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0年苏联国内战争结电后。列宁指出要把工作五点转移刘建设上来,这时他已记买到这个主张与战时共产主义的冲突。战时共产主义是指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党为战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而采取的一种做法,它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弊病在转人和平建设时期之后日趋严重,以致触发喀琅施塔得叛乱。喀琅施堵得的水兵农民成分居多,由于他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不满,在阶级敌人挑拨下发生叛乱。列宁说,这个事件是一道闪电。它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下定决心废止与和平建设相停的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3月17日,正当镇压叛乱的军队向喀琅施塔得进发时,在莫妇科召开的俄共了布)十一大一致通过了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建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人民自治思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建立和发展时代的中心思想之一。列宁把自治视为历史上富有新的社会活力的组织形式的一般共产主义原则。社会管理发展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人民自治和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自治,是与统一的共产主义形态的两个阶段相适应的。同时,由于建立和巩固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需要,列宁特别重视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自治这一最高管理形式。苏共二十七大考虑到当前阶段的特点——加速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在人民群众的生机勃勃的创造能力成为实现党的紧迫计划而解决成熟问题的必然条件时,丰富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自治观念。苏共中央政治报告着重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在目前条件下,管理不可能是极少数职业家的特权。我们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自己多年的实践中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虽然使得国内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国内危机,国民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列宁果断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这项政策实施的后期,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了一个飞跃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列宁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国家还没有消亡的思想 ,都没有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设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将出现一种无限美好的崭新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将它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或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或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自此,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传统观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  相似文献   

6.
张婧  崔英会 《学理论》2011,(14):29-30
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列宁在1921年适时地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而仔细剖析毛泽东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可以发现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第十四期《理论信息报》发表了诸仲欣在一九八五年首次社会主义思想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诸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向设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原则,那是后来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9.
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本身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这是马克思已经划分了的,并且经过列宁的充分论证。那么,社会主义社会自身是否应该划分阶段呢?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是有必要,而且还具有急迫性。因为,从理论上说,正如列宁指出的,必须“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问题,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考察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从实践上说,社会主义已经处于实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到半年,列宁就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提出,随着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任务就提到了首位。由于国内反革命的叛乱和国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使列宁的这一和平建设设想不可能付诸实践,相反地迫于形势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不得不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是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对现有物资的战时动员和征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常经济政策,更不是每一个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国家都一定要实行的政策,实行这个政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内战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忙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人们还无暇反思政权机构的改革、完善问题。1921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十大的讲话中,提出了官僚主义的存在和与它作斗争的必要性。1992年3——4月间,列宁作俄共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没有商品和货币,劳动者一律通过表示劳动量证书的劳动券实现按劳分配,因而“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十月革命后,列宁用更加明确的语言表述了马克思的思想。他说:“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工人阶级)工人的消灭。既无农民,也无工人,大家都是工作者。”(《列宁文稿》第3卷第173页)。按照马克思、列宁的这种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阶级差别的社会。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和允许自由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揭开了苏维埃国家经济改革的序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陷入深重危机的苏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围绕着战胜饥荒而形成的思想有下述内容:俄共(布)必须领导人民战胜饥荒,努力完成"维持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任务";必须使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国家的生活救助;必须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必须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改善她们的劳动保护;必须改善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条件。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围绕着消除战时非常措施负面影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巩固工农联盟形成了重要思想。列宁的思想在当代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党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往在很长时间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现在能够明确认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转变和提高。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把未来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后来通称的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张海龙 《学理论》2010,(7):38-39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在军事共产主义不再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过渡性策略,它废除了余粮收集制,实行了实物税,恢复了货币关系和商品流通,繁荣了市场经济,捋顺了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关系,并试图通过推行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由于列宁的早逝,新经济政策夭折了。时至今日,新经济政策依然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和借览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决策角度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产生与夭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把苏俄的国内经济政策从“军事共产主义”①转向“新经济政策”,从决策角度看,不仅表明了列宁具有洞察事物本质的非凡能力,也与当时苏俄社会存在的民主气氛有关,社会方方面面对苏俄政府改变经济政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联经济最具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最快的时期。这一政策的终结虽然与新经济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党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苏联决策体系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经过十月革命后短短几年创建社会主义实践中,通过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以满腔热情和雄才大略,提出了经济改革方略。两位历史伟人的思想是相互贯通,原则一致的。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以下从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36-145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换车改道,拉开了苏维埃俄国改革的历史序幕,是列宁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及其建设道路的伟大尝试。改革实践观、改革过程论、社会变革的辩证法、改革过程的辩证法,构成了列宁改革思想的主体框架。列宁的改革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变革理论的丰富和深化,也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源头活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列宁改革思想,有助于我们"啃下"改革的"硬骨头"、渡过改革的"深水区",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