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社会融入是衡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宏观、中观、微观是社会融入研究的维度,浅层融入、深度区隔、区隔中融入是社会融入的三个特点,主客观条件是制约社会融入的因素。目前,来华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来华韩国人、来华日本人两大群体。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比较研究、文化随迁视角的研究有待成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人口流动的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适应与融入的过程。我们通过对苏南五个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现状的实证调查,深入分析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困境及相关因素,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整合与社会融入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领域,新移民在文化性、社会性层面的融入机制也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看,新移民群体既有的聚合型社会资本对其社会融入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易使新移民处于一种亚文化式的半融入状态。相比之下,桥接型社会资本更具积极作用,但也更易出现匮乏和不足,是新移民难以达成其社会融入目标的主要瓶颈,也是后续研究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做好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推动、推进工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某移民安置区移民对新社区的社会融入,在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在生产生活方面,年青移民利用下山安置的机会主动创造新的社会经济空间,老一代移民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经济社会环境,又逐渐被动地适应安置地的经济生活方式;在社会交往方面,移民牢固的熟人圈和本地人对移民的态度影响了移民对当把社会关系的融入;在文化认同方面,身份的模糊、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移民存在着矛盾冲突的心理,影响了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为此应从加强移民认知融入、组织融入、服入融入以及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入手,解决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同化在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同化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人际关系网络及社会空间。在语言的外显功能即语言对新移民城市融入的影响上,普通话和迁入地方言作为强势语言对新移民的政治融入、身份认同、文化融合、职业适应有着显著的促进功能,但新移民的母系方言也面临着异质化、弱化问题,不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发展态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然而却没有融入城市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处在"半城市化"状态,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出现,城市化质量间接受到影响。为了推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破解"半城市化"困局,中央和地方各层面采取相应制度与措施,不断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处境。广东省在推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方面积极探索,从制度建设与组织融入并进、管理下移与服务到位并重、经济立足与社会认同统筹三个方面提出新时期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现象由来已久,为历代治国者所重视。党和政府对流动人口亦经历了由"管控"到"服务"的政策蜕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幸福、化解"三农"问题等层面的意义上迈出了成熟的步伐。然而,政策设计缺陷、社会保障不足、管理理念滞后等因素依然羁绊着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突破困境的关键又在于教育、文化、心理三个维度的立体融入。  相似文献   

8.
从“游民”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特殊产物,农民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必然现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而占农民工群体主流的,长期滞留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两端极易变成"游民",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只有心理文化的适应,才说明农民工完全融入于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城市文化融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交往的隔离,生活方式的隔离和心理的隔离三个方面,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融入必须从自身完善构建、城市接纳包容、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两岸通婚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以大陆女性跨海出嫁到台湾居多,并逐渐成为台湾社会新的移民群体。因"移民"和"媳妇"双重外来者的身份,台湾的大陆女性配偶要面对婚姻与移民的双重适应与文化挑战。文章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结合田野调查,对大陆女性配偶社会支持的特点进行描述与分析,以期对她们的通婚行为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蔡万焕 《前线》2013,(9):51-5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格局、劳动力市场等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引发国内外理论界关于我国经济是否迎来刘易斯拐点的关注和讨论。刘易斯拐点是特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下的现象,并不具有普适性。要讨论中国经济是否迎来刘易斯拐点,首先必须分析刘易斯拐点现象隐含的实质问题及其所适用的经济制度,甄别刘易斯拐点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 ;从抽象到具体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途径 ;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实基础 ;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方法 ;从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纵横》2007,(2):13-14
邓小平于1926年亲笔写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他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情况等早期活动。这件历史档案的部分内容先后被历史研究部门和传媒界广为引述,为人们真切、系统地了解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真实的原始依据。那么,这份仍保存于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件珍贵档案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