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07,(1):66-67
台湾“国防部”1月23日再次高调宣扬大陆“导弹威胁”。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台湾“国防部”1月23日主动召开记者会,再次高调宣染大陆“导弹威胁”,分析大陆解放军的最新动态。“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正宵称.目前大陆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完全覆盖台湾全岛.“对台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3月份,台湾民众以选票表达了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两岸民众对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都抱有相当的期待。一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国民党不支持“法理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二是国共两党交流建立的政治共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是民进党执政8年意识形态挂帅导致经济衰退的历史教训,使得国民党执政不得不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郭平坦 《台声》2003,(10):12-14
台湾民进党执政以来,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为了推行“去中国化”,他们动辄把来大陆沟通交流的政党和人士称之为“卖台”,好像他们从来就泾渭分明,没到过大陆似的。面对民进党人的倒行逆施,现在,有人站出来讲话了。本文作者郭平坦先生是原全国台联副会长,曾长期分管联络工作,他要说的是——  相似文献   

5.
李家泉 《台声》2007,(10):26-28
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岛内关于“台湾意识”的炒作愈演愈烈。尤其是“大选”靠近,新一届“立委”选举靠近,执政的民进党拿不出政绩,而且是弊案如山,民众怨声载道,这就更加需要靠炒作被异化的“意识形态”了。我个人深感这样炒作下去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6.
李英明 《台声》2011,(7):31-31
近来,当局开放承认部分大陆学历,“立法院”日前完成修法,役男前往大陆就学的兵役问题也获得解决。这确实有助长台生到大陆就读高校,尤其大陆经济崛起、推出“十二五”规划、调高工资,在大陆工资逐渐追过台湾之后,台湾的就业市场当然会往大陆移动,选择前往大陆念书一点也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7.
魏艾 《台声》2002,(5):12-14
过去10余年来,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迅速发展,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根据台湾方面的估算,2000年两岸间接贸易金额达312.3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值为250亿美元,进口值为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总值的10.84%,其中对大陆出口值占台湾外贸出口值的16.87%,进口值占台湾外贸进口值的4.44%。在投资方面,1991年至2000年台商经“投审会”批准赴大陆投资件数累计达22974件,投资金额达171.03亿美元,大陆已是台商海外投资最主要的地区。在民间交流方面,2000年…  相似文献   

8.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鼓吹“两国论”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下台、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骨干分子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形势及走向分析的基础上,揭露了“台独”分子陈水扁阻挠台湾与大陆统一的种种伎俩,探索了台湾回归祖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陆使用的官话是普通话,亦即以满族人说的北京话为本,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大陆的语文,台湾叫做国文。  相似文献   

1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空中之友”节目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台湾学子在大陆”,该报道以在大陆就读的大学生、研究生、进修和交流的学生,以及台商子弟学校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客观报道他们在大陆生活、学习的经历,畅谈他们对大陆社会、经济、文化风尚等各个方面的切身感受、评价,告诉岛内民众一个真实的大陆,以缩短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大陆的心理距离,增强认同感。本刊将特设“大陆求学”专栏同时刊发这个节目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台声》2007,(1):58-60
陈水扁的任期还有17个月.剩下的时间不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台湾社会舆论指出,在陈水扁一家弊案缠身,执政没有政绩,泛绿内部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突破口。“法理台独”对台湾的稳定和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威胁没有解除。  相似文献   

14.
郑博光 《台声》2007,(12):29-29
现在两岸的争论议题很多,“统一”、“台独”、“一国两制“、“贫富”、“民主”等。以前两岸同胞谈起统一议题时,台湾一些人的最大担心是两岸贫富差距太大,就怕十二亿人来和他们“均富”,这作为不能统一的主要理由。但时过境迁,大陆的发展神速,令世界震惊。台湾人纷纷来到大陆,特别是台湾的商人,他们是很现实的,为了生存,为了企业在全球保持竞争力,也不断向大陆靠拢,无论台湾当局用何政策都无能为力,就像洪水冲开缺口,要想阻拦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15.
大陆、台湾交流交往中称谓用语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下)涉及国际活动或两岸交流时的称谓14.在国际活动中介绍我国情况时应用“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用“大陆”之称。在国际活动中,不宜把台湾和其它国家并列,而应列为“中国台湾”或与港澳并提“港澳台...  相似文献   

16.
两岸     
《台声》2008,(4):8-9
人事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可在闽展开就业试点;商务部:“一个中国”前提下支持陆资到台湾投资;两岸:春天并不遥远;教育部:非常欢迎台湾地区的学生、青少年到大陆来学习访问交流;农业部:今年将扩大台湾地区农产品在大陆销售  相似文献   

17.
辛旗 《两岸关系》2006,(1):25-29
2005年台湾政局复杂多变,朝野政党争斗激烈,各个政治势力合纵连横,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蓝绿阵营实力此消彼长,泛蓝阵营摆脱困境,重展生机,政治实力大幅上升;民进党施政无方,弊案丛生,内部矛盾加剧,面临严重的执政危机。两岸关系出现较大转机,我出台《反国家分裂法》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民进党当局处处阻碍两岸交流,但连宋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岸总体上朝缓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凌炜 《两岸关系》2011,(12):17-18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执政团队摒除了陈水扁执政时期的“烽火外交”路线,积极追求台湾对外关系的实质利益,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确立了“活路外交”政策,希望借助两岸关系的改善推动台湾对外关系的发展。2011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台湾社会再次面临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在两岸关系、台湾政局及国际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海峡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开展的时候,大陆记者时常问我:“何时能去台湾采访?”而经常往返于海峡两岸的台湾媒体关心的则是:“几时能来大陆常驻?”我一时说不准,但是我已感受到两岸新闻界的交流时时在互动中扩展,前景是可喜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0,(11):12-28
9月至10月间,为加大两岸交流力座,由国务院台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2010河南台湾月”活动。该活动时间跨度长区域涉面广.参加人数多、内容涵盖多,是大陆各省市相继举办的“台湾周”活动之后的首个“台湾月”活动,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