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博古斋木刻版川北嘉陵公子看灯戏的《竹枝词》既是灯戏演出盛况的描述,也是对灯戏艺术魅力的称赞.……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灯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汪洋患癌10年之后,重新出山,担任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川剧“总策划”。这位从艺60载、年过七旬的“老顽童”,仍在为川剧的振兴默默地奉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到达南充,担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川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委员会主任、川北军区政治委员、川北军区党委书记。24日,南充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25日,胡耀邦在会上作《川北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人民的新川北而奋斗》的讲话,提出肃清匪特、加强春耕恢复生产和迅速完成公粮征收的三大任务。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动员广大群众,而要动员群众,宣传工作是前提,办好报纸又是做好宣传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胡耀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新中国成立初期,35岁的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和川北区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在主政川北的2年间,他秉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开创了川北建设的新局面,使川北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川剧,流行于四川(含今重庆市)境内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的一个缩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阳腔、青阳腔、陕西梆子、湖北汉调、安徽徽调等流入四川,流传甚广。至乾隆、嘉庆年间,外来声腔与本土的薅秧调、川江号子、地方小调、宗教音乐等逐渐融合,基本完成“四川化”的演变过程。至道光、咸丰年间,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及本土的灯戏融为一体,形成延续至今的“五腔共和”的声腔体制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充分体…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川北地区烟毒严重泛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川北行政区党委、行署大力推进禁烟禁毒工作,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制定相关规定厉行禁绝烟毒,并坚持在法治化基础上处理烟毒案件,发动川北人民最终禁绝了烟毒,促进了川北地区社会整体性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川北苍溪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上,曾孕育出了许多优秀儿女,韩宗怀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办事,勤勤恳恳为民,使苍溪劳动局这支“劳动之花”开遍川北,红遍天府。 谱写劳动歌 作为劳动局长,他想得最多的就是为劳动事业办实事、创实绩。他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就意味着得失、取舍,就意味着牺牲与奉献。”他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兑现的。  相似文献   

8.
周平 《党史纵览》2003,(1):11-13
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倒戏)是安徽土生土长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生前对庐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喜爱庐剧,而且在不同场合引荐和宣传庐剧,为庐剧事业的繁荣倾注了心血。  相似文献   

9.
阳戏是流行于湘西一带的地方小戏,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阳戏曾一度以其流行的地名而称之为大庸阳戏、吉首阳戏、凤凰阳戏、黔阳阳戏。之所以称为阳戏,一种说法是种阳春的人演的戏,故名;另一种说法是与傩堂戏祭祀娱神的“阴戏”相对而言得名。阳戏流布于我省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地  相似文献   

10.
主政川北的胡耀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党史天地》2006,(3):13-18
曾经是红军长征时期的“红小鬼”。曾经戎马生涯、南征北战。新中国甫建,时任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被委重任,主政川北这一当时的省级行政、军事长官。为了稳定川北,他以出色的军事才干全力肃清匪患,以保障川北人民的安定生活……为了发展川北经济,他不拘一格,大胆起任贤能,健全各级领导班底……他慧眼独具,改建了川北大学,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为川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作出了贡献……胡耀邦的人,人如其名,光耀神州,光耀华夏。  相似文献   

11.
傅举有 《新湘评论》2005,(12):63-63
傩戏,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又称为傩堂戏、傩坛戏、傩愿戏、傩神戏、神戏、脸子戏、师道戏、师公戏、阴戏等。这种戏剧在南方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行。  相似文献   

12.
阳戏是流行于湘西一带的地方小戏.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阳戏曾一度以其流行的地名而称之为大庸阳戏、吉首阳戏、凤凰阳戏、黔阳阳戏。之所以称为阳戏.一种说法是种阳春的人演的戏.故名:另一种说法是与傩堂戏祭祀娱神的“阴戏”相对而言得名。阳戏流布于我省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及黔、川、渝、鄂等省市临界诸县,约在明末清初流入城市。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见到耀邦同志与李昭同志,是1951年春在川北南充市的时候。当时,耀邦同志身兼川北区党、政、军三大要职,李昭同志则先任南充市委副书记兼人事科长,后任南充第三丝绸厂党委书记。他们在川北的900多个日日夜夜中,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领导当地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安定社会秩序,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六幕話剧“降龙伏虎”是一出非常有时代特色的戏。它通过东北山区人民在龙涎河上造桥运矿石的故事,表現了在去年我国震惊世界的大跃进、大炼鋼鈇与人民公社运动中,劳动人民的那种敢想、敢說、敢做的冲天干劲。它足一首向社会主义大进軍的战歌;是一首描繪山区人民淳朴刚毅的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西方资产阶级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他们所认为的“人”是抽象的人,最终是“以资产阶级为本”。在中国古代也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仅仅是将劳动人民视为工具,因此也是一种道德说教。马克思主义则明确指出“人”是“现实的人”即劳动人民;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以人为本的“本”应该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来理解,就是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各种烈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极广,年年有大量劳动人民被夺去了生命,无数人丧失了劳动力;严重的地区,造成了人口显著下降、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北京虽是文化古都,但在卫生方面非常落后,各种传染病常年流行。霍乱自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忽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倾向。这是不对的。其中原因之一是:有些人看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产主义道德与劳动人民利益、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之间的联系,有的人甚至将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在劳动关系中的体现,西方道德文化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道德基础的一个重要来源。西方道德文化中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一)1921年3月10日,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司法部人民委员会主席克拉西科夫提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问题。他说:“关于共产主义道德问题是极重要的,首先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成为有道德的人。否则,如果少数身居重要岗位的共产党员为所欲为,就会搞坏党的全部工作。只有共产党员成为最讲伦理道德的人时,党的理论和政策才会被全体劳动人民所接受。”他的发言,引起俄共中央的重视,一些党的领导人认识  相似文献   

20.
荆河戏,地方大戏剧种。明末清初形成于湖南澧州、津市和湖北荆州、沙市一带。早期俗称“上河戏”、“大台戏”或“汉班子”;1950年以后一度称“湘剧”。1956年,以其流行的地域在长江荆河段,始定名“荆河戏”。荆河戏以弹腔为主,兼容昆、高等腔。弹腔又分南路、北路和特定调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