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05 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介绍了美国的安全环境、战略目标、实现目标的指导方针和手段。该报告对安全形势的评估比较冷静和现实;初步汲取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的教训,认识到美国的能力单独对付全球安全挑战是不够的,需要与盟国和友邦合作;开始重视预防性措施,但依然坚持先发制人的战略选择;突出反恐的中心地位,提出反恐斗争胜利的关键是摧毁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上的支撑;为应对新的战略环境,美国正在向全球性调动和部署军事力量的态势转变;仍旧以两手应对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美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美国似乎打赢了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显示了近代以来的战争最为鲜明的不对称性。美反恐战争的不对称性,即为先发制人的绝对强权战略,高新科技的绝对军事优势,以及美国推行的绝对价值取向。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的失衡不对称,是美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重要的现实致因,而追求美国最大利益化,则是其实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追求对全球化虚拟经济的时空支配权,已成为美国获得更大利益的基础性战略目标,也是美国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底牌”。在国际社会间,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这是首要必须的前提,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后果,使得先发制人的战争行为,发生了对国际法合法性的打击,从而产生了对国际秩序难以治理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进行的第四场地区性战争,它是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而发动的一场改变中东格局的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加强和巩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预防性自卫权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在阐述预防性自卫权和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的理论争议的基础上,对预防性自卫权进行实证考察,阐明了预防性自卫权和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的危险性,认为应从确认“预防性自卫”,特别是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理论和实践的非法性,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授权”取得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加强国际合作,发展和完善国家责任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先发制人"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以"预防性"自卫理论为其国际法依据,极大地动摇了传统的国家自卫权理论和和平解决争端原则,而其他国家相继采用"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则有可能使"预防性"武力攻击成为一般国际习惯法,并使二战以后被抛弃的战争权重新取得合法地位,以和平为宗旨的现行国际法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亓成章  赵磊 《理论前沿》2003,(12):26-28
从战争性质上分析伊拉克战争,确实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古老的发展中国家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出师无名的非正义战争。这场非正义战争,一旦在美国淫威驱使下被“合法化”,将会对冷战后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智 《外交评论》2009,26(5):106-116
美国约翰逊政府对“六天战争”前阿以危机的处理结果是导致“六天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最初采取谨慎克制的政策,阻止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协商沟通,并试图通过联合国和多方参与的外交手段化解危机。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海权国家宣言》和“红海赛舟”计划流产,美国转而采取模糊政策处理阿以危机,默许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通过本案可以得出:国际调解在于抑制诉诸武力,避免采取过激行为,以和平手段化解危机;国际调解应坚持寻求国际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消除危机;协调国对危机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争,破坏了国际法的基础。许多美国军事科技首次亮相被用于这场战争。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简要介绍国际法中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则、国际法对禁止战争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国际法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上的战争是有规则的,美国的独立以及发展曾得益于对此规则的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要求禁止战争,《联合国宪章》明确禁止一切战争.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其国力的强大,罔顾《联合国宪章》,并以人道主义的名义发动了多次战争,对中小国家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对中俄等战略对象进行了遏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而新兴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及美国将高新技术产业化 ,进一步增强了其超级大国的经济与军事的实力地位。美国对伊动武 ,是实现其构建帝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具体到伊拉克 ,则旨在那里用枪杆子输出美式民主制度 ,争夺石油仅为其次要目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将严重动摇联合国的地位 ,已经并有可能进一步在联合国内形成欧洲大陆轴心和大洋轴心之争  相似文献   

11.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的开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与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主力军,它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破了日本“北进”的迷梦,拖住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为苏美英等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试探北越的意图并传达武力讹诈的信息,给战争升级制造恰当的理由,美国约翰逊政府在与越南在巴黎和谈前的1964年6月至1968年4月,曾多次做出和谈的姿态和尝试。越美间的试探性接触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出于谈判时机、国家利益、反"苏修"斗争和抑止"苏修"在印度支那扩张的考虑,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越美间的任何试探性和谈,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进行了反复的较量。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地区异质政治文明与非兼容战略目标的并存,使东北亚地区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非整合性特征;遗留的冷战遗产和因热点问题引发的国家间对抗,使该地区安全形势处于"两难"与"困境"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愈来愈突出的发展态势。在中国致力建设多元均衡的东北亚安全秩序之际,美国在关系到中国根本安全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向中国直接挑战,并利用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干扰中国对外政策的一贯性,利用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牵制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统筹性。中国必须准确识别美国针对中国综合安全的政治讹诈,保持清醒,及时调整自身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控制内政与外交的节奏,稳健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美伊双方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以论证美伊战争的必然性。文中强调维护全球霸主地位是美国对伊朗之战的根本驱动力,控制伊朗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美国对伊朗之战的现实考量。认为伊朗现政权的反美宿命使美伊对抗从根本上无回旋余地,指出伊朗核问题是美伊之战的导火线,亦是战争升级的强大引擎。总之,美伊战争不可避免,美国收拾伊朗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5.
战争与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作用、内在统一,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就二者的作用关系而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表现:战争对部门法的孕育作用,战争孕育了刑法、军事法、战争法等部门法;战争对法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二者在本质目的达到一致时,战争就会推动法的发展;法对战争的服务保障作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总是会为维护和攫取统治阶级利益的战争服务;战争对法发展的阻碍作用;法对战争的限制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伊拉克战争看战争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突破了战争法的许多规则,但战争法的作用不容置疑。战争法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等各种主、客观条件仍然存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影响,战争法在未来战争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说明美国是最喜欢用武力处理国际关系的国家。战争的伤亡会影响美国的民意,反战的民意进而会影响政策的实施,甚至影响总统竞选连任,但不会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18.
近来发生的美军虐囚事件,引发了我们对战俘待遇规则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回顾了战俘待遇规则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概括了战俘按照1949年《关于保护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所应享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美军虐囚事件的违法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化战争中武装冲突法效力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战争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震撼着人们在以往战争中形成的武装冲突法理念,动摇了武装冲突法体系,弱化了武装冲突法的效力,并使得现行武装冲突法对战争和武装冲突缺乏有效的法律强制力和规范性的约束。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严重。国际间武装冲突违反人道原则的行为时有发生,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更是肆无忌惮,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强化武装冲突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