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但总体来说,这个进程是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解化。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以往的实践理念未能达到很好的解决效果,因而从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生产力视角出发,通过对人与自然二者统一性的分析,考察社会组织形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来寻找一种可能的方案,试图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为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及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两大和解统一”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解读和领悟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实践关系,不仅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具有深刻的依赖性和能动的改造性,而且还表现在人与自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分化与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利润、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置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中来考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世界沉浸在技术对自然征服和资本获取利益的狂热潮流之时,马克思恩格斯就前瞻性地洞察到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矛盾,指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剖析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深刻内涵,遵循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原则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原则,正确把握人本性、辩证性和科学性的显著特征,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人”的假设模型成了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但是,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出发点是处于具体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而不是提出某种人性假设,或者设计某种自然状态。因此,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据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前提和方法论,我们的任务不是提出“生态人”的假设模型,而是提出入的“生态化”生活方式,阐明形成“生态化”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文化观念支撑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媒介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天然自然"不断向"人化自然"转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阐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而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生产中凝成了表现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不仅认为这两种关系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而且提出只有扬弃对自然以及对人的狭隘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发展。这一观念具有浓厚的生态意义,有利于我们认识当前的生态问题,并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自然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社会意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以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自然观为理论来源,却又超越了以往一切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研究主题的根本转换,使实践具有了哲学本体的地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内涵更深更广,不仅将物质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作现存世界的基础,而且认识到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矛盾关系,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原则与实践原则的内在一致性。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系统分析,对于破解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发展困境和生态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生态思想精神实质是在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或决定作用的理论和方法,它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华和本质。马克思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论之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资本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消灭"资本的逻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方法之维:在把握马克思生态思想时,要学会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在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时,同样要学会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以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自然观为理论来源,却又超越了以往一切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研究主题的根本转换,使实践具有了哲学本体的地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内涵更深更广,不仅将物质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作现存世界的基础,而且认识到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矛盾关系,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原则与实践原则的内在一致性。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系统分析,对于破解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发展困境和生态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恩基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两个和解"的命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以生态经济引领发展方式与增长方式转变,在科学的"物质变换"中促进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有机结合,促进人以生态文明为要旨的全面发展,完成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人道主义的统一,为实现生态文明的高级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和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活动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不乏关于生态思想的有益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其中,“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基石,“自然”概念的流变映射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与“大地伦理学”的出现,以人类为唯一成员的传统“共同体”范畴需要接纳“自然”这个新成员,“自然”复归“共同体”之中,并经由马克思的“实践”达成了与人的有机联结。以“实践”为中介,人与自然不仅表现为共时性的人与自然生物的有机联系,更昭示着历时性的时代与文明的变迁。“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思想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8,(3):55-55
2008年1月4日《云南日报》二版“云岭论坛”专栏《走向生态文明》(作者刘薇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境界。建设生态文明,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贯穿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体系之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可喜升华。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合统一性思想。其体现在自然的“自在”性和“人化”性的统一,人与人的伦理和人与自然的伦理的统一,人的本质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的统一。合统一性思想无疑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马克思的生态智慧推进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和国际合作,并可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考察它的当代价值,并分析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源环境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