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1985,(49)
最近,本刊记者就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以及中苏、中美、中日、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专门采访了我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吴外长就上述问题作了回答,着重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高度重视对外舆论宣传工作,亲自指导并践行对外宣传工作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毛泽东要求以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为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求对外宣传采取灵活的策略,要谦虚谨慎,不要夸大,不要强加于人。毛泽东注重向周边国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思想,宣传中国的国情,宣传中国的国际担当精神、树立中国的国际地位,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倡导的对外宣传方式方法、策略、原则等,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3.
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东欧经互会和西欧共同体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了三天秘密会谈。共同体事后发表的一项声明说,双方会谈是“探索性的”,气氛友好,讨论了欧洲这两个最大的经济集团间建立正式关系和更加密切相互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这次会谈是经互会主动倡议的。与苏联过去对共同体采取的敌视态度相比较,观察家认为,这次会谈反映了苏联对共同体态度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所处的时代 ,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世界和平的时代 ;是亚非拉国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时代 ;也是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进行激烈较量与对抗的时代。因此 ,这一时期 ,毛泽东观察和处理同外国党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一、坚持独立自主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间的平等关系 ,是毛泽东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由于中国革命与苏联十月革命的渊源关系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需要 ,处理无产阶级政党间的关系 ,特别是与苏联党的关系 ,成为整个毛泽东时代党际关系的一条主线。中苏两党关系史上的风风雨雨 ,早…  相似文献   

5.
赵中杰 《理论导刊》2000,(10):41-42
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和发展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主要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对外关系。但是,也有忽视国家经济利益重视强调意识形态的一面,特别是在" ,'年到1978年的20年里,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有些外交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际。一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过于偏激。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社会主义,民族革命的力量。毛泽东曾经说过:“国际形势,我们历来有个观点总是乐观的。后来总结为一个‘东风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对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不应以意识形态的差异定亲疏。“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学说的继承,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它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代表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国家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实质是占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的利益。阶级性是指一国…  相似文献   

7.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而斯大林的这一提法受到了列宁时代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毛泽东就是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基础上沿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的。因此,要清晰判断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的内涵,需要将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时代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见,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更多的是指以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现在我们仍旧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而小的时代是指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特殊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它被相当一批人遗忘或“淡化”了。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动乱和暴乱以及东欧剧变,从反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现实而生动的关于“和平演变”的教育课。为此,我们今天来学习和探讨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及时提出要警惕帝国主义把复辟希望寄托在“民主个人主义者”身上的战略图谋。建国以后,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刚一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时,毛泽东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首先向党内的高级干部,尔后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美态度由和解转趋强硬,其变化的原因,总的来讲,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反对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霸权主义行径的一种必然反映,责任在美而不在我。  相似文献   

10.
试论接班人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余振东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我党同苏联领导集团的严重分歧和大论战中,毛泽东看到斯大林身后的赫鲁晓夫在苏联领导集团和国际共运中的不良作用,开始提出接班人问题。毛泽东提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已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变化中可以看到平等的时代价值愈加凸显。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国家层面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中寻求理论指导,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平等、达到什么样的平等的重大命题,对解决我国当前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学者认为中国需要调整邓小平提出的"不结盟、不干涉内政、不当头"的"三不原则",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本文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国家,在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过程中,应继续以邓小平有关"不当头"的思想为基本遵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当作最大的机遇,结伴而不结盟,在不干涉内政、尊重国家主权与平等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一、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毛泽东同志反对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的出发点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此,自从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以来,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始终进行着殊死的较量。在较量中,帝国主义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武装干涉、军事遏制、孤立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企图实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推翻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总理在五、六月访问西欧六国期间,同这些国家的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指出中国同西欧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大有可为。本刊驻布鲁塞尔、巴黎、斯德哥尔摩和罗马的特约记者最近采访了一些企业界人士,这些人士谈到了赵总理这次访问对促进双边合作的意义,以及这些国家扩大同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外交路线的质的飞跃 我国的和平外交路线,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确立的,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取得了无可否认的辉煌成就,在处理同其他国家关系方面也确立了一些重要的,葆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则。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同样经历过曲折和失误,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白云瑞 《学理论》2011,(30):30-3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作为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也经历了亲密合作、关系破裂、关系正常化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对双方的外交政策乃至两国的关系有很重要的影响。就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以便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一些国家对华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它对于我们今天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早就指出,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这一  相似文献   

18.
试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既归功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渊源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外交三个方面。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了利用外资的观点,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谈话时就提出可以让外国资本来投资或我们借取外债的观点。1944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福尔曼时又说:”我们鼓励自由竞争及个人企业,并且在相互同意的原则下我们将允许并欢迎外国在我们的统治区内向商业及工业方面投资…  相似文献   

19.
曾蕊蕊 《学理论》2013,(15):23-24
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认为美国例外论思想包括:榜样论和使命论。榜样论促使美国形成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使命论使美国形成了干涉主义外交政策。近年来,研究者指出",天定命运"的说法更能很好地诠释美国例外论思想。从建国初期开始,美国就秉持着这一"天定命运"的思想,采取了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而非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4,(9)
问:不结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反帝、反殖、反对新殖民主义斗争中的一支强大的力量。您作为不结盟首脑会议本次会议的主席,对不结盟运动在过去一年中的成就作何估价? 答:对印度和其他许多国家来说,奉行不结盟或者说在外交政策中独立作出判断,是我们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继续。战后世界截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