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于多数人来说,幸福生活的因素并非通常听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中彩票、吸脂手术、获得硕士学位,不会让人有长久的幸福感。更确切地说,对于美国人而言,幸福生活的关键,区别幸福与不幸,在于信仰、工作、婚姻、慈善、自由。  相似文献   

2.
<正>两岸婚姻家庭的幸福生活不仅彰显着家庭的小幸福,更凸显出两岸同胞协奏民族幸福生活的大篇章。人之所向,唯幸福生活而已——两岸婚姻家庭注定要比旁的普通家庭承受更多,但是有一条颠破不灭的真理,那就是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本文采访了两位两岸婚姻家庭当事人,一位是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另外一位是嫁到台湾岛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惠州城区基层采访,从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员退伍军人之家,听着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表述,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话,彰显了惠州的幸福理念,呈现了惠州的幸福路径,展现了惠州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物/语录     
, 《创造》2012,(10):15-15
“信守职业道德是一种基本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幸福生活观。一些人弃守职业道德底线,归根到底是幸福生活观的迷失。生活的真义在于安宁与幸福。”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小康》2012,(12):6-7
正专家点评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保障幸福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占军当幸福成为热点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其实它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幸福生活形态,尽管在内容上可能会相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幸福生活都是靠人们的辛勤劳动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GDP和GNH的关系 事实上,快乐与幸福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与终极目的。GDP增长只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手段之一。这是GDP与幸福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在经济学上快乐是终极价值,GDP是工具价值。GDP增长最终是要以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快乐幸福生活为终极价值与目的来进行衡量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谋求幸福?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手段。有的人把锦衣玉食当成一种幸福,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有的人把不劳而获当成一种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劳动与奉献的基础之上;有的人为了谋求所谓幸福生活,不惜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以侵犯他人利益乃至生命作为代价;有的人把幸福等同于权力+金钱,依仗手中权力谋求私利、经营幸福,以至陷入腐败泥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8.
从管理科学角度看,帮助民警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现代警察管理的终极之善。为此,公安机关应从三个层面致力于创建幸福公安组织:在组织层面注重营造幸福公安文化;在领导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幸福道德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应努力培育民警生活的积极心理、幸福能力,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纷纷推出各种“幸福计划”,建设“幸福省(市县区)”正式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年“两会”期间,建设“幸福中国”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的最强热词:认为“中国政府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一份份有关幸福感、幸福指数、幸福计划的建设清单进入各地施政的承诺和责任,表明我国开始摆脱GDP崇拜,使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同时表明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幸福生活的公共政策治理理念和实践已经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使人类创造出了宪法,民生幸福因此成为宪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我国宪法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以民生幸福为价值指南进一步完善宪法,特别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法保障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性。发展好民生幸福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善治理念的必要前提和最终目的,是检验善治政府行政能力的试金石,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和现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实现最大幸福。因此,建设善治政府,发展好民生幸福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国策,"为民谋福"应成为善治政府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于一体的宏伟目标。从幸福学的角度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追求"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三个维度中:国家富强是人民物质幸福的基石;民族振兴是人民精神幸福的依托;人民幸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时下,正值改革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国民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自信,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王学锋  谢芳 《桂海论丛》2007,23(1):49-51
家庭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消费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非伦理化现象,因此家庭消费必须遵循身心健康发展原则、符合家庭整体利益原则、家庭幸福原则、生态关怀原则等等,才能保证家庭成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建立和谐幸福美满的现代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起点,以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归宿。新时代“人民至上”从这三个向度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刻诠释,以不断与时俱进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以不负人民印证初心使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先贯彻落实治国方略,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人民至上”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起点更加深厚科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解析“人民至上”是明确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本质的一种阐释,也让我们对百年来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有助于未来道路上转化为强大动力,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把握好: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圆梦关键,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20,(1)
In his letter to the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70~(th)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at "people's happy life is the greatest human right ".The academic implication of this important exposition is that it puts forward a major concept,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as a human right,in the field of hum an rights.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is the right that people pursue,enjoy and realize a happy life,which belongs to the general right,that is,the "bundle of rights".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provides a strong defense for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However,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ay bring many risks,which may get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into many dilemmas,such as the loss of dignity due to the degradation of "human" as a tool,the loss ofjustice due to the damage to the human rights of a few individuals or groups,the possible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du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power,and the difficulty of universal recogniti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the happiness itself.Therefore,we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principle and justice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serious handling of human rights and reach an overlapping consensus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so as to restrict the 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in a rational mann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相似文献   

17.
幸福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幸福和快乐作为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关键概念,内涵各异,而又互相关联,常常容易混淆使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快乐和幸福的构成多维性、目的终极性、人格道德性、人生意义性、动力持续性的角度着手,深入研究并阐述幸福和快乐之间的界线和联系,进而尝试分别给出幸福和快乐的概念和特征界定。社会主义为实现幸福提供了制度保障,个人幸福只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希望问题论域在康德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希望的前提是道德,而道德的核心是自由,由此人的自由构成了人们得以希望的前提;同时,希望指向的对象是幸福,而这种幸福只有和德行匹配才具有人性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只有以正义原则为核心的幸福才能构成希望的真正对象,即康德的希望问题论域介于人的自由和希望本性之间,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人学内涵一“人的两重性”——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论幸福本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英 《思想战线》2002,28(2):26-29
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 ,是幸福的主观本性 ;人的需求之满足和生存发展之完满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而幸福 ,是因为他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真实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都是真实的。幸福的真实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相一致的本性。反之 ,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重大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虚幻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重大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是不一致的。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幸福是相对的幸福 ;不依主体而转移的幸福是绝对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