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个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制度安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合力机制的运作思路。这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机制和制度安排,是靠城市拉力和农村动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集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要降低城市化和经营城市的力度,而是要在强化新型城市化和着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同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拉力和支持力,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是使农村被动“输血式”地接受…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旨在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农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与自然的整体平衡协调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农村的具体化,其实质就是农村的生态性"城市文明化"发展,使农民共享城市文明的实惠,它既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实现路径就是以农民为主体、城乡结合、上下一体、顶层设计、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回顾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城市规模扩大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缓慢.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以十六大为界,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战略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强制度创新,努力提升城镇竞争力;城镇要成为经济增长极战略.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的推进,现代城市开始兴起并成为社会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在城市化扩张和乡村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概念经历了滕氏理想社区、传统村落社区、现代农村社区三次重大演变,农村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因被引入城市经受城市文明的洗礼而具有了农业工业化、村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自治社区化等一系列现代特征.从而构成了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潘艳敏  崔永军 《学理论》2009,(27):164-16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他们经过城市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流动的农民工群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有:非农收入增加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劳动力素质提高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民主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金瑞 《学理论》2010,(16):78-79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指的是农村文化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以往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其本质是推进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现代化,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发展失衡状态,城乡发展失衡尤为突出,农村长期被边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矫正中国现代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状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使我国现代化在新阶段实现协调、平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价值诉求的体现。在现阶段,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以技术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调整城市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学云 《学理论》2011,(13):79-80
安徽省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期,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新农村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利用后发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选择。以农村建设为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造成的产业积聚为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对农产品加工需求和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山西人口现代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洪 《理论探索》2007,(2):93-9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以来,山西人口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全国一些人口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省份相比,其人口现代化的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次,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科教兴晋”战略、降低新生儿缺陷率、加快山西城镇化步伐、建立合理有效的城乡公平分配机制,是加快实现山西人口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徐秀红 《求知》2006,(12):12-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中国农村发展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2003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也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内线作战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三大战略转型;即实现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和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外线作战的主要方向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建国后城乡结构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城乡之间在经济上、文化上、身份上、地位上、社会支持上存在的对立和差异,并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重视调整城乡结构性矛盾,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全社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新农村建设获得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举措。要建设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加快自身产业化、市场化的步伐,走现代农业的路子,而且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还必须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即要将农业的产业化纳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之中。因此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战略任务,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通过政府和农民的努力逐步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4.
民研 《民主》2007,(11):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很难实现。为此民进北京市委会组成课题组,深入大兴、顺义、延庆、平谷等区县,实地调研了农民培"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驱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两个巨轮。愿意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在县域城镇的市民化梦想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尺。政府创造条件响应其诉求,是城乡统筹的实践突破和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6.
李兵弟 《团结》2010,(4):17-19
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表现在:1.城镇化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趋势,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镇体系不断完善。截止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达46.6%,  相似文献   

17.
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敬秋 《理论探索》2006,(6):103-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理性消费、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哈尔滨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一些区、县(市)河湖水系不畅、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度,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张晓彬 《学理论》2011,(35):204-20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潮流逐步渗透到我国农村的各个角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如何来担当起国家社会赋予其的责任成为当务之急。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论述,一是可以使得高等教育更加公平和地方化,使得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演进;二是可以使农村的人才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批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较高的人才;三是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信息建设;四是可以促进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上看,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在农村内部,主要是集体所有的农地制度约束;在农村外部,主要是城市发展限制。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基本战略应当是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通过社区建设发展城市,发挥和加强中小城市的关键地位与核心作用,在城乡和谐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