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期,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16期发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一文,他指出,为了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靠谁,是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是谁,是指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读后甚为感动。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各级宣传系统责无旁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云泉 《唯实》2013,(4):15-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不但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石家庄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奋斗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提高新形势下工作实效性的基本着力点,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把群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李志勇 《学习月刊》2014,(15):43-44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具有群众工作的天然属性,较之与党的其他工作,更需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的论述,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如何走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阶级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问题和新特点,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干群关系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从制度上、政策上和机制上建立党的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13):43-43
党的发展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群众工作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以人民群众为本",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这些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反映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切实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弼时在党的群众工作方面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的最终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任弼时群众工作思想立足于凝聚革命力量、启发阶级自觉、筑牢党群众基础的革命现实需要,建基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毛泽东人民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形成了初心使命为人民、革命力量是人民、工作方法在人民、党的根基系人民的丰富思想内涵,以及善于抓住群众心理、保证宣传思想工作实效、严明群众纪律,拉近与群众之间距离、真心实意体恤群众疾苦、切实减轻人民负担、既坚持党的领导又规避尾巴主义的一整套完备的方法论体系,正确回答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谁""依靠谁"以及"我是谁"的问题。管窥任弼时群众工作思想,探幽析微,在为新时代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为筑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群众基础,以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力量等方面,仍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原理,通过自己的组织和成员宣传教育群众、尊重依靠群众、组织引导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共同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回眸我们党的思想发展历程,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始终是作为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贯穿其中的。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相似文献   

10.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是我们党重要的价值理念和领导方式。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党才有力量,才有智慧。  相似文献   

11.
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将群众工作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由于客观历史的局限,我国社会治理走过不少曲折的路,但是党的群众路线却没有丝毫的动摇,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始终发挥着主体作用,群众工作与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始终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群众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与成功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成立91年来,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十六大以来,党根据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论断和新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执政基础。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历来是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党成立87年来,在不断的曲折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新时期新阶段,总结并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始终不渝地向全党同志强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并且旗帜鲜明地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  相似文献   

15.
毛荣志 《当代党员》2013,(11):64-6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杜吉明 《奋斗》2013,(2):5-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作为党的地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卓伊 《先锋队》2011,(5):16-16
有人说,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件既辛苦又惹人的差事,可杜新春对纪检监察工作却有着独到的认识。他深刻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谁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正义的利剑就要惩治谁。作为一名工作在反腐一线的干部,他时刻不忘党的教诲,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言行上始终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在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五新静乐”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8.
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有了深厚的百姓情怀,就有了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1,(6):1-1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早期政治领袖的代表人物,对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取向;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争方法,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线、新方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