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5—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数据,检验了西方经济学中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符合持久收入假说,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刺激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徘徊不前、预期收入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有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之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赖于通过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鼓励农村居民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受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为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启动国内消费,尤其是要将重点逐渐放在启动农村消费需求上。基于此,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探寻影响农村消费的关键性因素。结果显示:消费刚性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显著;农村居民纯收入、消费刚性和当期消费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而短期内误差纠正机制将发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消费理论、消费模式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以西斯蒙第、凯恩斯、库兹涅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消费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回顾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奈时期采用凯恩斯主义实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并基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了促进消费、加快社会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由小康达到富裕的新时期。在21世纪前50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将呈现消费水平高度化、消费结构完善化、消费内容丰裕化、消费方式文明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霓 《求实》2005,(Z1):103-104
一、引言 消费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热点,而消费函数则是消费理论的基本表达工具.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消费函数,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基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生命周期假说等.近年来消费函数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上出现两方面的突破,理论上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代表,实证分析上,利用协整分析,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将收入和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共同引入模型,从而将消费函数的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袁霓 《求实》2005,(Z2)
一、引言消费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热点,而消费函数则是消费理论的基本表达工具。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消费函数,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基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生命周期假说等。近年来消费函数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上出现两方面的突破,理论上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代表,实证分析上,利用协整分析,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将收入和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共同引入模型,从而将消费函数的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中,消费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决…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会随着农村居民向市民的快速转变、土地加快流转而逐渐深化,本文通过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加速城镇化进程,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将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等推进中国城镇化,构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激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与环境、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低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必须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消费支付能力;还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扶持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以降低农村居民承担的风险,提高即期消费能力;同时,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村流通体系,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的储蓄量增长幅度较大,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如何降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储蓄率,扩大农村消费是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之一。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同质化的农民已经分化为有着不同利益和收入水平的群体,而其中农村中等收入者不仅是传统消费领域的主力军,更是引领农村地区消费升级、拉动农村消费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山西省近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数据资料为依据,根据持久收入假设理论建立消费函数模型来定量分析山西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当前影响山西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因此,只有通过加快山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手段,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从而在根本上开拓山西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学家们在对危机的反思中,努力寻求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以克服自由市场制度的不足.其中,“回归凯恩斯”的呼声不绝于耳,凯恩斯主义在新世纪重新受到重视.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非正常的膨胀与紧缩时,通过运用现代经济运行中三架马车中的消费来熨平经济波动便成为首选.而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主要是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解决消费需求不足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不足的最大症结是庞大的农民群体消费水平低下,所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应成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且生活性消费增长缓慢,因此必须通过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我省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宁夏1978-1997年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对收入假说,并实证分析了经济紧缩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认为阶层消费的示范效应在经济繁荣时期较为强烈,而经济紧缩时期则突出表现为“阶层式消费”,农民越来越接受了各自阶层的消费标准,农村市场的细分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本文从江西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扩大江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不稳定,特别是持久收入波动较大.为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启动农村市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等措施,使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VAR和VECM框架分析各项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动态影响,应用DF-GLS检验、KPSS检验、IRF、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发现:财政支出中消费性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挤出效应,转移支付支出、文教科研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引致效应.短期内消费性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为显著,中长期经济建设支出、转移支付支出、文教科研支出则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倾向的关系呈现U型曲线的规律。它表现为:低收入者被动地产生高消费倾向,中等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而高收入者有利于提高消费的倾向。农户家庭的小生产经营支出比重高,工资收入比重低,是纯收入和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沿海地区的南方与北方呈现显著差别,北方省份农村的特征更多反映了全国多数省市的情况。数据表明,近年来农村住房、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改善型消费增长较快,国家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政策与环境支持。同时,应逐步减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经营,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加快成长。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倾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