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报道,有头脑有想法的新式农民王福志,用自己的“土办法”培养出了被称为“神童”的儿子。家住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的王福志.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读高一时因家贫辍学,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他的大儿子王京1986年出生,3岁多还说不清话,5岁时从1到10都数不全.是村里孩子们戏弄的对象。王福志从电影上知道.城里的孩子天天晚上都要听故事才肯睡觉,他便每天不管劳动多累多苦,天天睡前给王京讲故事。他给家里立了规矩.不能沿袭农村的方法恐吓孩子,比如“狼来了”、“马猴来了”。  相似文献   

2.
康辉 《工会博览》2013,(33):5-8
从2009年6月5日早上惊闻噩耗,至今,罗京老师已经离开我们4年多的时间了。每每回想起来,我唯一稍觉安慰的是.我到底曾更走近过他一些。那是2009年的元宵节.我去看望他,他是那样淡淡地、从容地微笑着,和我谈工作、谈生活的甘苦、谈为人处世的方式。他对我说.“你该更主动与人沟通.你现在上了一个台阶.该更严格地控制自己.该做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3.
今年21岁的梁庆伟是清华大学二年级学生.他的家乡在苏北一个地级市市区。在庆伟上中学到上大学期间.他的父母三次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但是,在庆伟的不懈努力下,这个濒于分崩离析的家庭终于趟过了暗礁和险滩,现在,父母恩爱如初。许多知情人感慨地说——“这个家呀,多亏有这么一个好儿子!”  相似文献   

4.
在这里首先要提起1976年拍摄.的一部美国电影,是一个关于虚构的电视新闻网的故事片,名叫《新闻网》。其中有一段情节如下:一位明星新闻主播被告知他即将被解雇。因为他的节目收视率不断下滑,并且电视台还故意将他寄予厚望的节目讽刺性地冠名为“毛泽东时刻”。  相似文献   

5.
天真与成熟     
张宇宏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0):F0002-F0002
我一直在思索如今耳熟能详的两个词组:“天真”与“成熟”。“天真”,它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解释:一是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一是头脑简单,容易被假象迷惑;比如小时候。我天真地认为,世界上只有好人,没有坏人。”成熟”比喻人或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他成熟多了;这想法不够成熟;待条件成熟了再干.  相似文献   

6.
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之湄,有一位书写教育神话、铸造教育传奇的“热血校长”。他。就是重庆市木洞中学校长丁荣新。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少年时代.留给丁荣新的记忆,更多的是饥饿、贫寒、劳苦。所幸,他会从书堆里寻觅到“粮食”,从经史子集到唐诗宋词.从雨果、莫泊桑到泰戈尔……精彩的文字和睿智的大家,如满天的星光,把一个生活在穷苦的泥沼里挣扎的少年牵引到一个丰饶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下监区工作的时候.有一名服刑人员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他单薄的身体、黝黑的皮肤.一双毫无生气的眼睛会楞楞地盯着某个事物看长久时间,每次在劳作区点名点到他,他只稚幼而羞赧的低声答“到”.每天的劳动他也是埋头苦做.不声不响,而每次做服刑人员记分考核的时候.他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受奖分人员的前列。他叫陈润明.1987年5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公明镇楼村.在随后的工作和交往中.  相似文献   

8.
日前,笔者读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叫史蒂芬葛雷的医学科学家.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比一般人更能发现问题,更有创造力时.他说是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有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因为瓶子很滑,一失手瓶子落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这时,他的母亲来到厨房.看了看地上的牛奶。并没有责怪、教训和处罚他.只是打趣地说:“畦,你制造的混乱可真棒.  相似文献   

9.
王蒙 《法制博览》2008,(12):26-26
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让他在15岁时就名声大噪,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的组诗《新乐府》特别是其中的那首《卖炭翁》,更足无人不晓。无疑.白居易对中国文学有着重最大贡献.但不可否认,他的人生却义有丑陋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外公老先生     
黑毛 《工会博览》2010,(6):47-48
我的外公是姜炳元老先生。外公若能听到我这样称呼他,该乐得合不拢嘴了。每次当他自娱自乐地唱戏,念到“老先生”几个字时,便变得更加的兴奋起来,摇头晃脑,陶醉极了。在外公心目中“老先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崇敬的人。外公一辈子是个农民加石匠。可他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艺人,博爱仁慈的长者,乐天知命的智者。外公无愧“老先生”的称号。  相似文献   

11.
听来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上有位英雄.他来到一个村庄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事。村人说山上有只猛虎一直祸害着他们。英雄就去了山上,与猛虎搏斗了三天三夜,猛虎被除了。他剥下虎皮回到村中,问还有什么祸害,村人说:“海里有条龙.你去杀死它吧。”  相似文献   

12.
老伴突然走了。我要做“小丑蛋”最亲的奶奶 1992年10月底的一个清晨,河南三门峡市市民曹秀风的老伴捡回来一个面色腊黄的婴儿。 曹秀风正诧异间,老伴急火火地说:“这孩子有病,被人扔在响家院门前.咱们得救他!”曹秀风和老伴一起打开包裹着婴儿的襁褓,一股腥臭味直往鼻孔里钻。  相似文献   

13.
大溪沟街道胜利路社区年近七旬的雷现泉老人满头银发、面善慈祥,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事情在社区广为人知,大家都称他为“社区最可爱的老人”。他1998年从监狱系统退休后,作为社区的“五老”和街道的“团建工作指导员”,他特别关心辖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敬佩。  相似文献   

14.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1):F0002-F0002
宋代以奢华著称,蓄妓之风也颇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多与歌伎交游,“官伎承值,征歌侑酒”。有资料称名相寇准居官清廉,以其“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为论据,可见在当时蓄伎之风何等盛行。但有意思的是,寇准大概也有此好,他的侍妾倩桃曾以诗讽喻寇准,诗中有“一曲清歌一束绫”之句,可见寇准出手还是颇为大方的矗而且,寇准也并没有“痛改前非”的意思,他在回复倩桃的诗中说:“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抨击奸臣专权的文字,还是探讨宋朝历史的篇章,谈及贾似道时,常常在其名字前面加上“贪酷”、“荒淫”、“误国”等词语。有些图书,甚至比较详细地介绍他不太光彩的出身:贾似道父亲贾涉的私生活放荡不羁,一次乘舟而行,见一美貌妇人在岸边洗衣服,便动了偷香窃玉之念,戏谑地问她能不能跟自己走,那美妇嫣然一笑,荃荃答道:“有夫安得自由,待夫君回来,你可与他商量。”这个妇人就是贾似道的生母胡氏。  相似文献   

16.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17.
从961名学生发展到3000多名学生,被誉为“实施平民教育摇篮”的重庆市首所农村联招学校——重庆市木洞中学,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崇高的教师。从教20年来,她始终如一地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她如丝丝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百花园地的花朵。她.就是被学生亲切地誉为集“良师”、“益友”、“慈母”于一身的李远梅老师。  相似文献   

18.
王丽萍 《工会博览》2008,(13):12-14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在商海改革的大潮中,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上,他是一名好带头人,把对事业的无限热爱,融入到带领广大职工为企业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实践着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在生活上,他就像一位兄长,时刻把职工的利益、冷暖和疾苦挂在心上,职工有话愿意跟他讲,有事愿意找他办。  相似文献   

19.
曹苏宁 《法制博览》2010,(19):24-24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  相似文献   

20.
获得大学学士的、梦想“干大事、发大财”的年轻人吴俊做梦也没想到:他刚刚在网络上疯狂半年,才步人发财“轨道”.就遇到了网络整治“风暴”,他被重庆网络警察追踪、缉捕,破灭了发财“美梦”不说,一头栽进了高墙铁窗,还要在囚牢支付10年半的美好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