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讲求诚信,于我而言,从来都是热乎乎的。年轻时,总是对身边的伙伴和客户说一定得诚信办事,不能为了眼前这点芝麻丢了将来的西瓜。那时候,讲求诚信的方法很"土",就是靠自己的人情、义气,靠一颗滚烫的心。那时候的人情和义气也算管用,你对我实,我就加倍地对你诚,老朋友老交情大概就这样随岁月积累下来。工作多年来,也确是对诚信执著如一,把经销商当朋友当哥们看,谈合作谈生意,更看作是兄弟间友谊长  相似文献   

2.
你好!编辑部将你的来信转给我,看完信后,我知道你是一个有事业心的干部,也是一个敢说真话的干部,你的真话代表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心声。虽然你的困惑不好解答,但我很乐意有这样一个机会,与你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建设新农村这个农民朋友和基层干部目前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约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吃饭,见她一直忧心忡忡心不在焉。.我挺想问一问,却怕是人家的私事于是不敢多嘴。吃到一半她突然叹了口气说:“哎,你是学法的,我还是告诉你吧,也好替我出个主意。”  相似文献   

4.
周建波 《廉政瞭望》2011,(13):52-5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5.
石扬朋友: 你好!看完编辑部转来的信,我非常理解你的困惑和处境。你在信中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疲惫不堪的年轻人”,其实,在社会转型期,“疲惫不堪”的又何止你一个人,可以说,每个现代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疲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因同事正在做某个题材的报道想要采访一些相关人士,我想起一个关系颇近的同窗正好符合,于是帮忙引荐。据说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采访很顺利。事后朋友打电话给我,我开玩笑地问她,你有没有知无不言啊?她说,当然,当然。  相似文献   

7.
党校的教学,往往充满风险。最尴尬的一次,一位老师说到某改革方案时,被学员不客气地打断:“老师你归纳得不准确,那个方案就是我本人起草的。”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宁说:“跟不上形势,你的课人家就不爱听。我们不能光靠组织的强制性,靠红头文件来养你保你,那不是真本事。”  相似文献   

8.
韩磊 《奋斗》2001,(8):56-56
年轻的朋友喜欢流行的通俗歌曲,什么“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恩恩爱爱在纤绳上荡悠悠……”什么“你问我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这个两鬓花白的人早对“哥呀妹呀”的流行歌曲没了兴趣,唯对新谚语情有独钟,喜爱有加。新谚语不仅给人启迪,富有哲理.还给人以力量!  相似文献   

9.
跑了一辈子的农村,也得了一个让我这辈子都引以为豪的称号——"田坎记者"。作为记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交的朋友肯定不少。但在我这辈子所交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已超出了记者与采访对象范围的"田坎朋友"。"成友,你有空来我这里,我俩就街道当前的产业转型发展,好好聊一聊。"前不久,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一个农村镇变为的城市街道)党工委书记黎明,以"命令"式的口吻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10.
王克强 《求贤》2007,(5):27-27
很多员工都有“被炒”的经历。可是你知道吗?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老板炒掉? 冠似砂佯:不忠不能靠不住上海某医药公司总经理叶金子说,我相信大部分思维正常的老板对员工最本的要求一谓忠,二谓能。不忠不能的人士最容易上黑名单。  相似文献   

11.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2.
你曾告诉我,在沙枣花盛开的时节,你会回来看我,这不,花儿开了,都已谢了,我心爱的朋友你却没有来,就在今夜,你会来吗?我们之间只有靠信件传递的友情,寂寞中的我始留恋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更想念沙枣花开的幽香。我多次在信  相似文献   

13.
导师:指引你往正确方向前进的朋友。当你的职业生涯遇到困难,他们会为你剖析利弊,为你提供智慧支持,直到你找回自我、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4.
“真想当面给你鞠躬、叫你一声姐姐,感谢你为我们的士司机所做的一切!”“有你这样关心我们的朋友,我下辈子还当出租车司机。”在北京广播网百姓TAXI社区里有许多这样的留言。它是写给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李洋的。李洋主持专题节目《百姓TAXI》8年,把自己的命运与的哥的姐们联结在一起,情牵他们的安危冷暖,  相似文献   

15.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16.
郭庆晨 《党课》2006,(11):64-65
朋友,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儿。什么是朋友?按郑玄的说法:“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自古以来,“亲朋好友”就成为—体,分不清亲人和朋友哪一个更亲近。难怪《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慨和“朋友信之”的教诲。大概正是这一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才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让朋友负我,我决不负朋友”之类令人动容的“朋友情结”;难怪人们会将“重朋友、重感情”的赞语郑重地送给“朋友情结”深厚的人。  相似文献   

17.
“随和”这个词怎么解释,我没有专门去翻词典,在我的理解里,应该指的是和气而不固执己见。比如朋友请你吃饭,你的职位与另一个人差不多,主人将那个人安排到了主宾位,却将你安排在次宾位,你不当回事谈笑风生,别人会觉得你有气度、随和;如果非要较个真。  相似文献   

18.
署名文章要“名”文相符有位朋友在某企业当厂长,论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还说得过去,但要说起他的文章,却实在不敢恭维。可近两年我多次在报刊上看到他的署名文章,不免心中有些疑惑。一次相遇,有意问及此事,他倒也直爽:“不瞒你老兄,那些文章除了名字是我的以外,其...  相似文献   

19.
刘健 《廉政瞭望》2011,(24):42-42
自从湖南永州三名法官被枪杀、三名被重伤,广西悟州六法官遭泼硫酸后,全国法院提升了安保措施。 有人说,加强政法机关安全措施,缘自政法工作的特殊性。但我的亲历并非如此。我曾拜访过香港高等法院。陪同的香港朋友说,咱们现在直接进入法庭。如果法官在审案,你在法庭门口向法官鞠个躬就可以了。我恭行如仪地进入了法庭。其间没见一个警察和保安。在瑞典我曾拜访一家基层法院。  相似文献   

20.
丰田 《先锋队》2015,(9):53
"朋友"一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通常是五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诗经·小雅》中就说:"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朋"解释为群鸟聚在一起,多少有点勉强。因过去的私塾先生大都只教三五个学生,最多也就十来个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