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战初期,由于敌强我弱,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及许多进步固体纷纷南下进驻桂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八办”)于1938年设于广西桂林..它对内是我党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对外是我党设在国统区的一个公开合法的通讯联络办事机构,“八办”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它在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抗战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桂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桂学又称广西学,是广西学术文化的简称。狭义的桂学叫桂林学,特指桂林的学术文化,主要研究从古至今桂林地区,或者说广西北部地区的学术文化及其发展,包括所涉领域的学术积累、学术气氛与学术动向,旨在概括桂林学术发展特点及学术精神,提示桂林学术思想传承历史,积极建立起立足于21世纪的新鲜的科学的桂学。  相似文献   

3.
安徽休宁是有着1800年历史的徽州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十分博大精深。在她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内涵里,不仅创造了驰骋明清400多年的赫赫“徽商”,更孕育出了声名卓著的19位状元,成为今之誉满中华大地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中国第一状元县”品牌的打造与文化的先导作用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中领导干部文化先导的抉择是引领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先决前提。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是全国文化事业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省份。特别是首府桂林的文化事业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被誉为“抗战文化城”。这都与广西政府的文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影响文化政策改变的因素及这种文化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区党委关于“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决策,为桂林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对城市资源的认识,坚持文化立市,立足于发挥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有机结合的优势,通过疏解提升老城,进一步发掘、整合、配置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来提升桂林老城的品位,保护桂林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进而推动临桂新区建设,是桂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桂林是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建设文化广西和建设文化先进省(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桂林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名城、打造文化广西亮丽名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两千多年来,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在桂山漓水的滋润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前辈们为桂林创造了光彩夺目的灿烂历史文化。如以甑皮岩、宝积山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秦代灵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宋代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藩王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石刻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相似文献   

7.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统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上层将领的统战工作,较快地打开了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努力争取桂系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发展壮大抗日同盟军;广泛团结进步群众团体和文化界爱国民主人士,使桂林成为全国文化救亡中心。它为我党在国统区的桂林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扩大国内外的统一战线,为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争取大量的物资支援,促进桂林成为全国抗日文化中心,促进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04,(6):17-17
山水甲天下。书香飘桂林。2004年5月12日,为期10天的中国文化盛会——第十四届全国书市在广西桂林举行。这是全国新闻出版界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乘驾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东风,各种出版物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的书业盛会。本届书市,共有来自海内外的38个代表团参展,正式代表6000人,共订购展位1200多个,参展图书16万种,展位规模、参展出版物品种创下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零陵区地处衡岳、桂林旅游线中点位置,属于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南省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永州八景”令人神往.“永州八记”驰名中外。近年来,零陵区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战略的重点来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临桂文化大典》是临桂县领导和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学者集体完成的文化力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锟同志的高度评价,对宣传临桂、推介临桂、发展临桂、振兴桂林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是桂林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桂林"的基本路径与行动指南。本文追溯历史、求证现实,论述"国际旅游胜地"与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定位之间规律性必然联系,以"双子星"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的城市地位,复兴以桂林学术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桂学,使桂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文化的领航者与区域性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中共桂林市委三届六次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明确了桂林文化与旅游的科学定位,破解了桂林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体现了市委政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同时也显示出桂林在发展观上的根本性转变,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桂林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是正确决策,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是实现这个战略的必然选择,它既能使桂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展现,更是桂林突破经济围城困局的破解良策。只要坚定方向,科学规划,立足自身优势,扶持好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突破发展中的障碍,巧借外力实现区域合作,桂林一定会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5.
1936年9月,广西当局将省会从南宁迁至桂林,徐悲鸿向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提出筹建桂林美术学院的建议得到批准,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也推动了桂林的抗日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发展战略,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泛珠三角”合作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桂林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又一次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是桂林借势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桂林出现大量文化团体,这与桂林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密切相关。国民党当局对桂林文化界有扶持、鼓励的一面,也有限制、打击的一面,为文化界开展活动制造了障碍。桂系当局对“文化城”的社团大体上持鼓励、支持态度,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加以限制、打击。中国共产党为桂林“文化城”的社团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和坚强可靠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引导、方针政策贯彻和组织机构建立等方面。另外,桂林文化团体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安全环境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18.
充分认识会仙湿地保护与开发的价值,客观分析会仙湿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认真探索会仙湿地保护与开发可行的对策,成为研究解决桂林乃至广西“十二五”建设实践的具体课题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会仙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将有利于促进桂林国际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桂林国际旅游新城、名城和世界旅游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