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幽默·艺苑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制品,之所以称它为三彩,是因为这种陶器的釉色可呈现出多种色彩。“三”是虚数,泛指多色。又因它始创于唐代,故称之为“唐三彩”。在唐代以前,我国的陶制品都是上单色釉,自唐开始,才有了黄、白、绿三种釉色并用。洛阳的唐三彩釉色,除黄、白、绿三色外,还有蓝、赭、褐、紫色等。第一种颜色受铅釉流动的影响,又有深、浅、淡的层次变化。陶匠们把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结合起来,形成唐三彩釉面斑驳淋漓的艺术效果,所以,唐三彩以其釉色的灿烂绚丽在众多的陶器制品中格外受人钟爱。历代人们之所以不惜重金购买唐…  相似文献   

2.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创始于我国唐代(618—907年),以施黄、绿、白或红、绿、白三色釉为主的彩釉陶器。唐三彩多表现人物(舞俑、乐伎俑、仕女俑、文俑、武俑等五十多种)、动物(马、驼等一百多种)、人与动物组件俑(骑马俑、牵马俑、骑驼俑、牵驼俑等三十多种),器皿有罐、壶、鼎、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月19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指导、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及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共同承办的"会古通今——两岸唐三彩暨低温釉陶学术研讨会及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这次展览通过发现唐三彩以及其窑址、人文情怀、异域风情、工艺风华等五个部分,展示了唐代洛阳地  相似文献   

4.
雨晨 《今日上海》2008,(7):58-59
中国明器艺术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当属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开元盛世时期,盛葬之风空前高涨,为彩绘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唐代瓷器的数量大增,制作更加精致考究,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其杰出的代表就是唐三彩。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7,(1)
北宋元丰五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国老”(卿大夫退休)和“庶老”(一般官吏退休),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他们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相似文献   

6.
温燕 《协商论坛》2022,(3):57-59
沉睡千年一鸣惊人 说起唐三彩的发现,与陇海铁路有莫大的关系. 1905年至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其间,施工队毁坏了洛阳北邙山一带的一批唐代墓葬,于是,为数众多、造型丰富、色彩鲜艳的陶器随葬品惊艳亮相——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牵驼俑身着窄袖衫,头戴翻檐帽,赤髯碧眼,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武士俑、天...  相似文献   

7.
唐代地方妓伶包括聚居在长安与各州府的官妓、家妓以及民间靠卖艺为生的男女艺人。官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行开业的,经济来源为妓馆与狎客,身份较自由;一种由地方长官管辖,由官府供给衣食,归“乐营”管理,称为“营妓”。家妓由官僚富户蓄养,其地位在妾之下。有的达官显贵蓄养的家妓很多,如“罢镇闲居”于洛阳的李愿,“声妓豪华为当时第一”,家中“蓄女妓百余人,皆绝艺殊色。”(于邺《扬州梦记》)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后,家中自置妓乐,“如菱角、谷儿、红绡、紫绡、樊素、小蛮等,尝亲为教演。”(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由于朝廷的纵容支持,唐代官妓遍布府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北京的工藝品市場上出現的瓷質項鏈、項墜成了婦女們十分喜愛的飾物。其花色品種紛繁,多達數百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青花瓷製品。青花瓷,是中國的名瓷之一。它初見於唐代(六一八——九○七年),盛行於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及至明代宣德年間(一四二六——一四三五年),青花瓷工艺達到了完美的境地,享有「開一代未有之奇」的  相似文献   

9.
洛阳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地上地下文物丰富。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伊河畔,历经400余年各个朝代的营造,其中北魏、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的规模,可以说是天然的艺术宝库和博物馆。自幼生长在洛阳的才予,幼年时喜爱绘画,经常到龙门石窟写生,一尊尊雕塑便成了他早年学画的最好教材,久而久之才予便对造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也许是  相似文献   

10.
刘小兵 《求索》2014,(2):125-128
魏晋之际的阮籍经历了痛苦、挣扎、抑郁和绝望的心路历程,其“穷途恸哭”的情怀在唐代士人群体中激起了深刻的共鸣;而阮籍从“隐于竹林”到“隐于朝市”的隐逸轨迹,也给同样面对出仕与隐逸两难困境的唐代士人以历史的启示。从唐代士人对阮籍隐逸方式的接受与改造,可以部分体察中国古代士人心态之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1.
读岑参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公元七一五——七七○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随军两次出塞,任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幕僚,“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他不仅“投笔从戎”,参加到巩固边防、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去,而且经过战斗生活的磨炼,“马背吟诗”,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唐代诗坛上突放异采,成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勤王甘苦辛报主静边尘岑参边塞诗的显著特色是具有奔腾彭湃的爱国热情,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诗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正确认识唐代边塞战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当时社会斗争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豫西洛阳这座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以它的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旅游者,而且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洛阳人观赏牡丹的风俗也由来已久,相传唐宋(六一八——一二七九年)时期,每逢花期,花农们搭棚、吹笙,聚成花市,招徕顾客。全城男女老少关门闭户争相前往看花。如今,洛阳人观花的习俗一年胜似一年。一九八三年,洛阳市政府将牡丹定为市花,定每年四月十五日——四月二十五日举行牡丹花会。政府不仅提倡观花,并资助、组织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两岸情     
杜道珍 《两岸关系》2006,(10):38-41
一、以文结缘30岁的我因婚姻失败,已不再渴求上帝的恩赐,孑身一人带女儿走上经营企业之路。从唐河发展到南阳,办理“唐三彩工艺厂”,曾攻破技术、工艺、销路难关,算是不辱时代赋予女性之使命。但同时也遇到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1993年2月,宛城的春意来得格外早,唐河籍台胞吴廷铎先生偕夫人、女儿返乡探亲,邀同学聚会,巧的是他的同学是我的老师,我又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猛然联想到资助我办厂之事,当即转告我“天赐良机”。我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用繁体字撰写了一份唐三彩工艺壁画发展的可行性报告。我带着这份可行性报告和自己生产的具有…  相似文献   

14.
西湖莼菜     
从五月开始,在杭州的饭店、宾馆里可以尝到用西湖莼菜制作的美味佳肴,特别是用它调羹制成的汤,清香醇浓,别具风味. 产于西湖及江苏省太湖的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莲叶,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食品.相传清乾隆帝(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在位)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而把莼菜与松江鲈鱼并提的“莼羹鲈脍”之说,则在《晋书》中已出现.还有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传说晋朝(二六五——四二○年)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恋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回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杭州西湖的渔民种植莼菜已有很长的历史.在当地,全年除结冰期外,均可种植莼菜.一般要选择水深一米左右,水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池塘或内湖栽种.由于莼菜种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的读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洛阳时,曾吟诵了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这句诗,表达了对洛阳乃至中国历史沧桑的感慨和美好前景的展望。 如果你想翻看浩瀚的中国历史,你不能不读洛阳。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古就被称为“天中”、“地中”和“中国”,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誉。从夏代开始,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建都史近2000年,在位帝王达90多个,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阳…  相似文献   

16.
中國工藝美術有悠久的歷史。從公元前十六世紀起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至秦代的秦始皇(公元前二四六——前二一○年在位)陵兵馬俑、唐代(六一八——九○七年)的唐三彩、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的瓷器、明清兩代(一三六八——一九一一年)的玉雕、牙雕、景泰藍等,都是聞名世界的文化瑰寶。新中國建立以來,由於國家的重視與扶持,工藝美術品的研製、生產和出口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中國工藝美術品有美術陶瓷、雕塑、玉雕、刺繡、織錦、地毯、金屬工藝品、珠寶首飾等十多個大類,六百多個品種;全國輕工系統  相似文献   

17.
1200多年前,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来到浙江湖州,时年28岁。湖州是陆羽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隐居30余年,潜心著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陆羽于72岁时病逝于湖州。后人称陆羽为“茶圣”。为了著述《茶经》,陆羽寻茶觅泉,浙江的茶山泉井成了他躬亲实践、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沿着茶圣陆羽的足迹,我们搜寻到了茶的历史文化,更见证了当今盛世茶事。茶还是茶,茶话依旧,只是故事已经改变了很多……  相似文献   

1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六一八——九○七年)大诗人李白这千古名句,道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源远流长和雄伟气势。发源于我国西北青海省的黄河,全长五千五百六十四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它流经九个省、自治区,在山东注入渤海;河南省居于黄河中下游,黄河出陕西省潼关入河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陶瓷正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符号.河南作为当之无愧的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也是中国“陶瓷源”.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09年已着手准备,将“中国古陶瓷窑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而位于河南境内的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以及新安、宜阳等洛阳瓷器制造业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大河南古陶瓷窑址保护力度,叫响“陶瓷中原、老家河南”文化品牌对河南乃至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洛阳市西五十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收藏有一千四百多件自西晋(二六五——三一七年)、北魏(三八六——五三四年)以来历代墓志石刻,其中以唐志最多,达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故被视为“唐志博物馆”,是史学家研究古代尤其是唐代(六一八——九○七年)历史的重要史料。收集这些墓志的张钫称这处院落为“千唐志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