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好坏,除了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制外,关键还在于其是否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鉴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法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概念、形成的社会基础以及对法治发展的作用,结合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同质性和互补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其对外的独立性,包括知识技术的独立和司法实践的独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法律职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其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改革背景之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建设越来越需要专门法律人才的参与。律师和法官、检察官作为法治队伍建设的主力军,二者之间具备共同的法律知识体系、法律逻辑和一致的工作内容,均以实现案件正义为职业目标。从律师中遴选初任法官、检察官,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司法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能促进各种法律职业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我国的培育。立足我国实践,学习国外经验,从适时发挥律师协会的作用、建立遴选律师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客观评价机制、有序建立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育路径,推进司法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律职业是历史悠久且最具典型性的职业之一 ,法律职业者一般都受统一观念的制约 ,有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并且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法律职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西方法律世界的两种教育模式形成了英美国家和欧洲大陆国家两种不同的法律职业形成途径和组织方式。法律职业具有整合法律体系以及维护其权威和自治的功能 ,同时还可以担当“信息中介”的角色 ,并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中国应以司法考试为契机 ,借鉴大陆法系的经验 ,进行法律职业改造 ,形成考试、培训、遴选管理统一化的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调控机制与法律职业者的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法治的确立以及法律作用的扩展和增强 ,使法律职业变得越加重要。为使法律职业主体体系———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切实发挥其推进法治、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使命 ,必须建立相应的完善的调控机制 ,确保法律职业活动的合法性、合伦理性。完整的法律职业调控机制是由法律、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三个不同层面的调控机制构成的调控体系。与此相应 ,法律职业者的职业境界也包括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法律境界、伦理境界和道德境界。任何一个法律职业者都应当而且必须超越法律境界 ,达至伦理境界 ,并在道德境界中无限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涉及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大概有两千余字,其中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制度有25个,比如,法律专家顾问制度、法律职业资格证制度、完善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检察官法官立法工作者及执法工作者和法学教育人员的流动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7.
法律职业作为一种专业,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其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获得源于中世纪大学的法学教育。中世纪大学对法律知识的研究和教学,一方面使法律知识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一门学科,另一方面使法律人才培养组织化、制度化,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以法律为志业的法律职业阶层,为法律职业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法律发展史,渊源已久,法律行业的积淀也更为雄厚。至于中国,我们也曾有着辉煌的中华法系,至今也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我们的法律行业系统的精密,还是与西方有差距。然而自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我们树立法治中国的理念,迎来了司法系统改革的春天。因此,有必要借以批判的方法论,剖析当下我国法律共同体的缺陷,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能够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律共同体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学者等法律人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在该群体中,由于执业角度不同,在共同体内部依然产生分歧,该分歧的外化形式之一在当下可体现在法官与律师之间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关系恶化和紧张,为了缓和这种恶化的紧张关系,应借鉴域外法官与律师职业互动的方式,通过发挥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增强律师与法官职业的流动性等方式来改善法官和律师的关系,构建法律职业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王永 《工会论坛》2011,(5):132-134
在“静态法制”构建迈向“动态法治”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职业者的素养和职业伦理教育值得倍加强调。探讨法律职业伦理的构建、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必要性。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是克服职业病的良方;是达成职业使命的保障。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职业的发展对于实现法治,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体制及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的法律职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现行司法体制,加强法律职业的专业化,选择合适的内化途径和方法,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法律职业道德水平,合理配置法律资源,促进法律职业的均衡发展,重视法律职业问的分工与制约,保持监督与独立、监管与自治并重.  相似文献   

12.
法律职业的兴起是法治深化的一个重要征象。对法律职业的研究必须置于法治研究的大背景下,否则很难认清法律职业的正确地位。法治的发展路径必然是精英治理与大众治理的结合。这是对法治中终极因素——人的因素的正确把握。法律职业、法治政府和公民参与之间的制约与互动是法治建成和稳固所要求的权力格局。法治的历史已经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和图景:英国和美国代表着先发展国家的法治理路,而日本则是后起国家的法治典型。这些国家的法治历史和现状展示了整个人类历史作为改造人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方式的历史和竭力维持人类理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是法律人之所以为一个职业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包括检察官、法官、律师以至法学学者等在内的所有法律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体组织结构——运用规范、统一的法律语言,围绕共同的目的和心理需要、遵循共同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并因此而相互沟通和理解。正是这种法律思维方式的存在,法律职业共同体才得以形成。事实上,检察官就是在三段论这一基本职业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开展着工作。用一个学者的话来形容,就是"在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之间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4.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新兴的学位教育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法律硕士在强调坚实法学基础理论素养的同时 ,应着重于宽广的法律实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因此法律硕士教学中应突出法律的技术。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 ,保证法律从业人员具有共同的法律语言、法律知识、法律技能、法律思维、法律信仰和法律伦理 ,保证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统一性和同质化是所有现代法治国家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的基本定位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当下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法学教育定位不准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可以进一步认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之间的密切而又紧张的关系。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应该以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定位,虽然未必是唯一的出路,但这种进路可以对当下法学教育乃至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较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是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途径。在我国,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为此,应当对法律职业互动进行制度设计,具体包括:合理限定法律职业互动的人员范围,细分法律职业互动的类型,确定法律职业互动的方式和程序,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法治秩序的构建,离不开法律伦理的培育。法律伦理乃规范法律专业行为的特殊规定。基于专业的原因,法律伦理的要求不同于大众伦理的要求。对法律伦理的背离缘自法律人对自身角色及其所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不自信,这实际上是法治危机的表征。法律人由于追逐社会良心而游弋于法律之外,这种看似正义凛然实则粗糙的司法行动难以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心,也难以树立司法的威严。矢志于实现社会正义的法律人不仅要把法律伦理当成一种规定,更要把它当成身体力行的行为哲学,把它当成须竭力实现的信仰般的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无疑在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的困境在于现行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缺乏合理的配套注销机制,从司法实践来看其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以司法体制改革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为契机,以期立法做出相应调整,尽快建立完善法律职业准入的配套注销机制,以实现我国司法职业队伍的"有进有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律师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律师业的迅速发展也形成了我国的律师职业群体文化。我国律师职业群体文化的结构划分为涵盖群体价值基础的"律师群体法律思想文化",及其外化过程体现出的"律师群体法律职业文化"两大部分,其中,前者可视为群体文化的内核,后者可视为群体文化的外壳。构建我国律师职业群体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社会对律师职业的认同和律师职业的健康发展。律师同行应尽快构建我国的律师职业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良好法律道德的人才的任务。法律职业是指从事与法律直接相关的活动的人。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彼此相辅相成。但是目前我国现有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建设的需求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通才”培养模式已不符合法律职业专业化和精英化特点。只有更新法学教育理念,改革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推动法律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严格把握准入条件,才会使两者产生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