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萧克、王震麾下的一名女兵,戚元德(1905-1974)与李贞、陈琮英等人一起,随同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于1934年8月先期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之时,中央因何组建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有何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先遣队组建和北上的战略意图是为了实施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挺进师的组建和入浙,与先遣队北上一脉相承,是战略策应长征的需要;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连罗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下,由参谋长粟裕亲自指挥,以两个小时的战斗,攻克罗源县城,消灭国民党军队1000多人,抓获国民党县长、警备队长等多人。这段历史地方党史、志书都有记载。由于过去对长征历史界定的原因,书上只能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红七军团攻克罗源城",而没有与红军长征联系上。其实当年解放罗源城的队伍,是1934年红军长征先遣队的队伍。  相似文献   

4.
石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西征时的重要战地,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时的重要修整地,1988年被评为省级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5.
苏维 《湘潮》2015,(7):131-133
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于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而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8月7日就开始长征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傍晚,自桑植县的刘家坪和教子垭地区出发。20日,红六军团在大庸和溪口间的澧水北岸张家湾附近突破敌人的防御。  相似文献   

6.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抵达大凉山彝族区域后,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咕基家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引导小叶丹与刘伯承彝海为盟的是中央红军先遣队中的民族工作队队员丁伯霖同志。  相似文献   

7.
正1965年,一部革命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横空出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男女老少无不争相传唱,可谓风靡一时。《长征组歌》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这部史诗的是谁?周恩来总理在弥留之际还想再听一听哪首歌?"诗人萧华和《长征组歌》"将告诉你红色经典史诗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梦圆西子湖畔说起萧华,大家都知道他是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开国上将。但你可知道,这位战场英雄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12)
正邵阳,是红军长征重要经过地,先后有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长征途经邵阳。红军长征一共三过邵阳,经过隆回、洞口、绥宁等多个县市,历时近30天,行程数千里。第一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过邵阳。1934年9月,党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探路先锋,先行突围西征,与湘西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0.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曾经感慨:“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美国作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样评价长征:“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红军长征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书写的是英雄主义的壮美诗篇,矗立的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已经超越了国界、党派和政治信仰.长征史料浩瀚,其中战斗、故事和细节不胜枚举,本文从中撷取些许细节,也从一个侧面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仰、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牺牲奉献的作风品质和血脉相连的军民情谊.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留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以北上抗日为目标的伟大长征。这是从红二、六军团的整体来说的。若单从红六军团来看,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出发西征,实际上已是长征的开始;而这次湘西突围应该是长征的继续。1933  相似文献   

12.
东江湖畔的璀璨明珠──记黄草镇陈文,李桂林湖南省资兴南南部边陲,有一座崭新的城镇正在迅速崛起。它就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资兴的宿营地──黄草镇。1934年8目,伍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突破敌人封锁线,挺进湖南。他们穿越桂东、汝城...  相似文献   

13.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俄界的时候,由于原属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中央、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样、周恩来组成5人团指挥军事,同时  相似文献   

14.
走进何家冲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村出发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历经千辛万苦,于次年9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今天,在长征精神鼓舞下,当地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建设着和谐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长征精神是长征故事的集中体现,长征故事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长征故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新途径。在大学生中自觉讲好长征故事,就需要进一步凝练长征故事的精神价值,揭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多种载体、多种方式展示长征故事,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5,(11):24-26
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由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冲破敌军重重封锁线,行程2500公里,于10月24日在黔东地区与贺龙部红二军团胜利会师。红六军团先期突围西征,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吴焕先牺牲后,由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率领下,从豫南何家冲出发长征,于1935年9月15日抵达陕北永坪镇,为期10个月,孤军远征  相似文献   

18.
一根象牙筷     
袁忠民 《湘潮》2021,(3):24-24
1934年明,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出发,执行红军长征先遣队任务。8月23日,部队到达零陵县(今零陵区)画眉山村。一开始,村民不了解红军,纷纷往山里躲,只有裁缝唐延献待在新砌的屋子里没有离开。后来,村民看到红军待人和善,不抓不抢,不久就都回到了家里。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牛桂云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  相似文献   

20.
李安葆 《湘潮》2012,(8):30-32
人们都知道,红军在长征中是异常艰苦的;但他们可以在精神上苦中作乐,保持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长征途中的红军指战员正是这样一群英勇奋斗的快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