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回归见证者柯在铄柯在铄这个名字与香港回归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香港回归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曾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的柯在铄大使生前始终认为,能参与和筹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工作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他曾多次参与中英香港回归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纲 《党的文献》2007,(4):26-31
周南,20世纪80年代初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参与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谈判的筹备工作,1984年1月出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1984年9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90年1月起,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92年9月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本文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3.
<正>东方明珠栉风沐雨,活力之都光彩夺目。回到祖国怀抱20年的香港,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国两制"下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市民拥有更多权利和自由的香港。时值普天同庆香港回归20年之际,让我们穿越时空,激情回望20年前那一个个精彩的相关历史瞬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及联合声明的签署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邓小平会谈。  相似文献   

4.
984年月日日,中英举行了第13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4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5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6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7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8轮会谈;月日、25日,举行了第19轮会谈。香港评论家指出,这7轮会谈平均每两周一次。会谈主要内容是1997年前过渡阶段的问题。④从轮会谈开始,中国的立场是过渡时期要确保香港繁荣,而要有利于过渡到1997年后成立特区,港人治港,田荣能够延续下去。过江期内中英互相协调磋商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协议执行,有利于过渡期间香港之繁荣,有利于中英友好。英国的态…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两制"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党中央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平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实现了香港的回归。当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实属一桩引人瞩目、意义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个做工精良的银烟盒和一个银铭文圆盘曾见证了两个历史人物在香港回归决断过程中的交锋。银银烟盒见证"定调子"会谈1982年8月的一天,一条极具爆炸力的消  相似文献   

6.
英方为会谈制造障碍 在中方和香港各界的反对声中,英方1993年初向中方正式提出:愿意通过外交渠道同中方就香港1994年、1995年选举问题进行会谈。中方从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出了积极的反应。然而,在磋商过程中,英方一再提出无理要求。本来贯彻中英联合声明,解决香港重大问题是中英两国政府的事,历次中英有关香港问题的谈判都是中英两国政府代表进行的,而英方却提出港府作为一方代表参加谈判,企图玩弄“三脚凳”。中国政府为照顾英方的实际需要,同意港府官员可作为顾问或专家协助英国政府代表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与《中英联合声明》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王根广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途程中,《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向世人宣告,香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的百年屈辱史结束,一个崭新的香港将随着祖国的脚步一起迈向21世纪。在联合声明的谈判和签署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撒切尔夫人访华和中英高峰会谈李后当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的领土争端中战胜阿根廷以后不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决定访华,同中国领导人商谈香港问题。1982年下半年,中英双方都在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进行准备。中国有关方面曾对即将开始的中英关于香...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胜利。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和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与实施的结晶,它为推进澳门回归,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影响。“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并首先运用于香港回归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梦白 《世纪风采》2009,(1):7-10
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困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此之前,邓小平与英国前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交锋。以下是那个重大事件的几位见证者的回忆述说,其史实的可信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在中英谈判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制定了基本方针和政策,对促进香港问题会谈的顺利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局面,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的科学性及现实可行性.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后的今天,再看香港回归对台湾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坚定统一信念就更为重要.香港回归,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问题,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始终未得到解决.而在党的“一国两制” 方针下,仅用很短时间便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用事实向台湾民众及当局宣传了我党的对台政策.中英双方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刚柔相济纵横捭阖一一邓小平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编者按:1997年,我国政治生活中将发生两件大事,中共十五大召开和实现香港回归。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香港问题,从本期起,将陆续摘登有关文章及资料。以飨读者。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飞机载着英国...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8日,有"铁娘子"之誉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而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作为香港回归谈判的英方总指挥,她曾经多次访华参与了核心谈判,最终代表英方和中国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1年9月底,叶剑英委员长宣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对港政策虽然与对台政策有所不同,但在许多基本政策上是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中。有一位特殊的中国外交官是不能不提到的,他就是原中国驻英大使柯华(1978—1983年在任)。柯华,这个名字伴随着的是一段不平常的历史。但他却总谦虚地说:“我不是历史人物,我只是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曾4任驻外大使,3任外 交部司长。在此期间,经他谈判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就有4个:加 纳、马里、菲律宾、泰国。并参加了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首脑会 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都曾直接指导过柯华的工 作。柯华是新中国许多重大外交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在他身 上,几乎凝聚了一部新中国的外交风云史。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中,有一位特殊的中国外交官是不能不提到的,他就是原中国驻英大使柯华(1978-1983年在任)。柯华,这个名字伴随着的是一段不平常的历史。但他却总谦虚地说:"我不是历史人物,我只是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9.
葡萄牙爆发“石竹花革命”,新政府主动归还澳门,中国政府却婉言谢绝——收回澳门的时机尚不成熟。 1972年中英建交前夕,英国曾建议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将香港、澳门列入殖民地范围,以便自己更好地控制香港。3月8日,中国政府致信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主席,严正指出:“解  相似文献   

20.
与解决香港问题一样,解决澳门问题一开始也是在邓小平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在解决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4年以前,邓小平在谈到祖国统一任务时,更多的是针对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讲的。由于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属于同一性质,都是要收回被外国殖民主义者所占领的中国领土,而且澳门问题又没有香港问题那样引人注目,所以,邓小平当时没有再单独提出澳门问题。但实际上,邓小平在构思祖国统一的新方略时,是把台、港、澳回归祖国问题统筹考虑的。在他看来,在大政方针上,台湾、香港问题解决了,澳门问题也就迎刃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