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四个历史阶段。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基于帝国逻辑的中国中心与等级化的世界整体观,体现了对普遍性一定程度的认同。1840年以后的三个阶段,逐渐转向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换言之,转向对特殊性的认同。其间,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世界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浪潮,而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整体性和共同性得到明显倡导与发扬。这个历史脉络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从认同中心论的普遍性,向国家主义的特殊性乃至当今特色性思维的转变。改革开放促使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同与定位向世界主义转向,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与世界关系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筹与协调问题。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与实践进行总结、反思,维护改革开放的价值与理念,推进中国继续沿着人类文明的大道前行,是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同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30年世界政治的变迁,从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取向在主要发达国家独领风骚、社会主义国家反思自身发展模式开始,经过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震荡,到各国重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告一个段落,世界政治走完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冷战结构的彻底破除、新自由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结束,全球性联系在向各国社会纵深发展,在促进世界政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世界政治同一性的增强。民主化潮流仍在前进,同一性与多样化并存,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阶级在言论自由、舆论民主的表象下掌控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施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固化着资本主义的"本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的正统秩序,导致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基调是敌视社会主义,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不仅要认识其经济基础,也要认识其上层建筑,不仅要认识其变的一面,更要认识其没有变的一面,不仅要认识资本主义各国的"内政",还要认识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中笼罩着一种缺乏超越性目标的成功主义的意识形态。物质意义上的成功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成为人们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成为合法性的基础。它与正式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平行存在,并对其形成了事实上的解构。这种意识形态无法经受检验,没有普遍意义,不能弥合社会矛盾,不符合民主及社会主义的潮流,更与一个合格的意识形态的所有功能性要求背道而驰。如果不能摆脱其束缚,则我们的一切成就都很难产生对内的凝聚力及对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1,(23):36-37
以经济实力去改变世界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卷入世界时的一部分内容,中性地描述的话,它是一个大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或效应。但是,政治考量让它失去了这种中性色彩——尤其是,中国与西方还具有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观念,只存在以双赢这一利益驱动为基础的政治妥协,可以像西方内部那样整合经济利益冲突的政治认同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恐怖主义、移民问题、极右主义等种种危机征兆在欧美地区以井喷的态势不断涌现。这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深层危机的外在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壮大的新自由主义正在丧失其曾经所具有的凝聚共识和鼓舞人心的力量,面临来自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挑战和不满。具体而言,多元文化主义所主张的宽容暴露出难以解决的悖论。普世主义对国家和国家认同的压制,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反对之声。不断蔓延的恐怖袭击背后,则透露出青年一代对新自由主义主流文化的抵触和对抗。深刻认识当代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困境,对于我们合理看待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到现在半个世纪了。民主改革后,西藏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达赖集团及西方反华势力却利用民主改革问题诋毁和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治藏政策。西藏要不要进行民主改革呢?改革触动了谁的利益、维护了谁的人权?改革是怎样进行的?改革的结果如何?藏族有句谚语:“口说是水泡,实做是黄金。”意思是口里说得再好也没有用,还要用事实来说话。  相似文献   

9.
10.
世界看中国     
《南风窗》2009,(14)
立陶宛驻华大使罗卡斯·贝尔诺塔斯博士(Dr.Rokas Bernotas)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同时,我们也很难描述和理解各种形式的文化现象,正因为如此,才令中国的文明更具吸引力。过去30年以来,乐观主义和日益增长的财富是今天中国人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王帆 《当代世界》2008,(5):33-35
从毒饺子事件到巴黎名店对中国顾客的无礼与违法,再到西藏事件西方媒体整体的迷失。都令中国感觉到一种深深地被误解、被诬蔑与被刺伤的痛楚。当北京正怀着美好的期待准备与世界共享一个盛大体育节日的时候,中国一时问竞被流言与诽谤所包围。为什么中国倡导和谐却传来如此不和谐的声音,为什么中国不断向世界释放友好的讯息却总是遭到冷遇,为什么中国渴望与世界共享发展的时候却总是遭到怀疑?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社会对中共十九大的关注度、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多重视域下的世界意义。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力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倡议多次被收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方案快速进入实践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形成全球化新格局,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百年前的十月革命与百年后的中共十九大一脉相承于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制度模式、现代化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全面从严治党、强力反腐、推进重塑国际反腐秩序,彰显中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霍布豪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涉及自由观、财产观和国家观等三个方面.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集体的善之间的有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国家观上表现出多元主义.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实质上是用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补充和改造自由主义,是与第二国际欧洲社会党内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思潮,亦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所属各党的社会民主主义相近的.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中,非正式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性作用。非正式制度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意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相连的互动关系。政治意识形态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先导,支撑着制度创新的良性发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必须注重对传统社会意识的改造,正确处理政治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曹广伟 《国际展望》2012,(5):72-84,97,144
本文将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秩序划分为形成时期、英国霸权下的世界经济秩序和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经济秩序等三个阶段,并从权力结构对经济秩序创立和维护,不平衡增长引起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与变革,市场机制引导经济秩序发展演变等方面,分析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进程,以期发现其演进的内在规律,探究影响经济秩序变迁的内在原因,为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寻找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一语道出了软实力的真谛。当今世界,国家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军事、自然资源等物质方面的硬实力因素,更蕴含着政治、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精神方面的软实力因素,软实力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权力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李向平 《南风窗》2013,(2):90-92
当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旦成为国家权力继续存在的主要方式之后,就不可能再度回归到由意识形态信仰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之中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再转型、再变迁。国家权力、经济发展、社会运作等模式,均需一个更深入的改革与开放。在此背景下,不同社会力量都在寻找各种思想资源,以论证自身的改革话语——有向中国传统寻找思想资源的,一些人诉诸新民主主义,另一些人诉诸传统的儒家宪政主义;向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的群体更多,包括民主派、经济自由主义者、新左派、民族主义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学界对中国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海外中国研究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形成了海外“中国社会主义研究”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和学科.近年来,国际学界出现了“中国特色新自由主义论”、“实用民本主义论”、“邓氏现实主义论”、“后社会主义论”等理论主张.这些观点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高度肯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已经与传统社会主义大不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波 《南风窗》2010,(16):94-95
治统是一种统治权,而道统则更像一种意识形态。中国知识分子失去对道统的担当,自身当然难辞其咎,但主要原因并不在此,而是形势比人强。  相似文献   

20.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4):68-69
在采取坚强有力的行动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中国明显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在对外各种争议中有时被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一系列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中国如何定位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中国要对世界负责任吗?如果是,那么这个世界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是华尔街,还是孟加拉的童妓和尼泊尔的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