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落实,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二是把两岸关系从全面对峙推入和平交流轨道,启动了两岸重新融合的进程,也为两岸关系带来了广阔的和平与发展空间。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施多年,分别形成了香港模式与澳门模式,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20日,将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占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澳门,继香港之后,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民族受外国列强凌辱的历史自此彻底终结。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与稳定,向世人昭示了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构想,它不仅是解决香港、  相似文献   

3.
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香港前途问题达成了协议。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现在的政治制如何,未来政治制度怎样,普遍引起关注,成为香港基本法制订中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有人主张"香港问题国际化"的时刻,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香港的一套特殊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以便对"一国两制"的另一  相似文献   

4.
主权规范对维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中国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对主权规范进行创新。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设想和实践是中国对主权规范的创新,其创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框架之下允许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共同存在与发展,从而突破了传统上认为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政治制度的思想;二是两种政治制度之间并不是平行而是从属的关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是对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国家规范的突破,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创新之举。中国并不只是社会化地接受外界所施加的规范,而是根据自身国情对规范进行创新,以使规范可以更好地解决本国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张凤山一、“一国两制”在理论上的意义“一国两制”是全党全国对台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说:“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不仅是关于中国国家统一的制度设计,也是对两岸四地未来现代化发展图式的宏大构思。这一创造性构想的提出,既与邓小平的个人特质有关,也有现实的前提和科学的方法论依据。作为一种“理念型”建构,“一国两制”构想及作为其体现的《基本法》,可以也需要在“一国两制”之香港澳门实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模式余克礼二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构想——“一国两制”。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实践、论证,这一伟大构想已经发展、完善为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8.
世界将铭记:是邓小平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逐步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了现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进一步深入探讨“一国两制”方针的深层理论内涵,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展望其光辉的未来前景,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方针的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 一、“一国两制”方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0.
三次回归,不同遭遇多少年前,笔者在持续关注1997年前后的香港局势,曾对香港是否能够顺利回归,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付诸实践,有过若干属于书生之见的忡忡忧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这种杞人之忧似乎还有一点情有可原。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台湾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曹治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不仅是我们进行祖国统一工作的根本方针,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台湾问题的指导原则。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使...  相似文献   

12.
国是     
《南风窗》2012,(14):17-18
高层High Level胡锦涛深入了解香港市民的生活和期盼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6月29日中午抵达香港赤腊角机场,并在机场发表讲话。胡锦涛说,香港回归祖国15年来,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国两制"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央政府愿与香港的各界人士一道认真总结15年来的宝贵经验,团结一致向前看,把"一国两制"的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在未来的两天多时间内,我希望多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香港的发展进步,深入了解香港市民的生活和期盼。"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邓小平先生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时候,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背景,即当时海峡两岸官方都共同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具体言之即两岸都坚决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作为第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思想解放的直接产物,绝非政策僵化保守的标志。"一国两制"并未停留于港澳模式,构建台湾模式恰恰是"一国两制"具有开放性的最新表现。"一国两制"有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应设置"一国两制三模式"研究议程,而不是"一国两制一模式"的议程。台湾模式将是与港澳模式有较大区隔的一种模式,需要单独构建。台湾模式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与港澳模式着重于解决两制问题不同,台湾模式首先着眼于解决两岸在一国方面的矛盾,也就是如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其所反映的主权与治权的关系与港澳模式不甚相同,故需采取特殊方式处理二者关系;在认定双方均是"宪法一中"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台湾定位问题是构建台湾模式的关键。只有根据对台政策新思维进行理论创新以产生新的理论论述,并做出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才能成功构建台湾模式,也才能使之具有应该有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海外所称“江八点”发表7周年。7年前的春节前夕,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演变的关键时刻,江泽民主席发表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中国政府继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构想之后,在对台政策领域和国家统一大政方针方面推出的又一个权威性的、纲领性的文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我们首先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并指出我们决不能作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同时也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决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他还指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国势力不能干涉;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把军队建设好,把经济建设好。学习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02,(4):1-3,41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列专章专门论述了“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报告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并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论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没有改变,即"时代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成"和平与发展".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已由强调"统一性"和"国际联合",转变到强调"民族特色"和"独立自主".传统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以"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为特征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了我们党的对外战略,顺应并推动了国际共运中"独立自主"潮流的发展,从而使传统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一战略转变,既是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形势"逼迫"的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袁易明 《南风窗》2007,(13):38-39
香港回归既承载着在社会制度上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承载着两种类别经济制度的并存:香港充分自由的市场制度和内地的转型经济制度。在回归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实现平稳过渡、维持香港稳定是中心议题,其后5年,关于促进香港的繁荣又成为讨论的焦点。对内地而言,香港回归给国人带来政治上的自豪感,这是政治收益;在经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一、统一祖国可以考虑采取武力与和平两种方式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要考虑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1949年成立了由粟裕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积极筹划军事攻台。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提出的1950年任务,包括解放台湾。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以协防台湾为由武装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