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贪贿案件的同步取证张补联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离不开侦查取证。在实际办案中,有各种各样的侦查取证活动,同步取证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就“同步取证”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同步取证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略作探讨。同步取证的特点和作用所谓同步取证,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  相似文献   

2.
一、制订严格的标准化证据框架及取证标准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侦查工作中的调查、取证工作往往是决定其案件查办质量的基础,取决于整个案件的成败及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3.
情节在案件事实与证据之间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狭义的量刑情节证据是反映犯罪人主观恶性程度和犯罪行为前后情况的事实材料。廓清行为事实与行为人因素基本界线,对侦查取证工作及后续的诉讼活动均有实践指导意义。侦查取证应当遵循以事实为根据、客观全面、主动取证、自由证明的基本规则。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工作思路:在取证渠道上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展开;在取证内容上相对精细化;在取证方法上注意引导案件当事人与法律合作;在侦查终结阶段重视量刑情节证据的移送工作;在起诉审判阶段积极配合公诉机关补充量刑情节证据,必要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建立与司法部门的常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对一”类型的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因此,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证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针对该类型案件,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取证方法:一、深入摸底,查明行贿动机,迫使行贿人出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中,行贿人既是案件的主要证人,又是权钱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向行贿人取证与一般证人相比,难度自然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贿人畏惧法…  相似文献   

5.
王宏 《天津检察》2009,(3):31-32
一、检察机关自侦案件撤案的原因 1、侦查人员收集和固定证据的意识不强,是自侦案件撤案的直接原因。由于自侦部门常常片面追求案件的立案率,只求案件侦破,忽视了相关证据的及时获取,或者是固定证据的意识不强,疏于全面取证.丧失了部分关键证据的最佳取证时机,使证据灭失,导致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链无法形成,证据体系有瑕疵,只能作撤案处理。  相似文献   

6.
刘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2,(16):129+133
近年来,随着花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案件数量也逐渐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对案件取证质量的挑战。通过分析取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机关取证,进而提高案件质量是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取证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两法”的颂布与实施,取证在侦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证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关系到是否成案与量刑轻重的问题。因此,讲究取证的方法和技巧,将对案件的侦破工作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青  韩东成 《政治与法律》2007,6(5):152-156
北大方正公司、红楼研究所与高术天力公司、高术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可谓一波三折,案件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被一审法院称为"陷阱取证"的取证方式。民事陷阱取证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在运用民事陷阱取证时,应注意要遵守合法性、必要性原则;恰当把握民事陷阱取证的实质性要件;强化民事陷阱取证的程序保障;赋予被取证人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对基层所办案件的质量检查中,常发现一些案件收集证据未严格按中纪委、监察部的有关规定办理,概括地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以开座谈会或其他集体询问方式取证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两个以上证人进行询问取证。以这种方式取证,不仅容易使证人之间相互干扰,影响证人客观地陈述案件事实,使他们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而且不利于审查和判断证言是否真实可靠,也不利于为证人保密,因此切忌采用。对此,《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和监…  相似文献   

10.
王新  吴锋 《河北法学》2012,(4):179-184
证据是链接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纽带,案件能否得到公正处理与证据息息相关。在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经常出现取证"瑕疵"而导致案件证据无法认定,进而影响案件的有效处理。基于各种原因所限,检察机关对侦查取证的监督经常成为检察机关日常办案的"附属品"。为此,我们对取证"瑕疵"的种种样态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监督侦查取证的困难所在,并且结合当前检察工作,从机制层面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监督关系进行建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一”类型的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因此,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证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入摸底,查明行贿动机,迫使行贿人出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中,行贿人既是案件的主要证人,又是权钱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向行贿人取证与一般证人相比,难度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贿人畏惧法律,作伪证厂是行贿人害怕如实作证而失去既得的利益;三是行贿人怕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检察机关适时介入侦查、引导侦查取证对提高死刑案件办案效率,确保办案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中,许多检察机关对死刑案件加强引导侦查取证进行了试点,但是做法还不统一,仍需完善。本文从死刑案件的引导侦查取证的明确问题入手,简要的探讨了加强引导侦查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链接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纽带,案件能否得到公正处理与证据息息相关.在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经常出现取证“瑕疵”而导致案件证据无法认定,进而影响案件的有效处理.基于各种原因所限,检察机关对侦查取证的监督经常成为检察机关日常办案的“附属品”.为此,我们对取证“瑕疵”的种种样态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监督侦查取证的困难所在,并且结合当前检察工作,从机制层面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监督关系进行建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贿赂犯罪是一种高隐蔽性、较难查证的犯罪。从检察机关查证贿赂犯罪的实践看,取证、固证的方法对案件的查处以及能否顺利提起公诉交付审判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贿赂案件的特点,探索此类案件取证、固证的方法。一、贿赂案件取证固证的原则1.时效性原则。2.秘密性原则。3.协作性原则。4.特殊性原则。二、司法实践中贿赂案件取证固证的难点1.证据数量较少。贿赂犯罪是检察机关重点打击的职务犯罪之一,行贿、受贿犯罪历来是暗箱操作,往往只有行贿、受贿双方知晓,导致案件中直接证据较少。加之,行贿的钱物也通常从隐蔽渠道获得,缺少相关的书证印…  相似文献   

15.
暴力取证、刑讯逼供这类违反正当程序、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是我国刑法所严厉禁止的,为此,刑法规定了暴力取证罪、刑讯逼供罪等罪名。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由于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办理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案件阻力较大;另一方面,法律规定本身的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意见分歧,影响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面对暴力取证现象时有发生的现实,如何正确认定暴力取证罪,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本刊结合具体案例,特邀专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悬赏取证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证明案件事实,通过悬赏广告的形式,公开承诺对提供证据的知情人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该悬赏取证成为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一种方式。悬赏取证行为应当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公开性、对象的不特定性等特征,其不同于收买证人伪造证据和证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涉众金融犯罪专业性强、行为方式多样、涉案范围广、涉及数额大、受害人员众、证据数量多。罪刑法定原则下,证据的收集与固定是刑事案件侦查的核心和关键,关乎案件的侦破和定罪量刑,而取证问题又是涉众金融犯罪侦查的瓶颈。涉众金融犯罪案件的海量证据与公安机关有限侦查时间内依法严格取证之间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需要调整涉众金融犯罪取证思路,改变涉众金融犯罪案件原有取证方式,对具有规律性的海量证据进行抽样取证,提升讯问能力、突破口供难题,增强电子取证技能,加强侦查队伍能力建设,实现高效取证的同时确保证据符合审判中心主义下的证据证明力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20,(1):81-88
刑事案件跨境电子数据的取证中面临着两个难点:电子数据侦查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跨境电子取证与司法管辖权之间的冲突。应平衡案件侦查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网络服务商义务协助机制、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平衡跨境电子取证与司法管辖权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我国司法主权独立的基础上加强跨境电子数据取证的合作,基于公民隐私程度、案件危害程度、不同对象、取证阶段等因素建立分层次的电子数据跨境取证模式。跨境电子数据取证中保证各类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侦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谈话取证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最常见、最重要、最直接的调查手段之一。科学合理开展谈话取证工作是快速、高效、优质地查办违纪案件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严格执行依纪依法安全办案要求,贯彻落实查办案件"抓早抓小,快查快结"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谈话取证工作的重要作用。谈话取证工作不是"拉板车",而是"弹钢琴",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快速突破谈话对象的心理防线,将其由"对抗怀疑"的心理状态转化为"配合供述"的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主  相似文献   

20.
贿赂案件因贿赂行为的隐密性、贿赂案件的利益性、贿赂手段的多样性、贿赂主体的智谋性、侦查时间的事后性,使贿赂案件的侦破较为困难,主要表现为取证难、印证难、形成证据难。如何侦破案件,调查取证为关键环节,本文就取证方法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