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跨地域流动中需要主动进行文化适应和社会适应,增强其社会认同才能更好地融入内地城市生活。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动融入愿望受挫,就可能出现社会认同"内卷化"现象。社会认同"内卷化"是由于感受到城市社会排斥、民族偏见、阶层差异而导致心理受挫和相对剥夺感等激发之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认同。克服社会认同"内卷化"现象有助于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差异较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层面、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的适应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婚育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应积极回应和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民生诉求;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现代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是其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资源较低、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城市社会融入困难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素质,推动制度创新、构筑一体化建设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市民化适宜环境等路径入手,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处"二元结构"与"二元区隔"的夹缝之中。城市是一个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随着近几年舟山城市化和少数民族散居化进程的加速,舟山群岛新区也日益面临多民族共处的问题。本课题以舟山群岛新区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选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特征、经济特征、流动特点及模式、社会关系、宗教适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描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指出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困境成因,并提出提高和拓展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人口呈现流动原因复杂化、流动方式多样化、居住小聚居化的趋势。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提高少数民族城市适应能力,必须积极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其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制度化水平;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超大城市因其特殊性,城市人群更为复杂多样、文化更为多元,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超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多以务工和经商为目的流入城市,其面临的文化环境相对更为陌生;高昂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其定居意愿;法制、干部队伍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制约着其城市融入。研究建议通过做好社会支持与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培训引导、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改善舆论宣传等对策,提高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这不仅是流动人口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法律社会学视角,将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和法律层面的融入情况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四大指标,来衡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现状;然后从个体人口与法律属性特征、社会支持、法律援助、应对方式、法律意识等方面探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从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改革传统户籍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等四个方面对提升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能力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推进城市社会流动人口治理的现代化。家庭化移居模式已成为我国城市社会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并且成为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移居趋势在主体、客体、机制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治"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需要从主体、客体、机制三个方面推进城市社会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创新和转型。只有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社会流动人口治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指包括但不仅限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流入地城市市民的转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有助于充分实现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基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市民化进程中既面临着与普通流动人口共性的障碍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障碍,因此在实践中表现为市民化和社会融入的难度更大。其市民化障碍突出表现在城市制度和政策障碍、城市管理者理念障碍和其自身因素障碍。政府应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扮演其市民化进程中的主导角色。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路径不仅要依靠制度层面的改革和突破,更重要的将有赖于政府、社会和企业各主体的协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推进民族领域社会管理和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如积极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立、服务网络建设、服务队伍建设及积极协调解决民族关系。这为统战系统参与涉及少数民族人员城市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启示,即各级统战部门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是职责所在,要敢于创新,善于突破,注意运用统战工作手段,大胆参与。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处"二元结构"与"二元区隔"的夹缝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更是一个特殊的脆弱群体。本课题以沿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城市文化适应难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及归因,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认为他们面临着"文化弱势"、"经济弱势"与"制度弱势"三重弱势,这是他们城市文化适应的三大障碍因素,并提出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进行城市文化适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我国西北边疆地区青年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在对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社会治理工作形成一系列挑战。青年流动人口在思想和行为上更易受到同伴团体的影响,一旦出现融入主流社会的挫败感以及城市治理的失序就更易导致社会冲突。因此,须加强西北边疆地区青年流动人口自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对其进行情感引导和传递,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责任,保障其基本权利诉求;进行市民化培训,加强当地居民对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性接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政府管理体系面临着碎片化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条块矛盾突出、部门分割难题,高社会流动对属地化管理体系造成冲击,政府未能有效提供民族公共服务。碎片化治理困境亟需整体性治理范式的出现,从整体性政府理论出发,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跨部门整合;转变属地管理观念,加强跨地域联动管理;促进政府和社会合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等,有助于提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民族性因素特征明显,它既是城市治理问题,也是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治理和城市少数民族工作面临着新课题、新情况。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综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服务与管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青岛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做到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东莞市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调查显示,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的融入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总体看来效果还不理想。结合东莞实际,本文提出了调整入户政策、强化引进人才政策、建立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加强新型社区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岛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民族之间涉及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较之前有所增长,导致青岛城市治理出现一些涉及到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青岛市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从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流入地流出地源头治理、工作重点在社区及改善社区环境等方面改善和提升青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做到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治理艰难复杂,尤以北京为典型。本文通过对其流动人口疏解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类型及层次流动人口的留京意愿均处于高位。在将流动人口治理与"胡焕庸线"约束下城市化路径选择相关联的前提下,提出把握外来人口"向心式"流动形态,确立"融解"与"疏解"并举基本思路,扭转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研判和预防疏解政策非预期后果,探索社区包容性治理新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