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的公正是社会对待全体公民的公平和正义,是法律对待罪犯和受害人的公正和不偏不倚,是社会对罪犯的理性惩罚和对受害人的补偿。程序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正这个实体的有效途径,警察在执法时遵循程序,给嫌疑人以程序的正义,是对警察法律意识应用法规的高要求。我国可借他山之石,在法律上规定这一操作性程序。  相似文献   

2.
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指公道、平等,处理事情不偏袒某一方。司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正义指正当之理,有利民众之事,具有人民性。正义要对政治、法律、道德等是非、善恶作出评判。法律有实体和程序的二元正义。一般在无法求得案情真实之时,才会舍弃实体正义,单纯追求程序正义。如不是这种局限,而人为地割裂实体和程序,就有非正义因素。法律的自由裁量,应以公平正义为指引。公正纵然有历史性和相对性,但其仍是协调社会关系的普遍准则。公平正义的实现有赖于法治。司法公正虽是一种有限公正,但它仍是法治社会被广泛认可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公正,是法律的灵魂,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和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具体的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力和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过程与方式体现出公正性。 一、公正是法治的本性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种,是其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价值衡量的标准.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被视为是人类的正义观念.正义以法律的形式表现.法律正义以司法正义为终点,所以,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司法正义的保障,司法正义为社会提供向善的价值导向,守住社会道德的底线,司法正义能够坚定公众的法律信仰,有助于社会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律中的契约正义,并非古典契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只要契约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表示,那就是公正和正义的。古典契约理论“契约即正义”的命题受到了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契约自由予以法律上的诸多限制,以期通过契约法律实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是现代契约正义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6.
欲望是罪恶的根源,当我们无法抵御利欲的诱惑,开始放纵我们的行为时,法律的利剑已高高举起。尽管如此,法律的理性精神和程序正义要求,法律对人们过错行为的处罚应当遵循程序,过、罚相当。法律价值只有在程序正义的既定轨道之中才会绽放理性精神的光芒。当你无法抵御诱惑所犯行为恰恰遭遇非理性的力量以及不正义的程序时,你的过错及法律的精神就会被恣意妄为的专横所挟持,当你为你的一念之差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社会的文明与现代也在这种昏暗与混沌之下变得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7.
某些城市清理畜禽养殖企业的禁令是不正义的,包括社会不正义、地理不正义、程序不正义。处罚公正原则的环境正义进路在于既要从价值层面考量责任设定的正当性,又要从规范层面审视罚制设计的合理性。当行政处罚公正原则作用于环境行政处罚领域时,其所遵行的正义价值目标也必须相应具体为环境正义,否则就无法真正实现处罚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义具有典型的相对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甚至不同国家、阶级或学派,人们对正义皆有不同理解。但这是否意味着判断正义的客观标准不会存在呢?博登海默这样回答:“正义所关注的是如何使一个群体的秩序或社会制度适合于其基本目标和任务……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要求,并与此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内聚性程度──这是维持文明社会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简言之,衡量任何一种事物或法律是否合乎正义不在于它有没有拿正义进行自我标榜,而是看客观上它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正义既…  相似文献   

9.
论警察法治     
警察法治是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的推进器,是保障民生和维护民权的强大后盾。警察法治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进依法行政以及推动警政建设、警务工作和谐发展的功能。警察法治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和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0.
国家立法是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或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尽管人们渴望国家立法对社会资源实现正义分配,但是由于社会各群体对国家立法权拥有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国家立法对有限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正性,进而使法律的遵守失去正当性理由。当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时,社会群体之间矛盾冲突的加剧与最终恶化就是对国家立法实体与程序的彻底颠覆,从而出现"有法律却无秩序"的政治法律学困境。  相似文献   

11.
法的精神支配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的法律性制度安排,法的精神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法律当中的价值观念,它来源于对正义的不断追求。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正义观是西方法律制度内在的根本观念,它启示和支配着根植于西方文明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每一时代的正义观念都从社会观念的角度引导着法的发展,制约着法的发展,体现在法的制度之中,成为法发展变化的灵魂和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与公平正义密切相联的是法律,法律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公安刑事执法与社会正义相关,从严格执法、追求效率、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四个方面来看,社会正义对公安刑事执法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法作为现代法制的基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典型表现,体现着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民法理念的内涵丰富,其本质是正义,其核心表现为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在民法的发展史上,民法理念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现代民法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代中国,弘扬民法理念对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与制度,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统一,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加强法制教育,并以此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做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司法效果包括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法律功能实现程度的具体表现,司法效果反映的是一个法域司法运行的整体状况。通过对司法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人们可以掌握法律对社会需要的反映程度,社会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程度,司法裁判的公正程度等,它是立法完善和司法改革的重要依据。阐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对司法效果的影响,有助于设计司法效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稳定,保持中国特色与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民主与法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使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得以贯彻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刑法适用方法的运用是增强判决公正性和说服力的重要保证。在刑法适用方法研究中,刑法解释方法理论成果最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对于刑法适用中的思维方法、推理、论证、利益衡量方法以及刑法漏洞的处理方法等问题,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司法实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加强刑法适用方法研究,丰富刑法理论,是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