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疾人就业是民生问题。我国残疾人在就业中经常遭到歧视,各类残疾人的就业率低,劳动保障程度差。已有的《残疾人保障法》中有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和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没有具体完善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法律救济措施,导致形同虚设,故构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相关的法律框架是我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迫切需要。本文关注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在分析国际条约要求与借鉴发达国家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框架的基本问题,以期健全完善我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框架,提高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度。  相似文献   

2.
多亏有了你们的帮忙,是你们让我们残疾人觉得遇到问题有了主心骨,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这是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一位年过半百的残疾人张大妈,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张大妈提到的家就是长辛店镇司法所在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庄工作的基础上,以用心关怀、温情送法为宗旨,全力打造的长辛店镇残疾人法律服务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3.
残疾群体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而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是保持我国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出未来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严爱华 《检察风云》2011,(10):52-53
【区长访谈】 奉贤区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是我们在新时期对维权工作的一种探索,也是将维权工作前置到残疾人身边的一种处理模式的研究。可以说,三年来,我们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残疾人无集访、闹访现象。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更深层次的发展,残疾人对社会认知程度的提高,对维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相似文献   

5.
赵大程 《中国司法》2011,(12):11-13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做好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司法部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把服务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出台相关政策和有效措施,推进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等工作深入开展。吴爱英部长对做好服务残疾人工作多次提出要求,明确指示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工作,使残疾人等更多困难群众平等享有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权利应该受到法律保障,并且应当有有效的法律救济确保其权利的实现。我国以残疾人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专门立法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但仍凸显出法律实践困难,法律救济制度不成熟等问题。应完善法律救济体系,畅通信息交互渠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维权意识,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实现,必须对残疾人就业实行特别扶助。我国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得到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的确认,但是,我国残疾人在实现劳动就业权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残疾人总体就业水平低,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滞后,以及就业扶助措施不到位等。为了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保护,我国应当完善残疾人就业扶助立法,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扶持力度,并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民生,提高残疾人群体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残疾人就业层次不断提高,但是针对残疾人的歧视性就业,侵害残疾人劳动权利的事件也屡有发生,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就业法律保障机制,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庄严的、神圣的、严谨的,但在中国,普通百姓甚至残疾人同样可以参与并推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谈及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诞生的前前后后,残疾人阎建国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0.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深入残疾人法律体系的微观层面,看看残疾人究竟可以得到哪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的权利保障是法律应当关切的社会问题,要让残疾人与其他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  相似文献   

12.
黄东海 《中国法律》2010,(1):62-62,124
2010年1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个以研究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马目的的学术团体-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举行成立大会。北京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周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教授到会祝贺,来自近三十个北京市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新闻媒体的会员和特邀嘉宾共5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 ,它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给予支持和协调 ,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供物质保障 ,需要通过宣传教育 ,使人们能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并给予残疾人以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帮助 ,而且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满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要求 ,还需大力健全和完善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把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化。 1990年 12月颁布的《残…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3,(22):64-64
本期和下两期将介绍残疾人朋友及其家人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残疾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接受学校教育,法律在这方面提供哪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残疾人朋友难免遇到法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卷入法律纠纷的情况。但由于对法律了解太少,很多卷入法律纠纷的残疾人很希望得到专业律师的帮助;同时,由于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些残疾人往往无力支付律师费。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就业情况,体现的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法治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劳动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环节;是残疾人融入社会主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以《残疾人就业条例》公布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法律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民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工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工委:为切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制定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法学杂志》2015,(2):141
"法学法律专家基层公益行"是北京市法学会发挥"枢纽"作用创建的行业性、龙头性、联合性、综合性公益法律服务品牌,是北京市法学会团结凝聚、组织引领首都法学法律组织和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的定位准确、内涵丰富、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的系列公益法律服务,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公益服务品牌。几年来,北京市法学会动员组织了34个法学法律组织和500多名法学法律专家、支持资金800余万元开展  相似文献   

19.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是北京市法学会下的一个新成立的分会,2011年7月,北京市法学会发布了2011年度法学研究课题申报通知,经北京市法学会批准,决定对15项重点课题,53项专项课题予以立项。此次,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成功申请4项课题,其中,重点课题1项,专项课题3项,展示了一个新分会的积极面貌。  相似文献   

20.
夏慧 《中国司法》2014,(11):54-56
正我国共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大部分残疾人经济状况都比较差,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在遇到矛盾纠纷寻求法律帮助时又难以支付高昂的律师费用,因而急需获得法律援助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经济困难的残疾人作为一个特别需要给予关注的社会群体,是法律援助的重要服务对象。1996年,司法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