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读书时,常听到教授瓷器鉴定的老师叶福芳谈起收藏界的一位朋友。是上海武警部队工作的领导。为什么会说起这位领导呢?因为他收藏的古陶瓷器相当精彩,尤对瓷壶情有独钟,并谓其收藏为“壶中日月”。这位领导就是在古陶瓷收藏界早已名不虚立的赵月汀先生。不久之前,作为杂志的记者。我采访了赵先生。  相似文献   

2.
一件不明身份的瓷器,经由民间瓷器鉴定专家毛晓沪、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组组长杨静荣鉴定为宋代汝窑钵真品后,又经毛晓沪“自购”、杨静荣与下落不明女子转手,落入了古玩收藏爱好者刘健的手中,其价格也从毛晓沪自购时的80万元飙升到387万元。  相似文献   

3.
彭红梅 《政府法制》2009,(18):58-58
近日,记者幸遇一位探索古文明秘密的使者——收藏家徐利廷先生。徐先生是山西中阳县人、中阳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离岗公务员,自1990年开始收藏古玩,已经历十几个潜心钻研、苦苦求索的年头,现收藏历代古币两千余枚、历代瓷器百余件、“文革”藏品数千件。收藏活动使徐先生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和藏品,练就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对民间收藏理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目睹了徐先生丰富而精美的藏品,并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4.
走近清玉     
张斌  孙洁 《检察风云》2012,(9):92-93
说到清代玉器,痴玉的人往往会激动不已,因为清玉离我们太亲近了,太容易收藏了。由于传世的清玉数量空前之大,男女老少皆喜欢,所以在时下众多的古玩城和地摊上,你只要有心,经常会碰到清玉,我有几位搞收藏玉器的朋友,他们收藏了许多玉质滋润,雕工精湛的清玉,他们感叹,在时下新疆和田玉暴涨的情况下,买点价格适中的清玉收藏和把玩,同样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5.
元號 《检察风云》2010,(8):78-79
记得在好几年前,我在上海.老城隍庙的一家有古玩店铺。见一位顾客在问店主,有没有新到货的宋代瓷器。店主拿出几件(在我看来应该是仿品),他看了都不满意。在交谈时,他眉飞色舞地说,他就是喜欢宋代瓷器,  相似文献   

6.
于晔 《法庭内外》2011,(5):32-34
有人说收藏是一种文化,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有人说收藏是一种阅读,是对过去的一次聆听;有人说收藏是一种幸福,是对曾经的反复摩挲。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收藏是一种财富,是用高雅的音符谱写丰厚回报的乐章。但是在这场财富的博弈中,却让人忽略了里面有那么多苦涩的变奏和杂音。艺术品投资看涨拍卖会火爆异常收藏门类繁多,常见的字画、玉器、陶瓷、古典家具,偏门的古籍善本、金银珠宝、奇石化石、青铜器、古董钟表等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收藏门类,那要想在其中获利,收藏者就必须具备比较精深的收藏知识和非常丰富的收藏经验。就拿收藏瓷器而  相似文献   

7.
吕红楼 《检察风云》2014,(13):92-93
有幸作为鉴定讲学专家应邀出席“金华婺州民俗文化博物馆”开馆.在休息之余和几位老师一起走访了当地的古玩市场.说是古玩市场,其实就是一些地摊的集市,集市不大,但文玩古董,书画、瓷器、玉器、翡翠、竹木牙雕、青铜器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8.
张斌 《检察风云》2011,(14):90-91
在我收藏的高古玉器中,汉玉是我比较偏爱的。我有几个朋友都喜欢收藏汉玉,每当我们淘到一件真品,兴高采烈地相聚在一起品味时,都认为在历代古玉中,汉玉是最神圣的,它不但工艺水平高超,而且艺术水平精湛,它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元號 《检察风云》2006,(12):78-79
我有一位老师,是一位古玩鉴定专家。他很爱惜别人的藏品,别人让他看东西,凡是手卷,立轴,如果让他上手,他从不全部打开,怕出现闪失,都是合起一面打开一面的。看后,他能对整幅画作出评价,包括真伪,这叫局部细看。他的本事是能把每一个看到的面连贯起来,在思维上形成了画的全貌,这是鉴赏高手,不装腔作势,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由此我想,收藏爱好者,应该学会把一件物体不同的画面连贯起来欣赏的能力。当然,没有时间学也没有关系,也是有办法满足的。偶然翻了一本介绍古玩的书,有一只瓷器笔筒画面的平面展示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笔筒上粉彩山水…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晓孙 《检察风云》2011,(16):90-91
隋代的玉器很难见,而唐代的玉器又难觅,这真是:历史长河几千年,隋唐玉器真少见,走遍天涯与海角,无情苦煞收藏人。要说隋唐玉,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隋代享国时间比较短,前后只有维持了30多年便瓦解了。  相似文献   

11.
裘争平 《检察风云》2010,(12):76-77
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五百余件有关世博的实物中,瓷器占了百余件; 但以举办地在英国的博览会纪念瓷为主,有关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仅有一件。可恰恰这一件,倒也属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且不说这件瓷器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许多人的占瓷收藏都是从残瓷开始的,那么,收藏残瓷究竟有没有意义?残瓷收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智者曰:"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器开始,而古瓷器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  相似文献   

13.
收藏是有缘分的,收藏瓷器更是一见钟情。我初涉古玩时,对清代瓷器的多样性和瓷壶彩绘题材的广泛性格外有兴趣,还有千姿百态的造型。既生动,又实用,每每产生收藏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乐在淘宝     
上星期六,我像往常—样早早来到了位于方浜中路上的藏宝楼。由于太早,店铺还没开,不过地摊却十分热闹。地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宝”。种类繁杂,琳琅满目。有木制工艺品、瓷器、钱币、玉器、书画等。  相似文献   

15.
黄寒 《检察风云》2006,(14):78-79
前几天,有个朋友邀我去他寓所欣赏他的藏品,我正好有空,于是,欣然前往。朋友足专门收藏浅绛彩瓷器的,洋洋洒洒,放了两大柜,看上去,蔚为大观。我在欣赏的时候,突然被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吸引了:“申如仁兄大人清玩”。  相似文献   

16.
荆云波 《检察风云》2008,(18):78-79
在玉器的收藏与研究中,许多人对玉器的器型、材质、雕工和沁色特别关注,而往往忽视玉器的功能,特别是上古玉器的功能.其实,理解原始玉器的功能,不仅对判断玉器的真假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加深我们对玉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傅强 《法律与生活》2012,(19):34-35
编辑人语: 最近,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在北京电视台所主持的《天下收藏》节目引发热议。在该节目中,王刚手握一把号称“护宝锤”的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根据藏品持有人与节目组事前签署的“生死文书”,王刚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该节目由于存在“一锤定音”之前的扣人心弦的悬念,收视率历来颇高,在观众当中相当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国家博物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发起,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承办的“首届高技术在文物、珠宝鉴定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06年8月中旬在云南省迪庆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文博、考古、宝玉石、司法鉴定、仪器分析技术、收藏领域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代表围绕高新技术及其在文物艺术品的分析、鉴定,宝石玉器的研究与鉴定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并就不同的高新分析技术应用于上述领域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广泛交换了意见;会议达成共识,各方面应统…  相似文献   

19.
失窃的邮票     
《江淮法治》2010,(18):34-35
某地住着3个兄弟,这3个兄弟都有收藏东西的爱好。老大喜欢收藏书籍,老二喜欢收藏邮票,老三喜欢收藏古玩。他们3个有一个大玻璃柜,大家都把珍品放在柜中互相欣赏。这个柜子的钥匙放在一个很精致的小钱箱中。有一天,老二带了一个老同学回家,准备让他欣赏自己最新收藏的一张稀有的邮票。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检察风云》2011,(8):92-93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和把玩红山玉器,这个在地底下埋藏了五千多年历史的瑰宝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