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五个焦点郭晨在1991年第22期《宣传手册》上撰文指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五个焦点是:1、当今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搞和平演变的一方处于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反和平演变的一方处于战略防御态势。2、当今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国际敌对势力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视为他们推行和平演变的绝好时机;我们则把改革开放视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全面发展、从根本上防止和平演变的必由之路。3、当今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是全方位的。4、当今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是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条是西方资本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斗争,一条是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和平演变是当今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主要现实危险。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旗帜打下去,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严重性与艰巨性,为挫败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对于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际敌对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在国内,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也将长期存在。”严峻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形势给中等学校的政治课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必须抓住政治课这个阵地打好持久的反渗透仗,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培养无产  相似文献   

4.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前国际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两大对立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根本性。它关系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成为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认清这一斗争成为两制斗争主要表现形式的国际背景及其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和平演变的警惕性,增强反演变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了反和平演变的一系列斗争,既取得了胜利,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出现了失误,留下了深刻教训。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思考和总结,是有利于当前和今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四十年反和平演变斗争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人类即将越过20世纪,迈向21世纪。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当前国际隐蔽战线的斗争形势和发展趋势却不容我们乐观和掉以轻心,国际社会间存在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不仅没有消失,相反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变得更加尖锐复杂。面对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加速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以适应未来21世纪国际隐蔽战线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启示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战败的日本国满目疮…  相似文献   

7.
反对和防止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严峻历史任务。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虽提出了这个问题,但由于他过早地逝世而没来得及解决;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战略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反“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并领导我们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重温毛泽东关于反“和平演变”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对于我们挫败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图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和平演变的现实危险正非常严峻地摆在党和人民的面前,反和平演变巳历史地成为我们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反和平演变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反和平演变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反和平演变的主战场与次战场的关系。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上述几个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坚持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努力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和我们党这些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看,当前必须特别重视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与反和平演变的辩证关系,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反和平演变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前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斗争是长期而又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对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觉,而且要进  相似文献   

11.
政党制度问题是当今世界两种政治势力,即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焦点之一。通过分析比较,弄清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同西方多党制的根本对立,有利于我们从思想理论上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长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斗争与反和平演变 ,似乎是两个不相干的问题 ,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紧密联系。因此邓小平在提醒我们警惕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时 ,首先强调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这就包括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一 反腐败斗争与反和平演变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 腐败的蔓延 ,必将动摇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重要政治标准 ,同时它还是我们社会政治生活中不能逾越的行为准则。而腐败的存在与蔓延 ,不仅从思想上动摇人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信念 ,而且在…  相似文献   

13.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阶级与政党之兴亡,原于其自身之条件”(《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09页)。我们要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关键在于努力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又在于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下抵御和反  相似文献   

14.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关系着今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那么,如何反“和平演变”呢?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是反“和平演变”并取得胜利的物质基础。西方资产阶级在我国搞“和平演变”,一个重要的借口就是40年来我国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也就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相对落后。因此,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建立起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国庆讲话中指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迥和曲折,这是因为国际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国内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它是国际反动势力实行“和平演变” 的根据;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的斗争是长期的,是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严峻考验。我们既要看到我们在反和平演变斗争中处于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战略防御地位,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又要充分看到我们党的特点和优势,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必胜信心,是把反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唯有班级工作做好了,才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班级工作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班级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政治思想教育。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大变革,思想观念也在骤变,资产阶级对青少年的腐蚀,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少年,“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尤为突出。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极需要我们正确的教育和导向。严峻的形势更说明了政治思想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反对和平演变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广大老干部在反和平演变斗争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长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熏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大多经历过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对党对社会主义的阶级感情无比深厚,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共产上义理想,有着坚定的信念,在反和平演变斗争中,态度明朗坚定。二是廉洁的思想作风。靠着廉洁的思想作风,老干部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为新  相似文献   

19.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的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必须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挫败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联系群众,贵在自觉。各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提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既表现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但从长过程看,它的主战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内,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斗争,在国际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同反“和平演变”之间的斗争。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首先是由国内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