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曾辉 《学习月刊》2009,(18):5-7
后现代公共行政(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反思,是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构建。法默尔教授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运用反思性语言。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视为人类的心灵模式,并从这两种维度对公共行政话语进行解构,福克斯和米勒教授的专著《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反思的基础上,以构建话语理论为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话语反思经济学理论本身的产物,其思想实质是经济生活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反映,是资本主义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性特征或倾向的理论表达.文章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有方法论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期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詹姆逊的突出贡献之一是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自己独特而深入的见解。基于历史分期的一般理论,詹姆逊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作了独到的剖析,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系统的概括。全面把握詹姆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性与当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的问题.如今,在后现代主义文化问题上又叠加上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问题,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总体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后殖民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话语和政治话语的进一步延伸.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是当代世界时髦的文化思潮,对其性质、发展与价值观的评价,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人言人殊,面对这种全球性的思潮,中国学者理应做出自己的理论阐释,同时,还应更深一层地考察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正负面效应,促使我们在后冷战时期,在后殖民语境中尽可能从“解构的后现代主义”走向“建构的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公共行政变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6,(5)
话语是信息传递或沟通的重要方式,话语表达主体应遵守话语交流规范,并随时肩负与之相应的责任。公共行政中的话语责任是政府及公务员在话语表达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就官方话语做出的规范认定,反映了话语表达的担当精神。公共行政中话语责任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规范行政问责制的现实需要,有助于维护政府的话语形象,能够消解官民之间的沟通障碍,还将有效提升政府回应的话语表达技能。公共行政中话语责任的实现需要明晰行政话语法则、建立话语监督机制、开展文风建设以及强化话语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康之 《唯实》2001,(2):33-38
近代以来,政府及其公共行政在两条道路上的发展都陷入了困境.一条是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这是一条使公共行政丧失价值方向,走向片面的形式化的道路.另一条是极力维护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政治职能的衰落和经济职能的崛起,再到谋求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平衡的过程.但是,政府及其公共行政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是走道德化之路.只有道德化才是解决当前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中的所有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近一时期国内外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种种诟病式评判,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它是时代的前沿性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超越了现代主义哲学,其灵魂贯穿着创造性;进行了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实施了哲学内容的创新;着眼于新的哲学建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争主要表现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经济学方法论的后现代主义批评者否认哲学对一般知识的性质的洞察,否认确立支配成功的经济探究行为的规则的可能性,否认现代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可能性。尽管他们从修辞学、文学批评等视角考察经济学已经打开巨大而又有益的研究领域,但由于其自身内部的一些困难,他们对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挑战并不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11.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政府竞争与中国政府管理方式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着与其它国家的政府管理能力的竞争。政府竞争主要是政府管理方式的竞争,适应入世后政府竞争的管理方式是公共管理方式。政府竞争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转变中国政府管理方式,对全社会实行公共管理。我国政府要完善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建立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对行政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大多数人通常沿袭两条习惯性思路:一是社会契约论或代议制民主的逻辑,二是法学或宪法的逻辑。然而.这两种逻辑的现实演绎都可能滑向“主权行政”和“权利行政”。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石应该是公共服务,公共权力应当被定义为一种社会服务的能力。以服务为行动指南的公共行政,首先要破除的就是“主权行政”观念,社会连带法学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浅谈节约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建立节约型政府不能仅仅靠降低行政成本,更高层次的节约在于提高行政绩效。行政成本和行政绩效两者兼顾,才能保证行政成本支出合理、高效,最终让公众满意。  相似文献   

15.
转型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态度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广州社会群体政治态度的调查看,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必然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求地方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社会参与的不同偏好呼唤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治理模式。这些影响对促进地方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吏治、提升官德的呼声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回应的问题。整饬吏治先从提升官德开始,而提升官德应以修身正心奠基础,以制度伦理作核心,以民众监督为重点,,官德正则吏治清,治吏之道,提升官德为先。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始终围绕建立社会和谐这个中心来进行。在其价值取向上,要维护全体公民的文化权利,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把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创新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以构建起和谐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推进社会的科学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念,它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新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是控制社会、影响社会的最大的两股力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政府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和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政府的能力同时界定在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培育社会这三个方面,才能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利益表达机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型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探索利益表达机制制度创新,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和参与权,提高公共行政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而深刻变化局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