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宫敏丽  田婕 《人民论坛》2010,(11):120-121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低碳经济的重要角色,从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各节点企业的内在机制,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从绿色供应链结点企业知识共享控制绿色产品生产采用成本、政府绿色行为提出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低碳经济的重要角色,从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各节点企业的内在机制,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从绿色供应链结点企业知识共享控制绿色产品生产采用成本、政府绿色行为提出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综合考虑这两大问题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分析了绿色供应链与质量管理关系的基础上,说明了怎样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绿色供应链整体、绿色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及绿色供应链衔接点处应采用的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以及在与相关利益人进行互动过程中,履行有关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道德权利和伦理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劳动安全、劳动者福利、废物排放、环境维护等众多议题。企业作为自利的经济人,其社会责任的形成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它需要辅以政府的行为选择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链条成员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过程。供应链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社会责任与经济收益之间找到协同点,遵循全球供应链成本-责任-利润的公平机制,那将有力推动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往更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鹏华 《中国发展》2007,7(2):32-35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该文从政府绿色政策、市场绿色环境、企业绿色文化、社会绿色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分析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需要的社会环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毛洪章  唐雄 《理论月刊》2005,5(12):185-187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企业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最重要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东西,其中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建立绿色营销制度实现企业营销的绿色化。文章就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策略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供应链,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能够进一步增强沿线国家产生对"一带一路"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推行绿色供应链时也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诸多障碍,如沿线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环保诉求不同、绿色化区域合作平台支撑不够、绿色供应链的形成缺乏入口和抓手、缺乏一套完整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规范的核准认证制度等。对此,建议通过设计合理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搭建信息服务和共享平台、对供应商及其产品进行调查研究、开发一套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绿色供应链指标体系、沿线国家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管治等,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供应链。  相似文献   

8.
绿色供应链作为当前联系企业内外的最新课题之一,是处理工业生态系统的一种思路。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如何解决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绿色供应链应作为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峰 《求索》2005,(9):35-36,166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动力。文章分析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绿色技术创新的原因,探讨了企业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系统研究了面向循环经济开展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以有效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三者如何兼顾的重大问题,而绿色技术创新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应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建立适应绿色技术需求的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绿色经营主体的甄选与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令秋  赵晓军 《求索》2011,(1):94-95
本文以"绿色经营"为指导思想,选择动态规划的数学研究方法对湖南省衡阳松木塘工业园区的20个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达到在该产业园区实现企业经营主体组合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农产品绿色物流推广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新时期推广农产品绿色物流具有特殊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因素在制约着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推广。同时,必须认识到农产品绿色物流推广应具备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密切合作,农产品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等条件。因此,为推广农产品绿色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和功能、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体系、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身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投身于绿色经济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绿护绿,一是从绿掘金。若想很好地承担起这种生态责任,企业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制度和经营行为入手,构建生态责任实现的内部机制;同时,法律约束、政府引导和社会监督,则是倒逼企业履行生态责任的重要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单打独斗,转而选择了供应链发展模式,借助节点企业彼此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共享信息资源,谋求最大共赢目标。本文立足于供应链文化管理中的利益均衡机制、信息交互机制、激励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四个方面加以研究,寻求最大程度上实现供应链文化管理可持续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推动文化软实力向联盟最大经济效益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零库存"不是某个企业一厢情愿的事情,它不仅依托于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需要有合适的产业环境、社会环境,乃至国情。盲目追求形式上的"零库存",只会使强势环节欺压弱势环节,最终破坏整个供应链的平衡。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看,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化联动,才是通向"零库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需求的满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社会需求的有效控制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的内在要求。人类文明应该是满足人类需求和尊重自然规律的辩证统一,实现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大力发展生产力。人类需求产生于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满足。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日益迫切,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引导居民可持续消费,实现良好生态、绿色生产和简单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那么,何谓绿色发展?从字面上看,绿色发展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绿色,二是发展,即我们既要"绿色",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与"发展"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推进绿色发展,是我们在对之前高污染、高排放、高消  相似文献   

18.
绿色营销     
《新东方》2006,(9):64-64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通过绿色营销活动,协调了企业利益与保护环境发展的关系,使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企业,绿色营销是企业的营销活动,绿色营销的策略主要是企业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和方法构成的。21世纪将是绿色文明的世纪和绿色经济的时代,绿色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的经营理念。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  相似文献   

19.
杨宝嘉  唐雄 《理论月刊》2005,2(11):169-171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日渐深入人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由于企业是社会经济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企业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其中绿色会计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叶祖达 《北京观察》2013,(12):32-33
香港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来自各方面共同的努力,这包括了所有机构与企业,共同创立了一个为绿色事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代表不同角色、专业、行业和社会利益的机构协同努力.为香港绿色建筑的发展搭建了平衡不同利益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