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 《法制博览》2008,(15):53-53
清朝雍正年间,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有位名叫邬思道的“绍兴师爷”。有一天邬师爷问田文镜:“大人,您是想当一名有名的总督呢,还是想当一名平常的总督?”田文镜答道:“当然想当有名的总督啦!”邬师爷于是说:“大人如果想当有名的总督,就请放手让我行事,您不要干涉。”然后,他替田文镜起草了一份奏折。不让田文镜看半个字,连夜誊清密封,差专人送到北京。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承办一起未成年人案件中认识张越的。一开始接办这个案件时,我就被张越等人的罪行震惊了:四名少年以注射毒品相威胁,轮流强暴一名未成年少女。于是我走近张越和他的家庭,想探究他犯罪背后的原因,却发现了更令人担扰、震惊的东西……   一、母亲的“爱”   她和她的丈夫轻轻敲门进来,没等我开口,就急切地问道:“检察官,阿拉囡囡现在哪能啦 ?”她说的囡囡,就是十六岁的少年张越。   我是为张越的案子通知他父母来的,话才开头,她的眼圈顿时红了,“检察官,阿拉囡囡胆子很小的,我想不到他会出这样的事,他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3.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  相似文献   

4.
陈遐龄 《工会博览》2010,(14):10-11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世界性的生态灾难,虽切管封盖有些收效,但至今尚无根治之法。目前受害的虽只限环墨西哥湾诸国,然此事件却为“地球村人”共同瞩目,成都市市民李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先前我并不知世界上有这么个李先生,因奥巴马的一件复信让他出名了。  相似文献   

5.
郭某,男, 22岁,龙口市人,因涉嫌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被依法逮捕,并将提起公诉。郭某作案手段极为残忍,常于早晨、中午、晚上时间,手持木棍、拦截单身妇女,用棍、石块、拳头击打头部,或勒脖子、捂嘴、掐咽喉,使妇女失去反抗能力,不敢挣扎。力小体弱的姐妹们,面对这一穷凶极恶的色狼,是怎么做的呢 ?  32岁的女工李某:他说再喊就打死我,我就不敢喊了……   18岁的女生刁某:我喊救命,他又掐我的脖子,我就往南爬……我看他还撞我的头,我就闭着眼装死……我想不好,他想把我拖到大树林里,我就大声喊“来人了 !”他就松了…  相似文献   

6.
娱乐     
《工会博览》2010,(6):54-54
好老婆 阿强对朋友说:“我想离婚.我太太已经有两个月没和我说半句话了。” “你得考虑清楚啊!”朋友劝他,“现在这种老婆已经很难找了。”  相似文献   

7.
鱼顺顺 《法制博览》2010,(16):66-66
经常听女人们诉苦,说“当初并没动心,但他如何如何说、如何如何做.自己就信了他、也信了这是一段真挚的感情,结果却这样!”——每每听到女人们的最后一句,某顺都想笑。真的要笑:他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哥事迹了?顶多是在认识的头几天给你短信发密了点。煽情部分基本是抄的,  相似文献   

8.
插足与倾销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玩,于是我长大了也想去放羊!”  相似文献   

9.
官瘾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他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就空出来了。根据美国法律,联邦参议员如果在任期内离职,则由参议员所在州的州长任命一人填补空缺,任期到时再行选举。于是,该州的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就放出话来:“谁要是想接替奥巴马这个职位,谁就得给我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沈湘 《法制博览》2009,(6):26-27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玩,于是我长大了也想去放羊!”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代人     
王鼎钧 《法制博览》2009,(18):44-45
入城问俗 若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先要想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一个年轻人由乡下来到台北,向人问路,常遭自眼。起初,他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后来他发现城里人问路要先说一句:“谢谢你。”再问:“到武昌街二段朝哪儿走?”才容易得到答案,不像在乡下问路,可以在得到答案以后再道谢。  相似文献   

12.
无题 竞选助理:“参议员。有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在电话中吼叫,她想知道你对堕胎有什么看法。” 参议员:“哦,告诉她,我明天一早就把支票寄过去!”  相似文献   

13.
沙皇和衬衫     
有个沙皇病了,他说:“谁能治好我的病,我就把一半国家分给他。” 所有的贤明之士都来了,研究怎样治好沙皇的病。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有一个聪明人说,他能治好沙皇的病。他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把他身上的衬衫脱下来给沙皇穿上,沙皇的病就能好。”  相似文献   

14.
关于胡子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做学问的年头,生了个儿子,就取名叫“学问”。后来胡子盛长了,又生了个儿子,便取名叫“胡子”。待第三个儿子出生,他差不多老了,老了还能生儿子,就把小儿子取名叫“笑话”。三个儿子长大了,老在家吵吵闹闹,烦死人了。他便打发三个儿子去捡柴。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夜半报警 1999年 7月 6日,学校放暑假的第二天。早上,就读于鲁西南某市职业高中一年级的王亮,终于舒舒服服地睡了个懒觉,8点多钟才起床。吃完早饭,他想出去买点学习用品。由于他爸前年遭车祸死去后,妈妈为了家庭生计,天天早出晚归在外经营服装店,此时早已去市场了,王亮就向爷爷要了20块钱,然后欢快地跑出了家门。谁知他这—去,连午饭晚饭都没有回来吃。眼见天色渐渐黑了,爷爷不由得坐立不安起来,但心里又想:“这孩子肯定是到她妈的服装店里去了。”可是直到10点钟,当王亮妈一身疲惫地踏进家门,才知道王亮根…  相似文献   

17.
有个孩子在国内上大一时被交换到美国的一所州立学校读半年书。他来了后喜欢得不得了,于是不想同国,决定申请在这所大学当正式学生。为了这件事情.他托熟人找到我。大家电话聊了一个小时。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我选什么专业?”我则问:“你想上哪个大学?”他觉得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则觉得他的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8.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在给雅虎员工所作的演讲中,大力推崇一个“懒”字。他说:“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世上鼓励、鞭策做人要勤奋的佳话、格言和名旬不胜枚举,流布最广的大概要算爱迪生那一句:“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民间另有一句俗谚:  相似文献   

19.
与舅兄闲步大街,道旁有人卖画:横轴,半展开,一张报纸垫地。卖画人口口声声说“祖传古画。”既是古画,缘何轻贱如此?显系赝品。他连简单的包装都没有,身份自然也不高,难怪无人问津。舅兄却蹲身捧画细看。舅兄近年淘澄字画,很赚了几文,见了古字画都不轻易放过。他翻来覆去看了一阵,问卖画人:“多少钱?”“一口价,2千。”舅兄放下画起身拉着我就走。“回来,还个价嘛!”舅兄头也不回地道:“减个零。”“罢罢,拿去,拿去!”  相似文献   

20.
“泡沫名人”是喜欢“乱世”的,因为“乱世出英雄”。美国小说《飘》里的主人公说“天下大乱时,是发财的好机会”,香港一位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的精神就是以乱对乱”,这些话都是“泡沫名人”们所喜欢的。要是谁能论证出“市场经济就是泡沫经济、投机经济”的话,“泡沫名人”真恨不得立即为他申请诺贝尔经济学奖。“泡沫名人”是标榜自己很有钱其实却欠了银行很多钱的人。他喜欢说自己有多少亿资产,哪怕早已债主盈门资不抵债了,他仍然可以做到大言不惭,心跳而面不改色。“泡沫名人”是保证只要你把钱交给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获得暴利的人。但实际上,他手里可能连一个像样的项目也没有。“泡沫名人”也钻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出名”,因为出了名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