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4年开始,有关房地产泡沫的争论甚嚣尘上.本文试图由四个评判标准入手,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着较大的泡沫,并分析其对各个经济主体现实的及潜在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解决"泡沫"问题的着眼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房地产成为最常见的泡沫载体。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急速发展带来的普遍存在的土地房产投机炒作、价格飙升和空置率居高不下,引起社会各界关于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激烈讨论。泡沫房产几重浪对于地产泡沫,我们有着很沉重的记忆。1992年和1993年出现了以海南、北海为代表的房地产泡沫,其它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地产热。据报道有4000亿元的资金参与了投机炒作,几百亿元的资金沉淀于海南、北海等地,留下大量的“烂尾楼”和闲置土地,结果把整个城市的发展给拖累了,最后不得不炸楼来清除垃圾。2002年以来,…  相似文献   

3.
赵霞 《学习月刊》2011,(17):24-25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房地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信贷规模持续膨胀、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由此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由于"泡沫"定义本身尚存在争论,我们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代替"房地产泡沫"来描述我国当前房地产的市场状况,即房地产价格脱离由基本面因素决定的价值而出现的持续上涨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疆昌吉州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由于起步晚,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监管不够,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房地产业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契机,尽快形成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商品房建设用地的供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中小户型商品房供应量;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加强风险控制,严格规范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加强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房地产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嘉荣  杨永春  王钟 《探索》2007,(3):120-124
文章认为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产生和商品房空置率提高与我国房地产供给市场的土地、资金等要素非市场化,而终端市场的完全市场化等因素有关。国家承担由其引起的经济危机和信誉损失,社会矛盾激增等。建议应采取打破土地供应链条、改变资金供给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相关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引导社会需求消费观念、大力改变房地产供给结构、限制外资流入购买房地产项目等针对性政策消除这一日益增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产生了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推高地价带动房价来增加建筑业税和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必须要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合理确定土地供应量、理性引导储备土地供应价格,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推进以房地产税制为重点的财产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角色,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断强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我国众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产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使用房租收入比、房价收入比和房价房租比三个基本指标,对2010-2012年浙江省11个地级城市的住房市场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动态分析,发现多数城市房租收入比基本稳定,租房负担处于可承受范围内;房价收入比下降,家庭购房压力仍然很大;房价房租比回落,房地产泡沫有所收缩。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著,但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抑制房价与增加收入需并举,以降低居民购房压力;重视城市与人群差异,以增强住房保障政策针对性;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以引导租房居住模式;大力拓展投资渠道,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在近日的"经济每月谈"上指出,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处在泡沫形成的初期阶段,现在的政策有利于抑制泡沫的形  相似文献   

9.
人们担心资产市场泡沫,主要是担心泡沫破灭后,可能对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经济参考报》刊登评论说,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泡沫要是破灭了,真的是灾难性的,因为银行业对楼市牵涉太深。不论造房、卖房的,还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由来2002年至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投机严重,房价上涨速度惊人,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据估计,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房屋总价值约21万亿美元,其中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目前还不存在出现房价持续大幅下降的大拐点的环境,但房价在高位持续快速增长,难以使房地产市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导致泡沫形成、膨胀,最终破灭,对国民经济发展乃至中国崛起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有大起才会有大落,预防大落必须首先预防大起,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对房价进行调控,并推动市场回归理性,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2.
朱亮  杨明华 《唯实》2007,(1):47-50
近年来,中国住宅市场已出现“泡沫”现象。为了有效控制出现的“泡沫”,首先必须了解影响住宅需求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住宅需求模型和运用面板数据研究江苏省的城镇住宅需求,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住宅需求模型是不同的,对住宅市场的宏观调控应该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笔者看来,房地产问题1/3是宏观问题,1/3是金融问题,1/3才是房地产问题。本轮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来自于超低利率所引发的宏观总需求膨胀的大背景,来自于消费信贷所导致的猛烈的金融创新,来自于对房地产开发的巨额信贷支持,来自于权力的介入尤其是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强烈冲动。但这一切都正在走向终结,这意味着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也将终结,中国的房地产业将迎来新的调整发展的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到底有没有泡沫?这是几年来各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但不客气地说,关于泡沫讨论的本身带有泡沫性。这是因为,关于房地产泡沫的标准不清楚,住房…  相似文献   

14.
一、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及加强政府对这一市场的宏观调控问题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为城市建设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一市场目前还很不健全,存在诸多混乱现象。一方面是房产与土地的评估、土地级差标准、土地批租让方式及法定程序等等都有待完善,否则,势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给某些牟取暴利的房地产商可乘之机,造成市场上的不平等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土地上市量的宏观控制应该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尽快研究,并且要提到政府的工作日程上,鉴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一定阶段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可能提供的服务水平,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和高速发展,商业用地供不应求,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改变土地使用功能等现象时有发生,神湾镇窝案就是土地资源领域腐败案件的典型样本。空地上的孤楼谜团根据群众举报,神湾镇神湾市场旁有12亩土地是私营企业主廖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洗牌,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生存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国有房地产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显现出弊端,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人事管理与效益等诸多方面遭遇困难处境.企业改制与整合成为必然选择.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理论,借鉴国企改制经验,分析了传统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结构和改制动力,得出以"明晰公司产权、构建制度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的改制思路,以期推动实现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部7月12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同比有所回落,地价涨幅逐季收窄,流标流拍宗地数量较大,总体上市场呈量跌价滞局面,景气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但在这种活跃的房地产交易中,存在不少隐患,亟待整顿。报载:某市居民陈某以10万元私下购买刘某房屋一栋,通过不正当关系,避开房管、国土等部门直接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逃避国家法定税费9600元。这种房地产非法“隐形交易”,受到有关部门的惩处。时下,房地产“隐形交易”大致有三种手法:一是交易后隐匿不报,拒办法定的产权登记过户手续;二是搞双重合同,隐瞒交易的真实价款额度;三是私下贿赂有关人员变更土地使用证,以土地使用证取代房产权证。此三种手法的目的是逃避国家法定税费,谋取不正…  相似文献   

19.
城市房地产化是城市发展严重依附于房地产业,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社会现象,它是地方政府的城市化冲动、房地产偏好和土地依赖症等行为的必然产物。城市化冲动是政府主导意志的集中体现,房地产偏好是"造城运动"的重要推手,而土地财政依赖症是土地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城市房地产化损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偏离了城市化的正确轨道,使我国城市化陷入欲速不达的困境。因此,矫正政府行为的偏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者,地方政府常为谋取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引发自利性行为。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人为制造住房需求;片面追求高地价,谋取巨额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托市”;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房地产市场及部分行政人员的寻租、设租等自利性行为无疑都是影响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失灵,破坏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危及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引发了居民家庭高负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