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49—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与2001年的横截面数据,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能否用来描述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予以检验,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应该选择立方模型而非线性模型,凯恩斯消费函数应予修正。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U型,中等收入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偏低是目前农村消费市场难以拉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不稳定,特别是持久收入波动较大.为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启动农村市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等措施,使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5—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数据,检验了西方经济学中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符合持久收入假说,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刺激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徘徊不前、预期收入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经济实力特别是人均实力很弱,即便在西部地区也处于挂末位置,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固定资本形成能力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低。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好处很多,对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的拉动作用很大;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加强城镇基础建设,加速发展支撑产业,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可云 《前线》2023,(4):21-2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口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是未来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经济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通过确保城市格局与动力格局相匹配、与产业格局相匹配,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社会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破解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的难题是未来高质量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举措。景观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城乡景观建设,确保城乡景观在城镇化进程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进展非常迅速,各级政府也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在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市民幸福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而大数据却为智慧城市建设植入"智慧"基因。大数据将深入到智慧城市的每一处领域,从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土地规划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商业往来。智慧城市建设加入大数据这个催化剂,将再次驶向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 中央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早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推进城镇化偏重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方式、观念,消费群体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进而提升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激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与环境、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低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必须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消费支付能力;还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扶持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以降低农村居民承担的风险,提高即期消费能力;同时,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村流通体系,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裁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例,通过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效用函数构建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分析统筹城乡以来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结果发现: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衣、食和住所占比重逐步降低,而交通、文化教育和娱乐等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成都市农村居民开始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农村居民固定资产存量对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最大,为0.529,其次为农村居民的总收入,为0.418。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有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之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赖于通过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鼓励农村居民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消费是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手段.而收入水平的变化决定着消费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加快城镇化建设,拓宽农民收入途径、健全和完善新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后凯 《前线》2014,(12):88-8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一种加速推进的态势,从1996年到2013年,城镇化率年均推进速度达到1.37个百分点,是1978~1995年的2.1倍,是1950~1977年的5.5倍。截止到2013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7.31亿,城镇化率达到53.7%,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协调因素目前,中国城镇化推进速度虽快,但也表现出质量不高,存在不协调因素等问题。比如,城镇化跟市民化是分离的。一般来说,城镇化的过程是变农民  相似文献   

17.
胡军波 《学习月刊》2013,(24):54-54
目前,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中央对城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升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我们破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困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拉动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小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廓清现实需要,把握六个关键点。一、推进城镇化要注重以人为本。城镇化不是跑马圈地、高楼林立,其关键是  相似文献   

18.
江西城镇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11)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江西城镇化从1978年到现在经过了恢复发展、加速发展和快速提升的三个发展阶段,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现阶段,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大增长"的决策部署。为此,江西必须加快昌九一体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升级,加快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农民劳动力素质,全方位提高农民增加收入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农村建设"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土地的占用,新农村建设"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失",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要通过留住农村人才、引进外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好"人的问题";二要围绕土地数量质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权益,处理好"地的问题";三要立足农村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化解好"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需潜力巨大但释放受阻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加快农民工市民进化进程,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让农民工成为市民,应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的资本化运作、加快户籍管理制度一元化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