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的突出亮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也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福建作为的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份,如果延续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将严重破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因此,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门头沟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打造全市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促区域功能定位落实,下大力气提升生态修复水平。围绕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按照  相似文献   

4.
孙涛 《唯实》2016,(5):71-72
江苏是我国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省份,也非常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为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江苏要加强整体规划,优化环境建设,出台相关条例,完善法治工作,构建支撑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做好基础工作,推进全面发展。当前江苏城乡一体化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挑战实现绿色发展要求的挑战。十八大提出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坚持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震 《前线》2022,(11):116-1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绿环生碳”四大举措,致力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期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杭莺 《学习月刊》2014,(4):85-86
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崇阳地处幕阜山区.属限制开发区.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晓光 《当代贵州》2012,(35):20-20
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过认真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靠拼资源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进程中,理论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在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的不足,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城市,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对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建设绿色城市正日益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方向。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重要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化利  相似文献   

10.
徐缨 《唯实》2022,(12):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目标,把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为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城市能级的“先手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用独立的篇章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命题,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相似文献   

12.
高原丽 《奋斗》2012,(12):51-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既是对我国既往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低碳经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此,应正确认识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树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科学构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适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大力完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针对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积极发展低碳建筑和住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全面切实可行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24):45-45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2,(12):I0004-I0004
<正>"十年树木,绿树成荫"。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喜人成果。十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投资清洁能源力度最大的国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16.55%,提高到2012年的20.36%……中国正逐步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正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由于西方国家占据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导优势、我国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经济特征、我国过高的经济增速期望值等因素的存在,使我国的绿色发展面临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在政府担负起绿色发展的主导责任、以低碳经济理念规划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开展生态消费教育、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双碳”目标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市与区域治理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要求。公共机构率先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减量、带动与政策效应。当前公共机构在节能降碳过程中存在地方性权责与测算标准尚不明确、地区间治理成效差距较大、数据与信息共享不足、示范带动效果尚未显现等现实困境,结合“双碳”目标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新要求,以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存在“央地—部际—区域—主体”多重协同机理。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和地方可通过整合权责以统筹协调降碳行动、弹性协作以搭建政策协同平台、促进数据共享以完善区域治理网络、公私合作以提升降碳协同效能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助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增效提质,实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带动。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已成为人们进行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是绿色低碳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建设“旅游+民族文化”的特色文旅小镇;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平台,实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智能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销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新池 《学习月刊》2014,(14):34-35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和实干意识.大力实施“生态强省”、“绿色富民”战略.着力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生态文化,描绘绿色荆楚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