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已经密不可分。与之相应的,网络民意越来越受重视,不仅民间议论纷纷,官方也津津乐道。不少官员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私密事件、个人隐私之类的被人肉搜索,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唾沫横飞地讲他多么多么重视网络民意——你敢不重视网络民意吗?得罪了网民,麻烦可就大了。网络民意这东西,有人总结出了好多特性,例如: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所有人都有机会到网络发言;二,表达意见的真  相似文献   

2.
关注     
《政协天地》2011,(8):44-44
虚拟如何照进现实 据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他们怎样发声,执政者如何看待,于转型期的中国治理而言,意义格外深远。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我们不仅应该尊重网民作为公民的权利,更应该重视网络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然 《民主与法制》2011,(34):30-31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已经密不可分。与之相应的,“网络民意”越来越受重视,不仅民间议论纷纷,官方也津津乐道。不少官员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私密事件、  相似文献   

4.
又一个“五一”劳动节已经来临,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观察近年来频发不止的劳资冲突事件以及劳动者的种种现实困境等等,无不意味着,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和尊严,已经成为国家转型期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劳动者是伴随资本的力量而诞生的,面对强大而噬利的资本,劳动者不仅弱小,其劳动价值也往往被轻视。  相似文献   

5.
网络暴力之形成,主要是一些网民将现实挫折感和失落感转移到网上进行宣泄,语言文字刻薄、恶毒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给事件当事人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谭双林  张韦 《电子政务》2011,(12):43-4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主体在形成、传播、反馈等方面的行为,试图揭露“被民意”的网络舆论面纱下利益主体间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并对达到制约与平衡后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2008年被称为互联网引导舆论元年。从奥运火炬传递时MSN的“红心照耀中国”,到汶川地震时的“网络爱心集结”,互联网以其便利性和互动性,正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民意通道。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6日光明网刊登高赛的文章,“伪幸福”、“被保护”、“洗脸死”、“裸婚”、“经济适用坟”、“柜族”、“楼歪歪”、“单挑门”……如果你经常上网,这些词语想必都会有点眼熟,这就是近年来起源于互联网,由热点新闻事件浓缩概括衍生出来的关键词,被网友们统称为“锐词”。网络上大量流行的各种“锐词”,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网络流行文化,并大有影响社会生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日益普及,原本被称为虚拟空间的网上社区已经跟现实密切相连。但虚拟的网络是否绝对自由?网民们是否可以肆意妄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受任何约束?答案是否定的。请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网上转帖惹事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军,是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药剂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喜欢舞文弄墨,时不时有一些散文、随笔见诸报端。几年前,李军买了一台电脑并上了网,以“小李飞刀”为网名开始在虚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民意已成为党委和政府了解民生民情、汇聚民意民智的重要途径。我们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应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正确把握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这也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屈群苹 《前沿》2013,(16):104-105
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多维体现和拓展延伸,虚拟社会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存在形式,而且使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侵权等有了公共空间。各级政府应顺应新形势,狠抓“执网”能力建设,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层面做出适应性调整,消解发生在虚拟社会的种种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2.
岳璐 《求索》2012,(10):245-246
在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常态的中国社会,互联网不仅成为群体性事件中民众表达意见的主要"发声地"与"放大地",而且还成为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地"与"引爆地",网络草根民意、网络意见领袖、传统媒介、政府等信源之间的互动、冲突与整合在群体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平息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考察网络民意在群体性事件传播中的表达机制与互动机制,从而呈现网络民意传播、影响群体性事件之图景,并揭示其背后的风险社会中公民政治沟通意涵。  相似文献   

13.
短信,被人们称为“拇指媒体”。它既带来了“拇指经济”,也滋生了“拇指文化”。同时,短信还可能引火上身,成为侮辱,诽谤他人的工具。 短信传播速度之快,问题之新,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也同样生活在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将虚拟社会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范畴,把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虚拟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崭新、重大、紧迫的课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考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我说中国的一些官员在“逃避自由”,有人会说我脑子有问题——中国官员有太多的自由,会有人“逃避自由”吗?的确,现今世界上恐怕没几个国家的官员像中国官员这样在行为上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但不要忽视,他们在逃避着另一种自由,这就是实现自我、彰显自主意识、充分表达个人主张和观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网民现身“两会”●网民参政议政从虚拟社会走进现实。渐成趋势。近日,红网论坛岳阳版中的两位网民——“错爱的我”和” x w j云轩”,被湖南省岳阳县政协增补为县政协委员。他们的真实身份很普通:一位是岳阳县农民任岳军,一位是县粮食局企业职工许伟军。职业身份不同的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在网上收集民意,  相似文献   

17.
当作为网民的“你”成为美国《时代》杂志“2006年度人物”时,当“博客”作为一种时尚风行“地球村”时,我们不得不感慨,网络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令人无力拒绝、无法旁观、无处逃避。面对网络已无处不在这个现实,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便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康大民 《公安学刊》2002,(4):5-7,24
“入世”后 ,我们需要懂得国际上Police即“警察”(治安力量 )的多样性。将民间治安力量称之为警察是一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有些国家现在还有可以行使一定警察权的“辅助警察” ,在其他行政部门存在着有警察权的执法力量 ,一些行业单位也有自己的警察 ,保安业被称为“私人警察” ,民间治安组织已经成为社区治安的基本力量。“警察私人化”正成为国际警界的热门话题。21世纪将成为“人民治安”的新世纪 ,非官方的“警察”将空前发展。公安行业的全球化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黄金周调整方案的确定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已经实行了7年的“五一”黄金周将于2008年被取消,清明,端午、中秋将成为新的法定假日。这样一个结果对蔡继明来说,既是期盼已久的,又有些许遗憾。因为他是“两会”上改革黄金周提案的带头人之一,网络上甚至有人称他为“倒黄(黄金周)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胡滨 《人事管理》2001,(11):34-34
由于网络的存在,一种被称为网络文学的东西便茁壮成长起来: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在北京颁奖。紧接着“榕树下”网站在上海颁发首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而“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空间”研讨会也已经热热闹闹地召开——这些活动都折射出人们对一种新景观的关注与好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