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会贤 《人民公安》2010,(22):60-60
<正>传说,播撒快乐的种子,你能收获幸福的果实。一直以为,钢琴是严肃音乐的代表,弹琴的人有些忧郁、有些高傲、还有些神秘,直到儿子开始学琴的那年,才明白迷人的忧郁王子般的神韵,是如何经由一块璞玉反复切割、冲刷、打磨方才成器,方才  相似文献   

2.
《青年探索》2006,(3):82-82
想唱歌的人总能找到一首歌。有些东西经过分享味道才最佳。爱是其中之一。我可以爱你。你可以爱我。但是我们彼此相爱时才能体会最多的爱。好点子也最适合分享。如果两个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好点子,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个。快乐也一样。越是和别人分享,我们越是快乐。我们应该可以学到很多获得快乐的方法。我们要学习如何珍惜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和所拥有的。我们要学习凡事向前看,克服恐惧。我们击败了压力,与乐观的人为伍。我们积攒了这么多快乐,等待分享。快乐就像肥料,你地里的庄稼长得不错,但是如果你不施肥,这块地早晚会失去肥力。同样,你…  相似文献   

3.
世博碎片     
记不得是谁说过,有些事总是在时过境迁后让人追忆。这次到上海看世博会,我的感觉是"拼搏——世博!"、"累大于快乐!"看世博必须要有拼搏精神。到了世博现场,才知道中国人真的是很多很多,外国游客也不时穿梭其间,中国的国际号召力显而易见!热门场馆需排队三至五小时,才得以进去看二三十分钟。为了多看几个场馆,我是把吃饭的时间都用于了排队,身背干粮、水。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7)
正"总理,我有问题要问您,叫我吧。"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会上,我一直在心中默默地念着这句话。这是人大的最后一天,十几天的时光本以为很长,可是身在其中,却发现,转瞬即逝。直到这最后一刻,才发觉,"累并快乐着,累并充实着"是对跑两会最真实的描述。今年的两会,亮点纷呈,文件可以用扫  相似文献   

5.
快乐     
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绝少美妙事。如果你认为高职、巨款、出国旅游才是快乐,那么你不会有很多快乐;如果你认为快乐来自一顿丰盛的早餐,田野的新鲜空气,一杯酒或是一晌小睡,那么快乐就随时伴在你身边。快乐...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4,(8):9-9
正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里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一起才是真实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最快乐的时代是在哪个阶段?大多数人会想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充满活力的青春期、年当力壮的中年。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一项联合大型研究发现,人的快乐指数为1分~7分。到74岁时,才可能攀至5.9分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很多家庭做菜时,喜欢大刀阔斧地砍下根、摘掉叶、削去厚厚的皮,一顿饭做下来,厨房里的垃圾袋就被装满了:自以为自己吃的是最健康、最营养、最美味的部分,其实错了,被你遗弃的,也许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9.
境由心造     
张从英 《协商论坛》2010,(12):63-63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则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论及才与德的关系时,依才德的多少把人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这些人当如何取舍呢?“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挟才以为恶”,  相似文献   

11.
王浙滨 《北京观察》2014,(12):68-71
正通常,写作"制片人手记"的时候,都会是我最幸福、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刻。一部电影拍摄中最艰辛、最纠结、最劳心的时刻都已成为过去,再回首,留存下来的全是美好的记忆。而此时此刻,电影《黄克功案件》似乎才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编剧王兴东9年前就开始创作这部电影剧本,连他自己都无法统计究竟改了多少稿。剧本根据1937年在延安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件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说写作名人传记有所谓的“真名人,假故事”,这些故事是“根据名人的性格和当时的场景,依据逻辑推理写出来的”,这叫“文学虚构”,目的是加强“感染力”,达到“励志”的目的。尽管这种写作手法迄今仍有作家以为可取,我却以为必须摒弃?真实才有感染力。凭空虚构的故事,除了扰乱人们的视听之外,还将给后世留下艰难的辨伪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心雨集     
正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莫言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24)
正很多时候,婚姻的枷锁沉重得往往需要三个人才能承担,但却常常沉重得以至于"第三个人"也拯救不了。快乐和救赎,终究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和寻找。"婚姻的枷锁如此沉重,以致往往需要三个人才能承担。"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这所谓第三个人,可以理解为孩子,可以理解为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朋友或是事业。在有些人的婚姻里,这几者兼而有之,有些人则有其中一样。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31日,离新世纪的黎明仅有数小时,叶利钦在俄罗斯电视台发表了辞职演说。他眼泛泪光,声调没有以往的昂扬和激荡,表达了一生最痛悔的感受。他说:“我恳请大家宽恕,因为我们很多希望并未实现,我们原先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到头来却变得极端困难。……有些方面,我以前过于天真,而有些问题的确太复杂,但我们仍然跨越无数的错误和挫折向前奋进。……”叶利钦曾幻想,奉行多党制后,俄罗斯会很快跃入锦绣前程。可是,他的梦幻不仅没有出现一丝真实的影子,而且无可挽回地破灭了,至少在他权倾克宫期间彻底破灭了。走进“西化”的胡同在1991年8月的苏联剧变中,  相似文献   

16.
秦娥 《人民公安》2010,(23):57-57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的自己将会何去何从.快乐的时候请尽情享受.伤心的时候请坦然面对,成功的时候请谦虚谨慎,失败的时候请重整旗鼓,不要让昨天的忧伤占据今天的快乐延误明天的幸福.做好今天的自己便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在天灾人祸面前充满悲悯同情,在坏人坏事面前无情揭露批判,公众质疑面前有效答疑解惑,是当前官员最需要散发的三种正能量当下流行一个词叫正能量,有些人以为正能量就是所谓正面声音,所谓英雄形象,所谓无私奉献精神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正能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人们生活的多元化,最该积聚并散发正能量的有一类人,就是官员。官员最应该散发、实际上远远没有  相似文献   

18.
乔治美  丁夫 《现代领导》2005,(10):16-17
提到发明创造.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很多人会马上想到:“那是专家的事。”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某某人有发明创造.我们才称之为专家;而不是因为某某是专家.他才会有发明创造。而且,创造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武庙文人张彩珍初见张彩珍是在两年前一次中华巾帼软式网球队的比赛场上,当时,她一身“戎装”,英姿勃发,颇有些“专业”运动员的风采。一些不知情的人都以为她在体委工作多年,想必是专业运动员或出身于体育世家,这次采访彩珍同志,才知道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德语系的...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做科研的,还是从事其他工作,我们都需要生活,生活着的人有好几十亿,似乎每个人活着的感觉都不相同,但是目标似乎都大体差不多,那就是希望自己快乐幸福。但是问题恰恰在于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快乐和幸福?比如做科研,很多人认为需要做出好工作才能真正幸福,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出好工作?实际上,工作和科研并不是不同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用什么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生活。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在他的小册子《论人的使命、学者的使命》一书中,特别强调作为人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学者更应该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这是大话,也是高调,个人以为,不管是科研上,还是工作中,需要找到这种高调的感觉。当然说高调不好,我认为这不是高调,这是一种高尚的感觉。我以为有如下理由让我们这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