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位著名的美术评论家说,当今许多花鸟画家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本源,在抄袭的基础上标榜传承,在艺术的表象里大呼创新,在浮躁中失去文化底蕴。我觉得中国花鸟画如果没有了传统的根基,没有了文化的底蕴,没有了对中国花鸟画史的深刻理解,再好的工笔也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相似文献   

2.
顾静 《人民论坛》2010,(3):122-123
工笔花鸟画题材表现正在克服从前的单一、雷同、肤浅和缺乏学术探索的缺点,重视画家的生存环境,重视表现内心感受,发掘精神价值,而这些都在推进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趋向和审美理想,并形成现当代工笔花鸟画形式、风格、流派多元共生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3.
工笔花鸟画题材表现正在克服从前的单一、雷同、肤浅和缺乏学术探索的缺点,重视画家的生存环境,重视表现内心感受,发掘精神价值,而这些都在推进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趋向和审美理想,并形成现当代工笔花鸟画形式、风格、流派多元共生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铭伟 《春秋》2011,(3):39-42
郭显德是1860年前后众多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之一。他于1863年7月从美国纽约启程来中国,同年底到达上海,1864年1月到烟台,直到1920年在烟台去世,历时56个年头。郭显德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烟台渡过的,他是烟台基督教长老会的创始人;他创办西式学校,是烟台二中的奠基人;他推广西医西药,发起筹建毓璜顶医院;  相似文献   

5.
姜立 《当代广西》2005,(4):59-59
2004年的教师节,在北京,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名要见一见一位来自广西侗乡的山村教师。说他开创了中国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新局面。他就是教育部2004年重点宣传的10位优秀教师中唯一来自山村的教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中心小学教师杨丹。  相似文献   

6.
陈枫 《湖湘论坛》2015,(6):F0003-F0003
陈枫,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万众文化艺术公司特聘画家,师从著名画家肖剑先生研习工笔花鸟。2012年工笔画《悦色和春》荣获长沙主办的“纪念毛主席延安讲话七十周年”优秀奖,2014年湖南省第三届花鸟画展《声名雀起》作品入展,2014年长沙市首届花鸟画展《寻》作品获“银奖”,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湖南展区入展,2014年长沙市花鸟画精品展《收获》《幽香》作品入展等。  相似文献   

7.
吴冰,中国第一个花鸟画实践类博士。作为90年代末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他受到系统的学院教育,从大学到硕士一直读到博士研究生。他在高校任教多年,如今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他的花鸟画创作在全国已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师风范     
《中国统一战线》2014,(4):F0003-F0003
龚文桢,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军人物。1945年生于北京,师承著名画家田世光,李苦禅等。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后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对外友协画院名誉院长。龚文桢以工笔花鸟为主攻方向,既和他的老师有同功之妙,也有异曲之貌。所追求的艺术形象有他自己的天地,突出荒树野花的面貌,强化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用笔用色处处务实,一笔不苟,实中有虚,在浓厚中见清淡。严谨中见灵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一批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工笔花乌画家的崛起和工笔重彩画的复兴,是现代画坛上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这些画家大多在青年时代受过美术院校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拥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和表现技巧,并在生活中经受了风雨锻炼,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勇于探索,创造出了工笔重彩花乌画的新局面,也在美术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金鸿钩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振宇 《台声》2013,(2):82-82
和姥爷在一起的时光记忆中,有那么多关爱,那么多教诲 我的姥爷叫文英,离休前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工作。因为离姥爷家很近,从小妈妈就经常带我去姥爷家,每次看到我来,他们就特别高兴。姥姥忙着做好吃的,姥爷拉着我到书房聊天讲故事给我听。想想,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和姥爷姥姥一起度过的。  相似文献   

11.
姥爷和我     
何欢 《台声》2014,(1):83-83
他不仅是那个对晚辈慈祥关爱的老人,也是一位在坎坷中艰苦奋斗、在事业上甘于奉献的长者姥爷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大约两年前的初春,东北的天气依旧寒峭,我来到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姥爷。轻抚着骨灰盒,望着照片中他慈祥的目光,我陷入深深的思念。  相似文献   

12.
心无事     
黑岛 《人民公安》2010,(17):59-59
不知道是60年还是61年,我娘,那时已经嫁到姥爷村里.也就是我的家,父亲在宁晋县医院学医生。她自己总是去姥爷那里吃蹭饭.那时候都是从大食堂把饭拎回家.西红柿打卤面已经是奢侈的梦想了,这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娘怀着西红柿的梦想去了姥爷的家,只见姥爷的脸色特别难看,不知是在外面受伤害还是嫌我娘又去吃蹭饭.  相似文献   

13.
王立夫 《春秋》2016,(1):45-47
烟台启瘖学校为美国传教士梅理士·在理博士于1887年所创建。1884年以前,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梅理士到中国登州(今山东蓬莱)传教。他有一个聋哑小儿子,留在美国路彻斯特聋人学校上学。几年后,梅理士的妻子病死,他回美国看望他的聋哑儿子,并结识了他儿子的老师特卜逊·安耐德。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教师节,在北京,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名要见一见一位来自广西侗乡的山村教师,说他开创了中国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新局面。他就是教育部2004年重点宣传的10位优秀教师中唯一来自山村的教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中心小学教师杨丹。杨丹今年38岁,他从小酷爱绘画艺术,1986年从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回乡后,担任三江县独峒乡中心小学老师。三江县是全国贫困县,独峒乡又是贫困县中的特困乡,全乡人口95%是侗族,均生活在高寒山区,信息闭塞,生活还在温饱线下。在学校,大多数学生连书杂费都拖欠,对于需要笔墨纸张的美术教育教学近乎奢望。但每当杨丹课余在学校周围写生时,周围都围满了学生,特别是杨丹和他们谈绘画、谈美术时,侗乡儿童那渴望获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美术教育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他。美术教育并非城里孩子的专利!杨丹与侗乡儿童的绘画情结也就从此产生了。他开始成立美术兴趣小组,并在美术兴趣小组中进行教学实践。他带着学生,以锅灰为墨、以大地为纸、苦练绘画基本功。有时他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纸张、笔和颜料送给学生,实行全免费教学。学生兴趣来了,学画的学生多了,经费开支越来越大。于是,杨丹就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上山砍柴、采中草药、采茶等筹集资金。学校对杨丹的美术教学活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在全县山村学校率先开设美术课,还安排他做了学校的专职美术教师。由于校舍紧张,没有美术教学活动室,  相似文献   

15.
画画的姥爷     
每个星期五,我们全家都要去姥爷家吃团圆饭。转眼,全家人又都在姥爷家“集合”了。咦,姥爷家墙上又出现了四幅画!——那是姥爷的新作,还散发着阵阵墨香。姥爷说,那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花,春天是玉兰——“玉兰洁似玉”;夏天是荷花——“荷花映日红”;秋天是菊花——“晚菊灿如霞”;冬天是梅花——“梅开雪海中”。姥爷拿来了一本《中国老年书画家大辞典》,我打开一看,一下子就瞧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那是姥爷!我饶有兴趣地往下读着。从书中和姥爷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姥爷自幼喜爱绘画,经常照着家中的年画临摹。姥爷幼年在抗…  相似文献   

16.
回望马万里     
<正>马万里(1904—1979),原名瑞图,字允甫,江苏常州武进人。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在诗词、绘画、书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造诣,其中以花鸟画作品闻名于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中国画《水墨葡萄》曾作为国礼赠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历任国立暨南大学中国画系教授兼中国画研究会导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及艺术教育系教授、广西美术会理事兼审查委员、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广  相似文献   

17.
白寿章 《乡音》2014,(7):51-51
白寿章(1897~1973),原名锡庚,宇寿禅,河北南和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在美术教育岗位执教40余年,桃李无数。1918年高中毕业,考入保定国立高等师范美术专科,专攻中国画。1945年家乡解放后积极参与北方大学的筹建工作,后在南宫中学、邢台师范任美术教师,直至逝世。他的书画功力颇深,花鸟画用笔泼辣奔放,挥洒自如,以书入画,简练概括。继承我国文人画的优长,具有瘦劲清丽的个人风格。有《白寿章书画选》出版。  相似文献   

18.
会画画是农家子弟盛成香的一技之长。多年来,他勤学苦练,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深得画中三昧。为了更上一层楼,1977年盛成香到上海东方艺术学校国画班深造,拜画家于长寿为师;1979年又进武汉黄鹤楼书画社国画研究班学习,被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鲁光纳为弟子。此后,盛成香追随鲁光教授不仅学工笔菊,还画其它花鸟草虫,既悟到了先生墨韵淋漓、秀美细腻之手法,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兼工带写的风格。从1982年的个人画展开始,盛成香在本职工作之余办了一个又一个画展,画作也不断流往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地。1985年,36岁的盛…  相似文献   

19.
陈海涛 《春秋》2013,(4):50-53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烟台,一直存在着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在欧洲称为远东的中国地区,这所学校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式教育制度,学期设置、课本选择、教授方法等全部采用英制,学校老师也全部由两方人担任,毕业考试坚持英国牛津统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这就是烟台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子弟学校,被世人更熟知的名称则是“芝罘学校”。  相似文献   

20.
2000年2月9日,农历正 月初五,是薄一波92岁大寿的喜庆日子。山西画家裴玉林送去了故乡的祝福,一幅葡萄压枝、沁人心肺的《硕果图》。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画上题词:“薄老九二大寿,千年已越,百岁可超,朱基敬贺,庚辰正月初五。”裴玉林和他的画,再一次受到瞩目。 裴玉林的名字在当今中国画坛已为众多人熟悉、他的葡萄更是在花鸟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浩浩中国画坛,花鸟画家可谓数不胜数。在花鸟画的大海中遨游,怎样才能自成一格,脱颖而出?选择了花鸟画的裴玉林在艺术道路上苦苦地追寻着,探索着,在众多的花鸟画中,他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