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方略,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目的 是让各族人民"在一起"的格局与态势牢不可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环节,让不断铸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动地推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密码.  相似文献   

2.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呼唤,是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中国梦。只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精神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融会贯通。在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一生 ,特别是他从1973年第二次复出后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 ,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一、邓小平理论科学规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 ,就是邓小平提出的 ,到下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是相同的。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目标 ,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富强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目标 ,也是…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任务和根本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和必然途径.充分认识这种辩证关系,对我们胜利完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凝聚力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组织核心。执政党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是通过国家凝聚力发生作用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家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因此,必须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以推进中国国家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建设,即中国的国族建设,是由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而引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肇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画上了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实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于国家的制度安排.民族国家构建了国族,国族又承载着民族国家的制度结构.而国族是政治构建的产物.反观中国的国族建设,“应有”与“现有”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这是一项筑牢国家政治安全根基的基础性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建设,需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更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族建设之路.其中,还必须处理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炎黄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黄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根基和内在需要。加强炎黄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使炎黄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增强兼容性,推进创新性,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是具有共同体属性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要求我们必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纲",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话语体系下,民族具有历史性、特征性和发展性,奠定了民族实体理论的基础。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民族实体理论,包括民族属性、民族特征、民族结构、民族意识等相关概念。目前来说,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经济生活等自然属性的社会主义民族实体,并发展出了鲜明的和合和大一统心理特征。同时,中华民族又是有着强烈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多元一体结构的民族实体。在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单元都为民族实体的现实语境下,因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更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的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婷 《传承》2013,(4):8+42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领导群众工作的水平,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只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才能保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就我国而言,民族精神即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思想和优良传统。十六大将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作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强调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体现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和人们思想现状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浙江过去一个时期的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谋划,并郑重提出:浙江省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这是继江苏省之后又一个明确提出开始步入建设基本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省份。实现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经过几百年、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终于在东南沿海一些省市走向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民族前进的灯塔。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始终高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就会永远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开拓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塑造具有民族精神的建设者是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蚀,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千秋伟业,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一、进行民族意识教育民族意识是对民族的认识在思想、心理、精神上的反映,是塑造新型建设者的基础。建设者只有对民族有深刻的了解,才会产生真挚的爱,才会产生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深入研究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研究统一战线开展凝聚力工程的对策思路,对促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建设工程,需要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加强全社会的诚信道德建设等诸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创办了民族高等教育。中央民族大学的办学历程,是中国共产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与进步的发展史,也是学校服务国家、贡献国家、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史。新时代,作为唯一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民族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准确把握学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使命责任担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走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征程中彰显中国特色、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作安 《重庆行政》2013,14(3):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