体包括青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组织管理者、青年爱心机构负责人、青年公益传播者、青年公益研究者、青年公益创业者等等。青年公益人群体发挥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扩大社会参与、构筑社会良心、健全社会保护、丰富社会职业等方面。作为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期的新型社会群体,青年公益人将发挥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年文化和青年运动已经不再是发生于一国或某一区域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不管这股潮流在每一个国家是起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青年文化与青年运动都是现代青年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我们区别现代青年群体和传统社会青年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青年群体的社会焦虑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转型,不仅扩大了人的自由,而且增加了社会风险和生活压力,造成以青年群体为主的严重的社会焦虑,这种焦虑集中表现在生存与发展、人际关系、身份认同和爱情婚姻等诸多方面。青年的社会焦虑不仅与他们相对宽松的成长经历有关,而且与社会转型时期大量的不确定性紧密相关。深入进行配套改革,强化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是缓解青年群体社会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的意义内核在于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诠释,外在表现为意义和精神的变迁。通过回顾青年意义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诠释,梳理出当代青年的意义既体现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又担当了社会赋予青年群体的时代精神,还折射了国家对青年群体的角色期望。"当代青年"包含了义务、规范和使命,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时代的意义和精神,诠释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青年共产国际初期,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东方青年运动的策略思想,不但解决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青年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在实践中推动了东方各国青年共产主义运动的形成、发展,从而使东方各国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成为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青年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走过的60年的历史进程,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伴随着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也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寻常的社会动荡和变革,既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为民族、国家带来希望,为青春、自我做出证明.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由此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后半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出现了战后出生的青年一代发起与参与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种族岐视运动。青年运动不仅令政界触目惊心,而且引起社会学界的关注,触发了他们对青年问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西方在十六世纪发现了人,十八世纪发现了妇女,十九世纪发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不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和方面有独到的创见,而且对青年、青年运动及青年工作也有特别的建树,形成了毛泽东的青年观。学习、实践毛泽东有关青年及青年运动的论述,进一步明确其观点,对新形势下做好跨世纪青年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正确的历史方向,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新纪元,即马克思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青年运动的领导力量,社会主义是青年运动的前进道路,联合工农大众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式。纵观"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同青年特点相结合来教育、动员、组织、发展青年,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阶段中与时俱进地更新对青年以及青年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青年运动的走向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刻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律,为党迈向新征程凝聚青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十分重视青年的力量,关注青年的教育,他们总结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青年思想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开展青年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9.
论青年志愿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我国社会保障的作用 ●对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作用 ●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可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中的内在缺陷。青年志愿者行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的了解和沟通,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补救或预防某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和恶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也是国家、政府与民众相互沟通的媒介,可以起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导向和旗帜,也需要一定的载体来落实,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寓精神文明建设于办实事、解忧愁、献爱心之中,增加了社会的亲和度与凝聚力。青年志愿者为了他人而为他人服务,本身包含着“为了自己”而为他人服务的内涵,这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之后个人的一种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论青年群体的社会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青年群体的社会学特征陆建华把青年作为一个人生过渡阶段,是一种普遍看法,但它的视角是青年个体,重点又是指个体从童年到成年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过渡。青年社会学视角中的青年,由于首先涉及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非个体性过程、非个体性因素,主要是作为社会群体的青年,它凿力研究和解释在社会结构过程中青年这一群体的地位、特征、活动方式。这样,我们对青年的科学认识就确定了两个基本点:第一,它是社会群体,而不是过渡阶段;是一种具有清晰的结构特征的,可以具体把握的社会实体,而不是时间段;第二,它是社会群体,而不是个个分散的个体;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广泛社会关联性后果的社会群体。相比之下,青年个体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无法构成显著的影响,其关联性后果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某个年轻人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就读上学,这一现象的影响所涉的范围是以这位年轻人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后果对其个人来说具有百分之百的重要性,但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影响是微小的。但是,当一大批年轻人都有如此境遇的时候,其社会后果就极其巨大,影响这一境遇的社会因素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必定更多,更复杂。人们往往用“结构性震荡”一词来表示某一群体的活动与行为的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