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珍宝岛     
珍宝岛,一个只有0.74平方公里的江中小岛,如果不是20年前在这里爆发了一场边界冲突,也许世人至今还不会注意到它。 它位于中苏界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为中国领士。 珍宝岛地区盛产人参。相传很早以前,一位采参老人在珍宝岛上挖了一颗八两重的人参。有句俗话说:“七两参,八两宝”,珍宝岛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2.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国防 军创造了现代军事史上的一 个奇迹:一天之内三面出击,南袭埃及,北犯叙利亚,东击约旦,仅用6天就夺取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以及东耶路撒冷等大片阿拉伯土地,其气势可谓横扫千军如卷席,演绎了一回堪称战争史经典的“闪击战”。 单论输赢,以色列“六·五”战争的胜利无可挑剔:以亡800余人、折飞机的50架的微小代价;使埃、叙、约三国蒙受亡2万人,伤36万人,被俘6500人以及损失飞机近500架的惨重代价。而以色列一次鲸吞的阿拉伯土地就达6.5万平方公里,相当…  相似文献   

3.
张丹翔 《各界》2014,(9):77-80
1969年7月,江苏江浦发大水,大水一直淹到京浦铁路上面。知青任毅抢险归来后,隔壁邻居给了他一封信。任毅一看信,蒙了。信是他的同学郑剑峰写来的。由于身体残疾,郑剑峰没有下乡劳动。郑剑峰手巧,爱装半导体收音机,他组装的半导体收音机甚至能收听短波,比如“美国之音”和“莫斯科广播电台”。而那时候,这些电台是禁止收听的“敌台”。尤其是苏联台,在四个多月前的1969年3月,中苏之间爆发了珍宝岛战斗,双方的关系从意识形态的斗争转入军事对抗。  相似文献   

4.
张冠荣 《理论导刊》2008,(6):118-120
学界普遍认为珍宝岛事件是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两国和解的开始,而对1969年夏秋时期中苏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少有提及.事实上,正是中苏之间日益加重的战争危机,改交了中国对安全形势的判断,也改变了美国对亚洲均势的认识,双方都产生了改善关系的愿望.当促使中美接近的其他条件也具备时,两国最终实现了和解,在对苏斗争中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7)
正在美国和原苏联互相争霸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复杂的国际形势异常紧张。盘踞在祖国宝岛台湾的蒋介石在美国的鼓噪下,公然叫嚣"反攻复国",局势紧张的海峡两岸充满了火药味;中苏关系日益恶化,两军在中苏边境摩擦不断,直至擦枪走火(珍宝岛事件)。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举国上下严阵以待。为了随时准备打仗,地处海滨之城的  相似文献   

6.
《各界》2010,(6):F0002-F0002
1.中苏正式结盟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该条约于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条约内容大意: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两国还签订了一些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相似文献   

7.
毛黎 《党政论坛》2011,(4):60-61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8.
1969年3月2日上午,珍宝岛爆发激烈武装冲突。苏联边防军悍然向我军发动进攻,开枪开炮,一辆装甲车进入江汊,威胁我岛上巡逻分队侧后。我岸上炮兵配合步兵予以还击,击毁苏军装甲车、指挥车、汽车各1辆。战斗于10时30分结束。  相似文献   

9.
高峰 《各界》2010,(2):23-26
1955年3月16日,时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发布了《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典礼》的新闻报道。开幕式的盛大典礼于15日上午9时在新落成的中苏友好大厦中央大厅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潘汉年出席并讲了话,留下了剪彩时的照片:他低着头,左手握彩球,右手拿着剪子剪彩。一男一女两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站在他的两侧:苏联驻中国的特命全权大使尤金院士、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范子久等中外贵宾及上海党政军各界领导都围着潘汉年,望着他剪彩时庄重的一刻。  相似文献   

10.
窃斧悲剧     
关东草 《学理论》2008,(7):81-81
《列子》留下一则寓言《亡铁者》,读来饶有趣味:“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这就是窃斧悲剧。一旦无端怀疑,不管怎么看,被怀疑者都像窃贼。  相似文献   

11.
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大问题。针对这个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了毛泽东反霸权主义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就霸权主义的性质、反霸权主义与世界和平的关系、反霸权主义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关系、反霸权主义与中国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反霸权主义思想。一、继承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思想传统,把反霸权主义上升为“基本原则”。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赋予它强烈的反霸权主义精神。当时反对霸权主义是与反帝国主义等同对待的。60年代晚期,特别是中苏珍宝岛事件后,残酷的现实打破了把帝国主…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4,(15)
国内及对外关系3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举行扩大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近一个时期外事活动的工作汇报。彭真主持会议并讲了话。△新华社报道,中苏第四轮磋商于三月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在莫斯科举行。二十六日发表新闻公报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赴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并与斯大林会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问的目的,主要是废除苏联与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签订的中苏旧条约,订立中苏新条约,并争取苏联对华经济援助。苏联既是抗日战争中帮助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友邦,又是以雅尔塔密约攫取中国东北若干权益的邻国;既是解放战争时期给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和援助的兄弟党,又是曾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军事强国。毛泽东此行成功与否,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关系到中苏两党、两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4,(12):61-61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两党又进行了公开论战。1963年7月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共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进行会谈。中共代表团团长为邓小平,副团长由彭真担任。成员有:康生、杨尚昆、刘宁一、伍修权、潘自力。苏方会谈人员有:苏斯洛夫、格里申、安德罗波夫、伊利切夫、波诺马廖夫、萨丘科夫、契尔沃年科。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兴建防灾公园 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46分,以日本神户市为中心的阪神地区发生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当时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就被倒塌的房子掩埋,共有6430多人遇难。由于日本木结构的房子很多,地震引起的火灾几乎把半个神户市都点着了,滚滚浓烟使许多人窒息而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23日,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23人饮用散装白酒后导致甲醇中毒,其中4人死亡,19人住院治疗。事件发生后,五峰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追缴假酒,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1,(38)
1983年8月7日 黎巴嫩东部巴勒贝克城市场遭受汽车炸弹爆炸,死33人,伤135人,一个自称“从外国人手中解放黎巴嫩组织”声称是他们干的。 10月9日 南朝鲜总统全斗焕所率领的访问缅甸代表团成员在仰光烈士陵墓参加仪式时发生爆炸,死21(16名南朝鲜人),伤48(15名南朝鲜人)。 1984年8月23日 德黑兰中央车站附近广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案件,伤亡300余人,“阿里亚”和“哈拉吉烈士抵抗周”分别声称是其所为。 1985年3月8日 贝鲁特南郊什页派穆斯林领导人法德拉拉的住宅附近一枚汽车炸弹爆炸,死60多人,伤200余。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87,(17)
《瞭望》周刊特约记者就中苏磋商问题,4月20日采访了正在这里参加中苏第十轮磋商的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下面是记者的提问和钱其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8,(4):7-7
美国《时代》周刊3月26日公布的全球最新民意调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敬重的前5个国家之一。这5个国家得到的民意支持率分别是:加拿大及日本均为54%、法国50%、英国45%、中国42%。在往年对中国负面评价相对集中的欧美地区,去年英国率先甩掉了对华负面印象,以49%的正面评价率刷新了欧美对华民意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苏经济贸易往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至1988年的3年中,中苏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已名列第五,1988年两国贸易总额达41亿瑞士法郎,苏联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今年3月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议定书,其中规定的贸易额比上一年的贸易额又有进一步增长。从商品结构来看,仍是以传统商品为主,双方出口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