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无信不威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于是这个人当场就领到赏他的五十金。商鞅的一言九鼎,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开了。新法使秦国很快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就是以信义作为连…  相似文献   

2.
背景: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习近平在致辞中说,增进互信是维护安全的必要条件。人无信不立。各国只有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对抗,才能超越分歧、化解矛盾、管控危机,才能相互理解、求同化异、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3.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他"问政",即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呢?孔子说:去兵.即可以不要军队.子贡又追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即民以信为本,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可见,孔子把"诚信"看做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4.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在社会转型期,政府的公信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基层政府,如何提升公信力更是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我们组成课题组,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契机,深入到社区农户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5.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道德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从哲学上看,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原理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道德建设不是抽象的,它要落实到个人、群体的行为中,要内化为每个人、每个企业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仅诚信而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此  相似文献   

9.
正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然而,现今经济社会领域依然存在许多失信行为,它们是百姓的"痛点",更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本期沙龙,我们来共同探讨关于守信的话题——信用社会来临,如何捍卫诚信、涵养信任,做一名真正的守信者?你或你身边的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吗?  相似文献   

10.
民无信不立     
《吕氏春秋·慎小》记载了战国时吴起在魏国实行改革的一则故事。故事说:吴起治理西河,为了取信于民,一天晚上,在南门外立了一根木柱,并昭示百姓:“谁推倒了木柱,就命谁为长大夫。”第二天,太阳快落山了,还是没有人来推木柱。众百姓议论纷纷,以为未必可信。其中一个人说:“我来试试,最多得不到奖赏  相似文献   

11.
区域信誉、严格执法、法制统一和正气昭彰是体现一个地区法治环境如何的重要方面。坚持以这几个方面为重心,持之以恒,才能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法治氛围,推动依法治区的进程。一、树立区域信誉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立,一个地区无信同样不立。区域信誉是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人无信不立     
又到期末时,又是热火朝天的复习月、模拟周、考试日……这样的校园生活,对大三的肖晓来说,虽然早已适应了,但她还时常想起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生她养她的小山村。她说,那里没有喧嚣,没有浮躁,  相似文献   

13.
正【引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  相似文献   

14.
正信,《说文解字》中释为:"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意指信是一个会意字,与人说的话有关,真诚的话就是信。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信德多用在祭祀的场合,要求人在神灵、祖先面前说话真实无欺。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信德逐渐褪去对神灵、祖先交往的宗教色彩,价值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贯穿人类生活各领域、调节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景昌之出生于20世纪初期,山西运城人,曾就读于山西省立第二师范,后进入辅仁大学学习。辅仁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当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景昌之在辅仁大学接受良好教育后到邵飘萍主办的《京报》担任编辑。《京报》主张言论自由,屡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腐败的文章。景昌之在《京报》工作期间,其编辑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6.
"立",首先是内在的立 "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乎每个人到了这个年纪都会扪心自问:我"立"起来了吗?那么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纽带,是党执政的资源。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人民对党的信任度。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是党在人民中所享有的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党获得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自愿服从、衷心拥护的重要方面。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总体是信任的。但是,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对  相似文献   

18.
建设诚信政府,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政府无信必颓必垮。政府诚 信是社会诚信的榜样和基础,也是关键,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要始终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以确 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相似文献   

19.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胡锦涛同志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道德规范。六中全会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威。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是现代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省而言,诚信建设是创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诚信建设是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培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