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0年增长了7倍;梯田焕发勃勃生机,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大寨村成为全国首批8个经典景观村落之一……他就是龙胜各族自治县成脊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乡人大代表潘保玉,一位憨厚的瑶族汉子。力挽狂澜,大寨村迎来转折"2005年,我担任大寨村委会主任时,大寨村委还有欠账6.7元。"潘保玉向笔者介绍道,当年的大寨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没  相似文献   

2.
大寨梯田退耕还林曾长期遵循“以粮为纲”思想的大寨村,如今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昔日的“海绵田”已经有一半以上退耕还林。六七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靠修造“海绵田”,玉米亩产由1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从而成为中国农业的榜样。但那种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近年来,大寨将自然坡度在30度以下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提出以林养土、以林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路。目前大寨栽植了200亩银杏、红甘露桃,200亩红枣和风景林,退耕还林面积占到了大寨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林木面积已超过2500亩。在生态环境改善后,大寨…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草莓红。今年,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大寨村的14家果农笑得格外开心:260亩草莓鲜艳欲滴,盛果期每天近3000名游人前来采摘,每亩纯收益2万多元。大寨人在品尝久违的喜悦之时,精选了新鲜的草莓送到七里园乡人大主席团。群众说,是人大代表用心血浇灌出这颗颗草莓别样红。用心调研七里园乡大寨村位于南阳市区北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5,(7)
<正>贾进才(1909—1996),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人。他从小过着"吃饭寻灶、睡觉借炕"的日子,9岁就在地主家当长工,受尽了欺凌,吃尽了苦头。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担任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66年10月,他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1989年9月,以特邀农业劳动模范的身份,出席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他是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他先后4次参加山西省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他是大寨艰苦创业的杰出代表,为大寨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西部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村来说,1992年10月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村办企业织出了第一件羊毛衫。大寨由此告别了长期以来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历史,迈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大寨行     
1998年9月11日,由呼市台联部分会长、理事、对台办领导组成的赴异地台联学习考察组在中共呼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联会长王怀志的带领下,来到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学习。我们的车驶进昔阳县,顿时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那就是马上要见到大寨了。大寨这两个字在今天40岁以上的人们心中是非常熟悉和亲切的,当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家喻户晓,陈永贵的名字也和大寨一样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几经风雨的大寨如今是个什么样,人们都很想知道。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听父亲讲过大寨,那…  相似文献   

7.
张秀萍 《前进》2014,(4):32-34
<正>今年3月初,我参加了晋中市委常委在昔阳县大寨村的集中封闭学习。其间,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潜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领导人有关重要论述;走访农户炕头问计吃派饭,与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和宋立英等人促膝交谈,重温大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缅怀已远去的大寨群英,共话大寨村的第三次创业。这次走基层学习交流活动,时间虽短,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引发了我诸多深深的思考。当年大寨典型  相似文献   

8.
地处龙胜三大贫困片区的大寨村,你觉得应当怎样改变我们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一名选民向村委主任候选人提出问题。如果我当选,我将积极配合旅游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我们瑶寨的梯田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大寨特色农  相似文献   

9.
张晋  钱俊 《当代建设》2003,(1):30-30
虎头山,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境内。最近,笔者一行有幸到大寨去参观旅游,本以为能看到当年修建的层层梯田,没想到车到虎头山下,映入我产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虎头山已彻底改变了面貌。漫山遍野的常绿落叶树,花红叶绿,果实累累。一幅生态园林的优美画卷好似人间仙境,这就是当年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虎头山吗?自古以来,当人类进入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时候,“人定胜天”的思想必将日益膨胀起来,在这种思想的趋给下,人类做出许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来,大寨改造虎头山即是一例。当年,大寨人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晚八时三十五分,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年代中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显赫人物的陈永贵(人们亲切地称他‘永贵大叔’)停止了心脏跳动,终年七十二岁。这位领导华北‘大寨’山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陈永贵的名字曾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生前提出过‘生从大寨来,死回大寨去’,子女们按照他的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在老人当年创业的大寨土地上。大寨大队的创始人一九一四年的一个严寒日子里,陈永贵诞生在山西昔阳县大寨村一个贫农家中。父母为了摆脱世代穷困的命运,特地给他取了一个象徵吉祥的名字——永贵。他七岁开始放牛,十一岁便给地主扛长活,从未迈进过学校大门槛,  相似文献   

11.
说来也巧,我第一次去大寨的时间距今正好30年。那是1974年的冬天,我作为工作人员随省地县领导学习参观团去大寨,记得那时刚下了一场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风刮过来冷飕飕的。沿途看到北方农民头裹白头巾,有的还挂上毛茸茸的耳罩在地里干活。从阳泉下火车后沿着颠颠簸簸的沙土公路绕了大半天才到昔阳县,而后又跑了好一段路才到大寨,沿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沟沟壑壑,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山造地,到处是战天斗地的学大寨场面。闻名全国的大寨坐落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一块较为平缓的沟地里,那时,大寨村不大,只有80来户人家,成排的窑洞十分整齐,我们好奇地走东家串西家地看着,陈永贵的,郭凤莲的,贾进才的……窑洞不大,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今年57岁,她面色红润,爽朗率直,风采不减当年。作为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董事长,她手下已有10家企业,年收入达到1亿元人民币;村里510人,年人均收入4100元,大寨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历史光环中走出来的郭凤莲,如今正带领着大寨人民走向新的辉煌。谈到人代会,郭凤莲代表说,本次人代会最主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宪法的修改。她认为这次修宪每一处都非常恰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郭凤莲深深地感觉到,旧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1月28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两委"负责人将670.6万元的旅游分红发放到271户农户手中,户均2万多元。龙脊镇大寨村从2003年开寨接待游客以来,以"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以梯田入股方式与当地龙脊旅游公司联营发展旅游,年度分红节节攀升,带动2万多人口脱贫致富。图  相似文献   

14.
正"多亏了‘党员+群众’议事室,梯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现在前来观赏梯田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在谈及龙脊梯田大寨景区管理工作时,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党员潘伟新说,"以前一些农户在景区的梯田少,分红不多,就常年外出打工,导致一些梯田无人耕种,严重影响了梯田的景观。在‘党员+群众’议事室发力下,经过党员群众的集体商议,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志  相似文献   

15.
风雨虎头山     
赵天祥 《人权》2002,(5):34-43
精心装扮过的虎头山亭亭如华盖,屹立于大寨身后,圆睁一双虎眼,最权威地见证着大寨村辉煌的过去、曲折的经历和繁荣的今天。 一、初显锋芒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中华民族,好不容易熬过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大劫,刚从东瀛人手中争回到一点起码的 生命权,岂料,自家的“委员长”又要通过一场全面内战统统没收。国人仅仅在小鬼子战败之际喘了口气,却又不得不重新回到战乱灾荒中苦苦求生。 这个深山沟里小村寨的三二百号人,比起大多数同胞,似乎幸运些。由于这是当年共产党八路军老根据地的边沿地带,日军直接向新生的人民政权缴械后,老蒋的“国军”便有些不屑于此。这样,大寨村所处的昔阳县,基本是一步到位——抗战胜利和翻身解放同步实现。 “一举两得”的昔阳人民,支前、送粮、抬担架、补  相似文献   

16.
杨勤  曾芝 《公民导刊》2015,(2):30-31
走进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大寨村,你会看见一个绿树掩映的原始村庄。一幢幢保持完整的土家民居依山而建,山环水绕,古桥、古井、古树穿插其间,闲庭静院古风犹存。早晨和傍晚,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叫人乐不知返,记忆中的故乡就是这般模样!"这离不开我们程代表的坚持。"村民们总说,是程代表让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大寨古村留存并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口中的程代表,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秀山自治县人大代表、老支书程明仙。  相似文献   

17.
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由于"文革"时期"左"的干扰,大寨精神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扭曲曾一度被曲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寨人传承、发展、弘扬了大寨精神,谱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赋予大寨精神以新  相似文献   

18.
龙武高跷会     
杨月 《今日民族》2014,(5):41-41
<正>石屏县龙武镇高跷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十八分别在龙武的龙平村、大寨村和龙武村举行。农历正月十七的上午11点多来到大寨村,在村口的小广场四周已围坐着很多村民,广场在一个凹地上,两面是房子,另外两面是2米多高的台阶,上场演出的演员已在房子里进行化妆,门口贴着今天演出的节目单,第一个节目就是高跷表演《天郎寨》,反映的是唐朝薛仁贵、薛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6,(6):30-31
大寨是位于中国中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现在的人口只有520人,面积1.88平方公里。40年前,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大寨。由于大寨地处贫瘠,而且经常发生洪灾,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大寨人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粮食高产。于是从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之后15年的时间里,大寨一直成为中国农村的榜样。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出现了很大变化,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大寨,大寨开始被人遗忘。除了年龄大点的外,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这些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大寨。  相似文献   

20.
晒衣节     
潘志祥 《小康》2023,(23):10-11
<正>7月23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六晒衣节”。当天,大寨村的红瑶同胞们都把自家的红瑶花衣、饰衣、花裙挂出户外进行晾晒。图为身着红瑶盛装的送亲队伍走在梯田间。(无人机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